凑字数 老子的「道」,
包含着宇宙万物的发源,生长,变化,归宿的道理,是非常玄妙的,然而语言文字的功用是很有限的;而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没有形状,看也看不到,没有声音,听也听不到,没有实体,摸也摸不到,并且恒久不变,那就不是语言所能解说的了.同样的道理,那些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的真相,恒久而不变,是没有办法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的.因为,只要冠上称谓它就是很固定的事物,但是真相虽然恒久不变却是很抽象玄妙的.因此,要了解大道理,是不能执着语言文字和名相,要靠心灵去体会领悟,否则,很容易走入迷途难以清醒. 我觉得「道」是很抽象的道理,整个万物的运行,也许是几乎整个我们所能触及的事物都是「道」吧!就像是老子所说的,真的很难用言语去表达,也就是所谓的只能会意不可言传吧!而「名」就是称谓,像是一样事物的定位,比如说一匹马,我们已经称为「马」,它就不会是「鹿」,因为已经定名了,所以难以理解的道理也就难以定名啦!我所理解的「有」是道的作用,「无」是道的本体,有生於无,我想这是要说明天地一开始是「无」的状态,才会演变成「有」,没有「无」就不会有所谓的「有」,因此,「无」的层次又比「有」还高了. 二, 如果没有一切的人为标准,我想就不会又比较的出现,因为没有标准如何比较我们总是汲汲营营的追求着什?功名利禄,那些都归咎於有标准,不管是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好,或许没有了那些标准,就不会有所谓的种族歧视,也不会有台湾的省籍情节,人们总是因为标准而庸人自扰,如果能够跳脱出标准,而处之淡然,生活一定会快乐点. 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表示「不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刻意的硬是要改变,如果说「无为」是另一个标准,我想这个标准就是「自然」吧!我认为「无为」的这一个标准并没有和第二章矛盾,第二章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超乎一切并且顺应自然,而「无为」也是这个用意,只是要大家「自然」,不是要故意的「自然」,因此我觉得没有冲突. 三, 老子认为天地是无情的,因为他说「天地不仁」,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於万物没有喜爱也没有憎恨;我也认为天地是无情的,在我身边有好人却生得重病的例子,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子认为天地是大公无私的,然而我却认为天地是不公的,老子说的「情」是对事物的喜恶,而我说的是情理的「情」,所以我们对於「情」的认知是不同的. 天地间不断的运转,太鲁阁立雾溪的水湍湍不息,七星潭的潮起潮落,并不因为任何事物而有所改变,不会因为你的存在与否而有所不一样,这就是天地的无情,人们真的只是沧海一粟,人消失了,并不会有星星为此殒落,只不过是时间周期的流星,所以花莲的山水海洋会不屹立在那,不因为你离开而改变,这就是天地的大公无私吧! 四, 老子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他的天道观一致,认为天体运行,「自然」是最理想的方式,人效法天道,也该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所以老子说我们要与「水」学习,水有三种特性,第一是能够滋养万物,第二是本性柔弱,顺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留注於人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婴儿」具备纯朴,无知,柔弱等特性,故老子也常用婴儿来比喻含德最厚的人,以追求自然简单的人生.而为什?也说人是一面「镜子」我认为老子是要我们的心灵澄澈如镜,内心光明,照察事物,一切智慧,yu望从心上而生,是老子所反对的,因此会主张洗清心灵,使心体清明而毫无瑕疵. 道教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中华从上古至今有八十余修真门派,流传至今多已没落,解放后,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龙门派]及[正一派]为目前最大的两个门派,其它如武当三丰派,华山派等等二十余家现存于世。