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亦称微针,也就是我们现代临床针灸所用的毫针。而“小针之要”就是在说应用“微针”治疗疾病的要领。 面对黄帝的任何问话,岐伯当然都得毕恭毕敬地作答了,而且还要答得句句都得是真理、句句都得获得黄帝的认可。或者说,岐伯的每一句话都得是字字珠玑、都得是金玉良言;这当然也正是《黄帝内经》这本书的绝妙处所在、权威性所在了。 这不,“岐伯答日: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即,岐伯回答说,请允许臣下我尽可能地来依次陈述吧!为啥要依次陈述呢?因为黄帝的问题,范围问得过于广大,所以岐伯的回答也就不得不逐条逐次地予以细细说明了。唯有这样,才能使得问题的回答不但条理清楚,而且还会使得医理的陈述,既纲纪分明,又详实有度;而这正恰如世间万物均起于一而终于九的规律一样,清楚明白。 接下来,岐伯向黄帝请示说,先来谈谈关于用微针治病的一般道理。曰:“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按次序,岐伯第一个话题就是谈论运用小针治病的要领!要领要领,当然是言简意赅的;当然也是说起来容易,但要达到精妙境界,那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比如,一般技术粗浅的医生,他们只拘泥于观察病人的形体与外表,单从表面上肤浅地辨别病情;而那些技术高明的医生,他们则更注重和把握病人的精神情志以及气血盛衰的情况。高明医师辨别病人的精神情志及气血盛衰情况,则必能了解和掌握那些客居在人体内的外邪,以及那些外邪往来出入人体的门户所在!要知道,医师一旦掌握了外邪往来出入于人体的门户,同时还看出了外邪及疾病的性质,那么又怎能不知道疾病的来源,又怎会不给予疾病以适当的治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