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很经典的一首诗,全篇28个字铿锵有力,读来荡气回肠

 邈思遐想 2019-04-02

徜徉在唐诗宋词美丽的华苑中,经常会感到目眩神迷,甚至流连忘返。大唐的泱泱大气孕育了浪漫的诗仙和沉郁的诗圣,也成就了万里疆场上无数人的封侯梦。每当读到“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钩”,就会感受到一种凄美和孤寂;再次吟诵起王昌龄的一首经典,也会领略到边塞诗中的豪情。

从军行

唐代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盛唐时期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王昌龄的作品中也不仅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而且传达了一份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让百姓们不堪重负,将士们也急切地渴望和平,更希望能早日阖家团圆,这首诗便反映了这些愿望。

诗的大意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和玉门雄关,虽然远隔千里,却遥遥相望。戍边将士都身经百战,即使铠甲磨穿,不打败进犯之敌也誓不返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前两句中有三个地名,青海、雪山和玉门关。青海是指位于青海省内的青海湖,唐代大将军哥舒翰就驻军于此。雪山即横亘绵延的祁连山脉,而青海湖与玉门关却东西相距数千里。

作者先为大家描绘了一幅次第展现的广阔画面:湖面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雪山横亘。越过雪山,是一片荒漠孤城;和孤城遥对,乃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长卷绵延万里,思接千载,让后世的读者也望而兴叹。

诗人用精炼的笔墨,概括性地描述了大漠边关的浩淼,以及戍边将士胸襟的开阔。王昌龄仿佛驾驶着直升飞机,一边悠闲地在祁连山脉上空飞行,一边鸟瞰着青海湖上的美景,才能精准地描述出“青海长云暗雪山”的独特景象。

但是毕竟作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真的去俯瞰这些,所以这些都是诗人的想象。不过任何的联想并非毫无根据,当时青海湖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当时突厥的势力范围。作者正是了解到这些资料,才将边塞的形势如诗如画地描述了出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转为直接抒情。将士们戍边时间漫长,不仅战事频繁,生活也艰苦。加上敌军强悍,边地荒凉,各种艰苦的条件数不胜数,可是作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只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七个字就概括无遗。百战是抽象的描写,而“金甲磨穿”却是具体可见,两者结合就表现了将士们的坚定不移的报国壮志。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掷地有声,不仅境界阔大,而且感情悲壮,含蕴丰富。诗人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早已意识到战争将会非常地漫长而艰辛,才会发出如此坚定而且深沉的誓言。

作者也不是简单地发表空洞肤浅的演说,而是在前两句充分叙述的基础上,再用一个“终”字,使人读之凄然。将士们岂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男儿有泪不轻弹罢了。

王昌龄这首诗非常经典,全篇28个字铿锵有力,读来荡气回肠。诗人不仅表达了戍边御敌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也对孤寂和艰苦的生活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无垠的戈壁之上残阳如血,缕缕孤烟映衬着天边的晚霞,风吹流沙,将士们牵挂着远方的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