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七雄当中,秦国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国。霸居西陲,遥临天下,兵锋所指,东方六国无不胆战心寒。在秦国之相中,大家对商鞅和李斯比较熟悉。 商鞅辅佐秦孝公,力推变法,一改秦国之前极低的存在感,强兵富民,一举奠定了秦国雄霸天下的基业。而李斯协助始皇帝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让天下真正化为一体。而还有一人,居于中间,上承商鞅,下启李斯,这个人就是范雎。 范雎本是魏人,虽曾跟孔子一般周游列国,但不得重用。于是,回归魏国,家境贫寒,无力疏通关系,有才而不得施,不得已就在魏国中大夫须贾手下做门客。 有一次,须贾替魏王出使齐国,而范雎奉命跟随。也该范雎命中有厄运,虽然范睢在魏国籍籍无名,但齐襄王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范雎此人能言善辩,甚有口才。 也不知齐王怎么想的,也许出于爱才之心,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和牛肉美酒之物。范雎只是个随从,没有资格更没有胆量接受来自齐王的馈赠。于是,极力推脱了。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时被须贾知道了,自然心生不满。一则,他才是使团的最高领导,却不得齐王如此礼遇。二则,齐王无故赠范雎礼物,须贾怀疑范雎出卖了魏国的核心机密。 范雎何其无辜啊,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无缘无故,祸从天降,真是古代躺枪的典型代表人物。 回国后,须贾出于某种阴暗心理,将此事禀告给了魏国宰相魏齐。不知须贾如何添油加醋,反正魏齐听后,勃然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派仆人用板子和荆条对范雎一顿暴打。 其状惨不可闻啊,那真是肋骨折断,牙齿脱落。估计当时范雎在心里肯定是不断叫屈啊,怎么就去了一趟齐国,自己的天空就变成了如此这般模样? 可惜,那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顿暴揍,范雎一看命不久矣,就赶紧装死过去。魏齐一看,就教人用草席包裹了范雎,给扔到厕所去了,还派人看守。 更可恨的是,魏齐如此这般还不罢休,竟让喝醉酒的客人朝着范雎小便,如此羞辱,不知当时范雎如何忍受的。难道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欲成大事者,上天必苦其心志”? 范雎觅得一次机会,偷偷告诉看守自己的人:如果你放我走,我就用重金来回报你。这个看守人也是贪财,就告诉魏齐说范雎死了,于是就趁机把范雎放走了。 范雎逃走后,躲在郑安平家里。后来秦国使者来魏国,郑安平趁做侍从的机会将范雎推荐给秦国使者。范雎化名为张禄,偷偷乘坐着秦国使者的马车,逃出了魏国。 到了秦国后,经过蛰伏,终于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范雎展现了自己的卓越的才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拉拢安抚齐国,不断地去蚕食韩赵魏的土地。待时机成熟之后,范雎又趁机进言秦昭王,言秦国“臣强君弱,王权不显”,于是秦昭王疏远太后,将穰侯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赶出了咸阳,自此秦昭王独掌朝权,任命范雎为相。 长平之战时,秦之白起与赵之廉颇相持日久,久攻不下。于是,范雎派人去赵国行反间之计,结果赵王中招,以纸上谈兵之赵括代替老谋深算的廉颇,以致长平大败,赵国四十万降卒被坑杀。 如此这般想来,秦国还真是使用反间之计的老手啊,屡试不爽。后来信陵君率诸侯联军击退蒙骜,威震天下时,秦国同样使用反间之计,通过晋鄙之客游说魏王,致使信陵君兵权被夺,从而耽于酒色,自虐而死。 长平之战后,白起战功显赫,威震天下。手沾四十万赵国士兵之鲜血,成就自己千古杀神的名号。而此时的范雎位高权重,依然有了徇私之心。因担心白起趁机消灭了赵国,功劳地位超过自己,于是劝说秦昭王同意了赵国的求和。 对于秦昭王撤兵的命令,白起自然心中不爽。可又不敢不从,对范雎心存怨恨。后来秦昭王又想派兵保卫邯郸,白起就使起了性子,死活不愿出来统兵。后来秦国围攻邯郸失败的消息传来,秦昭襄王就强令白起启程。 白起无奈,只得出发,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秦昭襄王就迁怒于白起,派使者赐剑于白起,白起仰天而叹,自刎于杜邮之地。 范雎在做了秦国国相后,一朝得位,便想报自己当年受辱之仇。在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魏国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于是,派须贾出使秦国疏通关系。因范雎化名为张禄,魏国不知秦相实际上就是范雎。 范雎得知须贾来秦,于是穿着破旧衣服去见须贾。须贾自然大吃一惊,看其衣服破旧就赠于他一件粗衣。等到范雎引领须贾到了相府,须贾才知道范雎是秦国的宰相。 大惊之下,须贾赶紧俯首认罪。范雎看他还念及旧情,有赠衣之举,就放过他一命。临行之宴上,范雎让须贾坐在堂下,命人像喂马一样喂他饲料。 同时放出狠话:“让魏王抓紧把魏齐的脑袋给我送过来,要不然我就让秦国的大军踏平大梁之城。” 魏齐听到消息,反应还是相当迅速,毕竟事关性命啊,赶紧跑到了赵国,躲在了平原君家里。而秦王为了帮范雎报仇,扣留了平原君,胁迫赵王杀掉魏齐。 魏齐一看形势不妙,就赶紧跑去找到了赵国宰相虞卿。可是虞卿也是无能为力,就抛弃官位,与魏齐一起奔回了大梁,希望通过信陵君的关系逃到楚国去。可信陵君却心存疑虑,避而不见,魏齐一气之下就自杀了。 自此,范雎的大仇终于得报。后人常以睚眦必报来评价范雎,我却不以为然。魏齐丝毫不加调查,就严刑毒打范雎,要不是范雎命大,早就见了阎王爷了。如此夺命之恨,如何不报?不报者,是没有实力罢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范雎复仇之举,不过是常人常事罢了。 后来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二万众投降赵国,举荐的王稽因罪而被杀。作为举荐人,范雎因秦昭襄王的庇护而未受到牵涉。有一天,秦昭襄王叹息白起一死,国无大将,从而心生忧愁。 范雎做贼心虚,心生恐惧,于是举荐了燕人蔡泽,辞相而归封地,不久后,范雎得病而死。 范雎辅佐秦昭襄王,内强王权,远交齐国,近攻韩赵魏,使秦国的领土不断扩大。虽有后人不断非议其睚眦必报之举,然其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不容磨灭。较之商鞅被车裂而死,李斯被夷三族,范雎病死也算是得以善终,毕竟生老病死,终生皆如是。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