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 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其实修真者是恒古以来就存在的,可追溯到最早的三皇五帝时期,所谓修真不过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外部能量入体,有目的的锤炼自已的肉体,以达到远超普通人类的身体强度的目的。另外许多现存的大门派都有自已的心法,在修行的时候更多的是去体悟天道至理,让自已的精神力十分惊人,练至大成时据说可以脱离肉体,并且能够在观察事物时不用视觉,听觉,触觉,而是用其强大的神识去探索的。我本人曾经试着按一种方法修练过,感觉上首先根本看不到明显效果,但是我记得好像过了三个多月的样子,头疼,腰酸,一些肌肉痛的症状消失了,反而在运功过后有种全身舒泰的感觉,神清气爽的感觉,看来还是贵在坚持啊!修真里的精神力修练应该与冥想,佛家的坐禅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耗费大量时间,并且要有专人指导,并且速度十分缓慢,冥想达到一种禅定的状态时全身放松,心跳明显减慢,呼吸呈一种龟息状态,机体代谢随之 降低,大脑及组织器官处于休息中,耗氧量减到最低的水平,是一种储蓄生命、延缓衰老的最佳方法。而修真里的精神力修行是按照一定心法,在特定的环境中(一般泛指初入门者,刚开始十分痛苦),靠人类潜在爆发力去体悟,每人资质不同,进境也相差天地,有些天赋上佳之人可在机缘巧合下短短数十年达到别人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地步。其实我个人觉得,很多东西没必要强求,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幸福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就是明证! 破执去妄见真心 史朴 安祥是一种无欲无求自然而然的状态。明心是因,安祥是果。明心首先需明理,明理而笃行之方能明心。明理见心也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绝非人之妄心妄念苛求所能达到。 最早我学习鹤翔桩气功,晚上睡觉常感强烈的气机冲动,因理不明,而不敢再证,深恐出偏。当时老师告诉我说:家有精神病史的人不可练此功。我虽心有不服,但终还执着这身臭皮囊,不敢以身试之,因而终止。 三年以后,我学习智能气功,很是认真。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气功研究会理法并重,认真负责,使我受益非浅。我开始广泛探究气功的道理,涉猎不下数十种书籍,投资数百元,同时确确实实坚持练功。两周后,耳疾消除,四周后,体验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两个月后复查视力,近视度数由800度下降到500多度。这无疑大大增强我练功的信心。以后又反复聆听了严新带功录音报告,在功理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此时,我坚信气的物质性和气功态的存在。此时我的基本绎验是信而行,行而证,证而明,明而信。这里面修持证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常看到一些朋友看书求理不少,也可以说明白了不少,但修持证道太少,亦或是想的多,做的少。想起来重要,说起来紧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挤掉,再后来忘掉。看来,只悟不修不行,只有顿悟而无渐修,亦就无所谓悟。现在证道的人的一个通病也许就是只看“顿悟”,不见“渐修”,到头一场空。 再以后,为使自己的眼睛快好,又师从北大石松学习生生至一功,自发功象很厉害,井学会了为人看病,再以后又习禅密功,内养功等。每一功练的效果都还可以,都能比较多地达到懒我两忘的境界。 这一段练功的基本体验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法无好坏,要在用心,要在持恒。练功有一定进境者,切忌执着于方法,因为对方法的执着,会在练功中不自觉地难以抑制地产生各种矛盾纠缠着的练功意识。这种练功意识影响意识达到自然而然的程度,因而影响练功的效果。然练功者求法之心皆有之,倘能求法而不迷于法,求法而不执着于法贝悸甚;倘能因一时执着于法而悟到不执着于法之妙处,则也有大幸矣。 进一步的练功,身体出现了各种奇妙的感觉:如全身性快感,全身性的热感,清凉感、动感、高大感、轻浮感,半身温热同时半身清凉感、麻痒感等等,这些感觉当你不去追求(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去追求枣无欲状态)它会自然到来,当你一注意和觉察至陀,它反而变弱,甚至消失。