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CT入门系列】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新用户3069AL7E 2020-12-03
 0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发热、咳嗽、头痛、气短。

 02


影像资料及分析

A、B.CT肺窗示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发粟粒大小的结节,结节的分布、 大小及密度均较均匀。

临床概述

(1)本病为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或短时间内进入血液循环引起。

(2)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特别是未接种过卡介苗、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多同时伴有原发型肺结核,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成人多见于继发型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偶见于未经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

(3)本型结核多起病急骤,临床上常有较严重的结核中毒症状。常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胀、腹泻、便秘等。常高热达39℃以上, 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也有患者呈低热、午后潮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盗汗、出冷汗,出汗多见于颈部、前胸、后背、手心、脚心。患者常常伴 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进入体循环的结节灶可能会在皮肤或是眼底被发现。



 03


CT表现

1.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粟粒大小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特点为“三均匀”,即病灶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 密度均匀。粟粒影直径1~2mm,整体密度不会太高。结节影可在发热后数天内在CT影像上观察到,胸部X光片则常常需要两周左右。结节影表现明显时,双肺血管影会因遮盖而显得模糊。

2.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在较长时间内少量、 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以粟粒性病变为主要病灶,可夹杂斑片状、结节状、索条状阴影。与急性血性播散型肺 结节的三均一不同,本型粟粒性病灶主要分布于双肺中、上野,大小不同,形态不同,新鲜渗出病灶与陈旧硬结、钙化灶并存。部分病灶可融合呈 斑片状或结节状。结节内发生干酪样坏死,可形成空洞影。CT在显示病变的数量、内部结构、形态方面较X线检查优越。


两肺内弥漫分布小结节社,大小不等,部分边界清晰,可见化,以双肺上叶明显。

 05


鉴别诊断

1.尘肺  患者有长期与粉尘接触史,结节影随机分布,密度较高、边缘清晰锐利。病变易于双上肺形成纤维块状影,内可见斑块状钙化,周围见纤维灶及肺气肿。双肺门及纵隔蛋壳样钙化有较强提示作用。

2.肺粟粒状转移癌 粟粒状肺转移瘤肺转移瘤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其中发生粟粒状肺转移的肿瘤以乳腺癌、甲状腺癌转移多见。肺内病变分布相对疏散,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在1~2个月内随访观察,可见病变进行性增大。

3.弥漫多结节分布的肺腺癌 以双肺野较广泛分布小斑片影、结节影或磨玻璃结节影、大小为2ー3mm或以上。临床可有激性咳嗽,咳黏液痰,部分患者痰液中可有阳性发现。

参考文献:郭佑民 陈启航《呼吸系统影像学》第2版;贺文 张国桢《胸部ct诊断》。

编辑:山鹰勇涌

审核:徐  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