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时期的地缘战略思想是什么样的,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茶香飘万里 2019-04-02
导语:南宋时期的地缘战略思想是什么样的,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都城的选择,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综合衡量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整体军事战略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在军事战略思想上的体现。南宋在金军铁骑猛烈强攻下仓皇立国,最终选择了临安为行在。南宋都城的抉择,不仅体现了南宋整体的地缘战略思想,同时还导致了南宋地缘战略格局的最终形成,即形成了江淮、荆襄、川陕三大防区的地缘战略格局。自南宋建立到绍兴八年之间,南宋君臣就何处巡行与建都的问题争论不休,并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主张。时臣宗泽建议定都长安,占据形势,不仅可以抵御金人进攻,而且可以实现兴复大业。入据四川,凭借四川之险要形势,抵御金军进攻。


南宋初年的定都之争,实际上反映的是南宋统治者采取何种策略来应付当时的地缘危机。选择不同的都城,将意味着不同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定都何处,更深一层地反映出统治者的战略思想,是实行主动进攻,还是消极防御。不管是定都关中、四川,还是定都建康、襄阳的提议,皆未被高宗采纳。与定都关中、四川和建康相比,临安无疑为一安全之所。临安具有其自身的地利优势,临安一带,水道密布,河网纵横交错,有利于遏制金人骑兵的进攻。临安四周,水道发达,纵横交错,形成一道坚实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抵御金人的进攻。


与临安相比较而言,建康虽然占据地利形势,但由于靠近边防前沿,且金人擅长骑兵,其进攻不仅主动性强且猛烈。定都临安,给南宋最高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南宋定都临安之决定,在军事战略上失去了地缘优势,表明了统治者从一开始就缺乏开疆拓土、立志恢复的勇气和决心,它反映出的是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消极防御的地缘战略思想。比之北宋,南宋的疆域被压缩到江南一隅,地缘优势进一步散失,南宋统治者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并在沿江一线的北部边防驻守重兵,以防御北方强大的金朝与蒙古。


南宋的屯驻大军主要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高宗身边的御营司直辖的御营五军,二是东京留守宗泽创建的军队,三是北宋遗留下来的陕西六路之兵。绍兴五年以后,宋廷将包括川陕在内的五支大军,统一改名为行营护军,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屯驻大军才宣告形成。根据时局的变化,南宋的军队经过分化、改组,最终形成十支屯驻大军的局面,驻守在沿江一线及京畿。随着局势的变化及北方地缘压力的增加,在宋蒙对峙阶段,南宋军队数量增加。不管南宋军队如何迅速的增加,其驻军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仍然主要驻守在沿江和四川等前沿重地以及临安一带,以保卫南宋国防之安全。南宋后期,蒙古大军在北部边界沿线全线展开对南宋的进攻,北部边防压力越来越大,南宋北部国防危机加剧,地缘政治形势更为严峻。南宋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军队的规模保持在六七十万的规模。


南宋军队形成北方驻军多、南方驻军少、北方驻军远远超过南方的格局。就地方驻军禁军和厢军而言,与屯驻大举一样,越是靠近政治中心驻军越多,越偏远地区驻军越少。南方偏远边区,南宋驻军少得多。湖北在北宋时是内陆,南宋则属于边防地区,理应增强防卫,但其驻军却出乎意料比北宋少得多,而就内陆的防卫来说,南宋也都弱于北宋。究其原因,就是南宋面临的北方地缘形势更加严峻,北部边防压力巨大,大量军队用于应付北方地缘危机,对南方地区无暇南顾。南宋对西南地区的军队管理较为严格,就其军队轮戍,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在广南西路沿边地区,北宋后期驻守在邕州的东南十三将之第十三将禁军,在南宋初期以后成为非正规军,归广南西路经略使统辖,继续防守邕州地区,包括邕州西部至西南部同大理与越李朝近邻地带。尔后,对通大理近邻、政治军事更为敏感的邕州西境沿边地段,则采取精兵补员等强化防守的措施。宋代兵力部署,主要取决于国防和政治的需要。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兵力部署在地域上呈现出重北轻南的特点,大部分军队主力部署在北部边防沿线,而南部边防线则兵力较少。南宋的重兵主要把守在北线,重点保卫的都城在靠近北线的东部,南宋的东线淮南、湖北都有大江,即长江、黄河,西线四川,多山区。
南宋的重兵分布在长江沿线,与北宋不同之处在于,北宋的东线防御立足于兵,并不依赖黄河天险,重兵都在黄河以北,而南宋重兵分布在长江沿线,对天险的依赖加强,但几乎放弃了边界的另一天险——淮河。缘于北方严峻的地缘形势和边防压力,南宋驻军呈现“重北轻南”的格局。南宋军队主力主要布置在北部长江沿线以及临安一带,实现对北方南下入侵民族的防御;南宋在南部边防广西一带驻兵远远少于北部边防,对南方地区主要实行以安定为主要目的的策略。南宋这一驻军格局反映出南宋统治者御北安南的地缘战略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