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6失误”】 失误4: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也。弁才学俊赡,少有美名。高祖初,曾至京师,见尚书李冲,因言论移日。冲竦然异之,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弁与李彪州里,迭相祗好。彪为秘书丞,弁自中散。彪请为著作佐郎,寻除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因朝会之次,历访治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高祖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错误翻译] (1)高祖称赞好的人很多。 (2)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也不知道把它当作宝贝。 [我来评卷] (1)句中“者”,表停顿,不翻译;“之”,调节音节,不翻译;(2)句中“也”,位于句末表陈述,不翻译。以上三字在翻译时都要删掉。 [我来改正]答案: (1)高祖称赞了他很久。 (2)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参考译文: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宋弁才学文辞华美丰裕,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名声。高祖初期,宋弁曾经到京城,见到尚书李冲,谈了很长时间。李冲震惊不已,送走宋弁后说:“此人一日千里,是辅佐君主的人才。”宋弁和李彪是州里同乡,成为至交。李彪任秘书丞,宋弁任中散。(李彪)请求任宋弁为著作佐郎,不久(宋弁)升任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趁朝会的间隙,向群臣询问治政之道。宋弁年轻,官职低微,从下位应答,声音洪亮、体态娴雅,进退有礼,高祖称赞了他很久。从此大受知遇,赐名叫弁,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谨记“6字诀”】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其面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①删削词语: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 ③译文:____ 答案:①而、矣; ②骤、且、诣; ③(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为避宪宗名讳,就以字行于世。年轻时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我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防范“6失误”】 失误5: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错误翻译] 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方才与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我来评卷] “与予同登进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语“滕宗谅”,“始从之游”承前省略了主语“予”,在翻译时补上,表达的意思才完整。 [我来改正]答案:(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谨记“6字诀”】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节选自《晋书·郭舒传》) ①增补词语:___ ②关键词语:___ ③译文:___ 答案:①(郭舒)始为领军校尉; ②坐、系、多、义; ③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防范“6失误”】 失误6:该变不变,语意不畅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 [错误翻译]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粘贴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我来评卷] “胶”应根据语意翻译成“胶着”。“风之积”应稍作变通,可翻译为“风积聚的力量”,此处翻译得不够准确。 [我来改正] 答案: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胶着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积聚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谨记“6字诀”】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考生翻译句子时,往往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灵活变通地翻译。如: 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 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例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王济传》,有删改) (1)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 ①变通词语:___ ②译文:___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①变通词语:___ ②译文:___ [答案]:(1)①没、禄仕; ②念金锁去世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走上仕途。 (2)①隙、轻典; ②王济一直与内臣裴愈有嫌隙,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知道一些事情,极力为裴愈辩白开脱,最终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 参考译文: 这一年王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遗言上奏真宗招纳贤才,疏远阿谀奸佞之徒,免除各种不急需的土木建筑劳役。王济涉猎了很多经史之书,喜欢读《左氏春秋》,性格刚强正直,不害怕和躲避什么。年轻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到王济就很器重他,并将自己的后代也托付给王济。念金锁去世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走上仕途。王济一直与内臣裴愈有嫌隙,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知道一些事情,极力为裴愈辩白开脱,最终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