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根小微热土

 文野 2019-04-02

“台州是全国唯一有三家城商行的地级市,44家金融机构驻扎于此,其中一半是地方小法人机构,竞争之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采访台州之前,记者就多次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全市GDP总量中民营经济占比达72.5%,贡献税收98%,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2%。这就使得台州小微金融的起步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经济和现实基础。

作为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台州不仅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小微金融名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不断吸引各地同行前来取经的“台州模式”,也缔造了一只植根小微热土,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金融生力军。

专注小微30年

“在台州,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不再是显著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创新,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采访过程中,台州金融办副主任杨耿彪一席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已经建立起来的相对健全完善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据了解,台州地区44家金融机构既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也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从而形成“小银行做小,大银行做大”、充分而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而台州小微金融最为人熟知的名片,毫无疑问是三家“土生土长”的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

1988年以10万元资本金、6名员工起家的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于2002年改制成城商行,即台州银行,至今已走过30年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台州银行资产规模超1800亿元,员工达9400人,在三家城商行中居于首位。其他两家银行也有相类似的前身——民泰银行脱胎于1988年创立的温岭市城市信用社,2006年改组为商业银行;泰隆银行则是在1993年创立的城市信用社基础上,于2006年完成商业化改制,成为一家纯粹民营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目前,两家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1300亿元和1600亿元。

“台州小微金融能有今日的成绩,得益于这些金融机构几十年来的坚守与专注。”杨耿彪对记者说。以台州银行为例,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数占99.6%,100万元以下的占93.9%,户均贷款36万元,其中信用、保证类贷款占到80%,是名副其实的“小微之王”。与此同时,该行净资产收益率(ROE)25.9%,总资产收益率(ROA)1.95%,均高出同期上市银行1倍以上。在规模与效益取得双增长的情况下,其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不良率仅为0.71%。

而以“泰隆模式”闻名于同业的泰隆银行,更是将小微业务做到了极致。该行台州分行行长元志卫在分享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践经验时表示,泰隆银行从成立之初1个网点7个人,发展到如今355家网点8100名员工,资产、负债规模分别为1653亿元和1523亿元,战略核心始终专注于小微企业。目前,该行5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99.8%,余额占比91.6%;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96.1%,余额占比65.9%;户均贷款从70多万元持续降至现在的29万元。

小微:台州金融的名片

如果说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特色,那么小微企业就是台州金融的底牌。

“几十家金融机构聚集于一座地级市,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比拼的就是服务当地小微企业的专业能力、风控水平。”一位对台州小微金融颇有研究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正如元志卫所言,泰隆银行专注小微定位实际上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被动选择,错位竞争,到后来的主动坚持,深化定位,再到如今的将小微普惠视为使命与情怀。泰隆银行在坚守与专注中,实现了与小微民营经济的共同成长。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实就是回答三个问题:能不能贷、如何贷起来手续简单、价格是否可接受。为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担保难和银行商业可持续性难,泰隆银行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元志卫介绍说。泰隆银行著名的“三品三表”即是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而提出的,即判断能否贷款的依据是产品、押品、人品,以及水表、电表、海关报表数据。为解决贷款难,该行首先主动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贷款对象来源,并创新性地根据申请人有无劳动能力、有无劳动意愿、有无不良嗜好“两有一无”标准进行甄别;为解决贷款担保难,该行引入道义信用、知识产权、信保基金等;在还款方式方面,设计出接力贷、只还息不还本、周转贷、T+0当天还当天贷等多种形式;最后,在小微业务作业流程上,通过手机银行和PAD放款,客户贷款不需要去银行网点,3分钟搞定,随借随还。

“目前我们近8成的贷款是通过PAD实现的,真正做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元志卫说。

此外,泰隆银行的社区化经营模式也颇为成功。该行董事长王钧曾深有体会地说:“做小微如果不坚持社区化,很难可持续。这其中包含了效率、成本、风控和服务。”通过定点、定人、定时服务,让客户与银行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泰隆银行共有1.47万子社区,90%以上的新增普惠贷款都来源于这些社区。

在台州这片小微热土上,广大地方性独立法人金融机构都已在各自细分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带来农村金融需求的加大,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下沉服务,深耕小微“三农”市场,共同塑造台州小微金融的名片。

从模式到文化

对于以泰隆银行为代表的台州小微模式,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做过如下评价:一是作为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数十年聚焦本地民营企业,心无旁鹜地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十分难能可贵;二是坚持贴近客户“跑街跑数”,将客户信息筛选集中,形成大数据,再做出风险评估,从而实现贷款“立等可取”,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和贷款的可获得性;三是在对小微企业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将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增加到80%到90%。

在对元志卫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他归纳总结出的泰隆模式很有看点,如“小微企业主的信息往往比企业信息更有价值”“还款意愿可能比还款能力更为重要”“小微企业主的人品、信用可能比资产更为重要”“小微企业的贷款需要基于信任(适度控制)和风险容忍(适度免责)”“内部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可能大于外部风险”,等等。对此,元志卫认为,从银行经营角度看,银行做小微业务实质上就是解决好风险、收益和效率的平衡问题。在他看来,“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小微企业贷款是有利可图的。”

一位研究小微金融多年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台州小微金融改革与探索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当地金融机构长久的小微战略定力,较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风控能力。从台州银行的“三看、三不看”——“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到泰隆银行的“三品三表”,再到民泰银行的“存贷相连”机制——凡存款在一万元以上的客户,都会有专门的客户经理进行日常维护,一旦有贷款需求,就会利用“九字诀”信贷调查技术加快审批流程,“九字诀”即看人品、算实账、同商量。这些各不相同的做法都是台州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风控经验。

“台州小微金融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当地法人机构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小微金融文化,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保证了一线员工的服务效率、道德风险防控。”该人士称。在台州,三家城商行都设立了自己的商学院,并引进国际先进的培训理念,建立了高密度、标准化的培训体系,为业务输送合格的人才,从而确保本行小微文化得以传承。

除了上述3家城商行,包括9家农商行、8家村镇银行、32家小贷公司在内的众多台州本地金融机构,也都在服务小微、“三农”过程中形成了符合其战略定位并与之规模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和文化,这些亮点最终汇聚成台州小微金融的耀目光彩。(制图张乐)

(责任编辑: HN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