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此人一言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02

清代经学家洪亮吉评价秦汉之际的名儒——叔孙通,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

——清朝灭亡,是亡于赵高之手吗?实际上亡于叔孙通的一番言论。

叔孙通,名何,字通,薛县(今属山东滕州)人,初为秦朝的待诏博士。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有使者通报给秦二世,秦二世急忙找到博士、诸儒生商议对策,他问这些人:“楚戍卒攻蕲(今属安徽宿州)入陈(河南淮阳),于公如何?”

——楚地戍边的士兵攻占了宿州,正向淮阳进发,应该如何是好?

多数儒生说:“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原陛下急发兵击之!”——这些人造反,都是不可容忍的死罪,愿陛下立即发兵讨伐他们。

叔孙通表示反对:“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而,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令捕论,何足忧。”

这段话的大意是:诸儒生说的不对,如今天下一统,又有陛下您的英明领导,有谁敢造反呢?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鼠摸狗盗之辈,何足挂齿,诏令地方郡守、县令逮捕法办即可,此事不必忧虑!

秦二世转怒为喜说:“善!”

再次询问诸生,有的坚持说是造反,有的人改口说是盗贼。

结果说造反的儒生都被关进了监狱,说是盗贼的儒生都被释放了。

叔孙通因此获得了“帛二十匹,衣一袭”的赏赐,并拜为博士。

叔孙通领赏出宫,返回家的途中,有的儒生问他:“先生何言之谀也?”——先生为何要阿谀奉承说假话呢?

叔孙通说:“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你们有所不知啊,我要不忽悠皇上,怎能逃离虎口?叔孙通只为自己所谓的“脱离虎口”,背君叛国,秦二世偏听偏信,最终陷入无底的深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