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轻风无意 2019-04-03

“三大石窟”是坊间常见的一种说法,指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以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也有额外多加其他地点的四大石窟与八大石窟,但这三个地方,基本上最极具有代表性的。

我们就先从敦煌石窟来说起吧。

敦 煌 石 窟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莫高窟中段第96窟的窟檐建筑(九层楼)

佛教石窟艺术尘封在石壁上,多年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清末有一位道士,叫作王圆箓,发现了敦煌石窟内的藏经洞,才让佛教艺术的光辉璀璨得以重现于世。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王圆箓

在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由于官方无法积极响应与善加保存这批宗教宝藏,王圆箓被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说服,将这批文物交给了他。因此,王圆箓曾经被认为是变卖国家重宝的千古罪人,遭受唾弃与骂名;但近来有声音为他平反,认为当初王圆箓其实已经尽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

历史的抉择,交由后人去评说,然而无论是否有功有过,今日全人类都得以因为这个发现,窥见宗教的力量与先人的智慧心血。

根据史书上记载,东晋前秦时期有一位法号乐尊的和尚,在游历甘肃敦煌这一代时,突然在沙漠边际的三危山上,看见霞光万丈,还在霞光中看见千佛现身。乐尊和尚认为这是一种预兆与启示,便在这里凿山、开窟、造像,成就了灿烂的敦煌石窟;此后绵延数个世纪,直到十四世纪,这里仍不断地修筑壁画与佛像,至今现存有佛像与壁画的石窟,共有492窟。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249窟,《山林狩猎图》,北魏

敦煌石窟中的壁画精采绝伦。如北魏时期的《山林狩猎图》,画面充满了流畅的线条与动势,西魏的《菩萨像》身姿曼妙,上方还有露出一双脚的飞天婀娜盘旋。

敦煌飞天是石窟中的重要表现,几乎每一窟壁画中都有飞天的存在,虽然飞天的形象源自于古印度,然而在鼎盛时期的唐代,飞天已经融入中国的审美意趣,呈现出中国式的风格了。

在329号窟中,则有唐代的《普贤供养图》,除了骑着骏马的普贤菩萨,亦描绘出八九位衣带飘扬的飞天,甚至有大象脚踩莲花座,轻盈地飘在高空中,画面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329号窟,《普贤供养图》,唐代

现代水墨大师张大千曾醉心于此,爱上了敦煌里的艺术瑰宝,而在此日夜临摹这批北魏到唐代的壁画巨作,长达两年多,并留下了他整理的敦煌菩萨手印图,帮助后来的我们了解宗教艺术中各种手印的姿态。

云 冈 石 窟

再来谈到的云冈石窟,则是第一个由皇室显贵开凿的大型石窟,由北魏魏孝文帝命人开凿,开凿初期带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大乘佛教崇敬的三世佛中央坐像,高达17米。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第五窟,三世佛中央坐像

犍陀罗艺术又是什么呢?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位置大约相当于现在阿富汗喀布尔、坎大哈以东,再加上印度的西北部。当时的犍陀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东西的桥梁,也就汲取了东西各家之长,融东西美学于一处。

当时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风格也被引至犍陀罗;在亚历山大死后,犍陀罗成为大一统的帝国──孔雀王朝建立时的中心。

孔雀王朝在第三代阿育王的带领之下,开始大力推崇佛教,因此佛教开始在印度兴盛繁荣,也向外扩展到中国等地区。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犍陀罗风格佛像

观察犍陀罗风格的造像,可以看到诸多与希腊雕塑相似之处。例如深邃的五官、高挺的鼻梁以及较为样式化的头发,这种风格在佛教传入中国时也随之而来,在佛教艺术尚未成熟发展出中国风格以前,大大影响了早期的佛像造型。

龙 门 石 窟

最后,来看看位于河南洛阳黄河边上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的孝武帝时期,直到宋代都还持续开凿。

位于龙门石窟最大的主窟摩崖像龛“奉先寺”,当中的“卢舍那大佛”便是此处的名景之一,直至今日佛像的上半部依然保存完好。

创造佛系偶像,再谈“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龛”指的是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摩崖像”则是在山崖或石头上刻出的佛像,先开凿出石龛,然后在其中造像,就是“摩崖像龛”。

卢舍那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阿弥陀佛的化身之一,是为了佛法的抽象概念创造出来的。这座佛像的五官轮廓分明,也承袭自西方犍陀罗艺术风格。

北魏时期的大佛造像比较有男性阳刚之气,唐高宗时期制作的卢舍那大佛则比较阴柔,具有女性美,因此有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样貌做的。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联甚深,有一个传说是,当时为了巩固帝位,武则天请人做了一本假造的佛经《大云经》,宣称自己是释迦摩尼的未来佛;在大佛建成之后,武则天也积极布属一些宗教活动,位日后的登基打下基础。

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宗教有时候会被当权者作为一种工具,以达到政治与统治上的目的。

在诸多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中,有许多已被列为世界为化遗产,其珍贵之处由此可见。宗教的力量震慑人心,伴随着而生的宗教艺术又何尝不是呢?

文·图 | 典藏

录音 | 柳一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