如你再一意去认真练功想求这种感觉,它反而很难再出现。真可谓:无感时有觉时弱,有感时弱追时无。 这一段练功的基本体验是:功中的奇妙体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倘,心应此觉而动妄念,轻贝俯坏功态,重贝烩使人误入歧途。练功者不应执着于自身感觉。练功者、良容易因练功中之奇妙感觉而生喜乐之,心,“心应喜乐而有爱憎分别取舍;有喜乐爱憎分别取舍而有妄念攀援。妄念攀援,妄心难去,真心难见,练功难进,练功者实不应执着于自身之感觉,须知感觉虽然奇妙,终是无常之相,何喜何乐之有?! 这以后,我又在气功界四访名师,费尽心机。也可说。哆得名师指点”,在开始明理阶段,受益非浅。可在明理之后,自己曾经不再去努力修持,由证道而再明理,而是贪求大理,并因而贪求师傅给功。到头来发现,贪求给功也是虚耗精神。所谓指路在人悟在己,只求指路不求证,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一段最大的收获是:最好的师傅是自性。自性明何需求师?自性明则自悟自心自法枣为无为之法,为真功正法,何须求师?求师为问路,问路为心体。何须总问路,忘记本心体? 在破除对师傅的执着后,进一步的练功使自己获得并加强了遥感诊病、体感诊病等功能。这些功能神通初期,也的确令人振奋,甚至令人情不自禁地有点沾沾自喜。但往往是因神通而生喜乐执着之心,因喜乐执着而致妄念攀援,因妄念攀援而破坏神通。神通也好,功能也好,只不过是个特定状态而已,终究不是常态,何况因神通的运用又导致何止一串、何止一种的妄念攀援,妄心大动,何喜何乐之有? 这期间的最大收获是破除对神通和功能的执着。有神通,不值得喜;无功能,亦无需悲;定中生慧,慧而不用。 我这期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次辟谷现象,一次20天,一次15天。以后迫于经济紧张,也追求这种功境,又想辟谷,以节省资金,但可惜完全没有成功。这使我体会到功境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可执着不可追求。练功者别的妄念好除,唯追求功境妄念难除,此妄念最为影响意识自然。 此后有一次发怒生气,浑身感到非常不对劲,可真是“怒则百脉不定”。又有一段时间,事特别多,想竭力达到的目标也很多,真可谓思虑重重,浑身不自在,精神非常的疲乏:这又真是:“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事形劳”,“多好则专迷不理”。又有数次碰到令自己高兴之事而生喜乐,但条件发生变化,反是喜心受到破坏,身亦感不自在,到此方知“多笑脏伤”“多乐意溢”。又有数次,情不得已向别人述说自己的练功情况,事后内心忐忑。方知“多语气乏”,不仅引发妄心出笼,而且干扰下一步练功。至此,方体悟到七情六欲之碍。七情六欲为妄心妄念之一源,为喜心发现之大障。到此,也方体悟到:去七情六欲也确有其物质基础,练功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地就要求去掉七情六欲(这主要是客观的要求,不像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仅只是一种主观要求或愿望),不去七情六欲则身不自在,心不安宁,神不清静。 在自然而然地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之后,自然而然地破除上述各种执着之后,一颗真心清彻而透明,如朗朗天空,高高日月,晶晶星群。求道之心愈来愈坚,对人世问却也还有那么一丝儿厌烦,由一丝儿到一些,又导致身心不定。求道之途难矣!再访名师,再读经典,再多次观想,方知:人之一心,自有生以来,终日驰逐,逐物急归,已成顽习,动固纷纷,静亦优忧,须随时、随处、随事磨炼,方能真正去妄心、见真心、明本性。真心似金,妄心似杂质,需炼去妄心,方见真心。一时不炼,一时之妄心不除;一处不炼,则一处妄心不除;一事不炼则一事妄心不除;留有一丝妄心则难见真心。而人世问固然有各种烦恼、苦难,是各种苦难之源,但同时又是修心炼心的最好机缘、最好场合,当于此中努力,为何放过? 进一步破除对人世间厌烦和对西方极乐世界之幻想以后,还有一执着需破除,才能真正获得大觉,获得安详。这就是将我作为一个超人的执着。须知大自然生化万物,妙机玄玄,是吾之父母,唯有顺应自然,将自己作为自然之一分子,丢掉对超人超能超神通的幻想,才能真正取得与大自然的和谐,获得无上正觉。 总之,炼功证道修持经验,最核心的为六个字:“破执(着)去妄见真”。破对身体感应之执着,破对方法之执着,破对师傅之执着,破对神通功能之执着,破对七情六欲之执着,破喜西方厌人间之执着。执着因妄心妄念而生,因此破执着,必去妄,唯去妄才见真;唯见真才见性;唯见性,才能获得无上正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