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话读散文丨石斑

 51蓦然回首 2019-04-03

朱家麟,1950年生于厦门,讨海囝、插队知青、工人、记者、厦门大学法学硕士、日本立命馆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教授、福建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顾问。

本期“闽南话读散文”,为您朗读朱家麟作品《厦门吃海记2》的《石斑》。

石  斑

文丨朱家麟

朗读丨澎澎

温馨提示:文中黑体字为朗读内容

《石斑》节选 来自闽南之声广播 06:46


大约30年前,暮春,我到海沧贞庵,随两位老渔师去钓石斑。

早上八点多光景,南风,正是钓石斑的气候。风淡云清,青波粼粼,山岛竦峙,挂机子木船“噗噗噗”开到半海,渔师北看文圃山、南看牛头山,参照近处的岛礁,下碇停船:“土仔爱躲石缝,这下面礁石最多。”

仔即闽南沿海常见的石斑种类,青石斑。

取出活虾,鱼钩钩住尾巴,在船边放下渔线。

渔师说,石斑白天浮起,晚上才下沉,线不要放太深。

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典型,鱼蟹章鱼藤壶等等,软硬通吃,最爱鲜美活虾。

挂在鱼钩的活虾,在水里腾跃。石斑生性多疑,对猎物要观察一阵,除非有争食者,否则不会马上吞食。

手线被猛扯一下。用力一拽,一条土泼喇喇甩尾巴出水。

石斑是温度敏感鱼类,随水温择居,暮春迁到近海礁间,渔谚说,“立夏鱼满岩下”。渔师只要选对地方,收获不菲。

不到两个时辰,大大小小上了20多条,一色是红褐与灰色宽竖纹相间的土

活虾用完了,潮水也急起来,太阳当空热辣辣地照,老渔师起碇回航。

午饭是大锅煮石斑,半白鱼汤面上漫泛着薄油,鱼肉堆玉,姜丝献黄,煞是诱人。生产队长说,吃鱼为主,干饭做菜。

敞口鸡公碗,一人先端一碗,七八个人把那二十来斤全吃了。

当时谁知道石斑是世界公认的头等之鱼啊?它在闽南渔村太平常了,十几公分小石斑也只是煮酱油水、菜脯“做咸”。东山人更狠,晒干。就如我在闽西插队时看农民晒丝瓜干很诧异:丝瓜晒干了好吃么?农民说,不晒干,那么多怎么办。

石斑在闽南叫鳜鱼,先人们知道它和“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鳜鱼原是一种。民国的《同安县志》介绍鲑点石斑,依然雅称“有红斑者名朱鳜”。

口语称呼就不同腔调了,漳州人叫过(guèi)鱼,金门人叫郭(gè)鱼,厦门人折中,叫(gèi)鱼——对,就英语gay的读音。

郭苍柏《闽产录异》说石斑,“口尖鳞细,尾圆身扁,色青黑有斑点,有异斑彩斑,色明者为雄,色晦者为雌,肉无细刺。”

“异斑彩斑”是对台湾海峡数十种石斑外貌的简练概括,而“明雄晦雌”点出了它扮演不同性别时的体色。

石斑的生命体验很丰富,除了没当gay,两性的幸福都经历过。一二岁,性成熟了,是雌鱼,享受母性快乐。之后变做雄鱼,又品味雄性的欢愉,等于活两辈子啊!

通常不大,但是《同安水产志》记录说,1953年,欧厝渔民在同安湾口捕到过一条,有230斤。而俗名红的赤点石斑,还更大一些,1969年在同安湾内捕到一条,283斤,如今真不敢想象了。

前些年,海钓兴起,大石斑陆续现身厦门。

2004年,一个老钓客钓了条四五百斤大石斑。我和这位高手闲聊,他说是从连江出海到马祖岛附近,鱼线用的是细钢丝。鱼吃钩后,潜入水底,周旋几个时辰,溜到它疼痛麻痹,气力乏了,自己鼓腹浮上来。

深水石斑——包括多数鱼类,都在一定的水温、压力、盐浓度乃至光强里生活。一旦离开惯常环境,就如古希腊神话里的安泰俄斯,失去力量,任由摆布了。人,也如此。

那条鱼卖了一万多元,鱼主说,抵了一路车船油费。

厦门有记录以来最大一条,是2009年上水的,重582斤。我以为这就是石斑绝品,后来看一段视频,方知天外有天:

一条大石斑鱼与一公尺多长的白鲨在水下转着圈对峙。不久,白鲨咬了渔民的渔钩,被拖出水面。接下来的场面令人震惊:从水底跃出大石斑,扯下白鲨,甩尾而去。

  这巨大石斑是伊氏石斑鱼,分布在东大西洋,乃石斑之魁,长可2.5公尺、重有400公斤。

上李曾有一家专卖石斑大鱼的排档,十几年前,报社同事爬山回来,路过这店,正好打尖。

我问有何料草?店主说,刚来一条四百多斤大龙胆石斑。

厦门人论鱼至味,有“鯎腮喉嘉腊目”之说。喉,实际上是从鱼喉到胃那一整段。石斑大口吞噬猎物后直接下喉,整个消化过程都在肚里完成,所以鱼肚Q韧耐嚼远胜猪肚。

不过一斤一百,太贵了。

鱼唇很棒啦,肚腩也不错,却要八十。鱼头么,怎么切,也太大。罢了,就吃最便宜的尾鳍吧,四十多元一斤。

五六个人,切四五斤尾鳍来炖。

吩咐店家,“慢慢炖。汤白了下豆腐,快起锅时下白菜。”

一个钟头,脸盆大的陶锅端上来了,汤色浓白如同粥汁,各人先盛一碗。

那鱼尾炖涨了,厚近一寸,除了筷子粗细的鳍骨,就是结缔组织和鱼皮。

口中嚼着,嘴唇却被胶质粘住了,费力张嘴,唇间竟然扯起丝。

众人感叹,胶原蛋白这么高,养颜啊!明天带太太来吃一碗,内养外化,能省多少买化妆品的银子啊!

我自此成了深海鱼店常客,后来担心汞和重金属含量太高,才收敛起来。

大型石斑如今仙踪渺茫。它们本来稀少,比如龙胆石斑,要生长五六年,重一百斤了才性成熟,哪能应付人类的百般勾引无度索求呢?

石斑肉质嫩滑结实,低脂肪、高蛋白,乃高档筵席必有佳肴,三十多年来是全球海水养殖的要角,台湾的石斑养殖量一度占全球四成以上。近年养殖基地陆续转移过海峡西岸。如今,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石斑养殖基地。

我的一个学生家在海南琼海,老家就养龙胆石斑、珍珠石斑。他说,那是用数十米深的鱼排养殖的,多数养殖了十几年,到了一百来斤的个头才出售。

漳州渔民很早就有以网笼收养野生石斑的习俗。1983年,东山渔民开始网箱养殖石斑,从此漳州石斑一路上窜,占据全省养殖石斑的半壁江山,戴上了“中国石斑鱼之都”的桂冠。

当下厦门市场常见的十来种石斑——青斑、红斑、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麻斑、金钱斑、玳瑁石斑……,大多是网箱养殖的。

中国的水产,2014年是历史转折点,从那一年开始,养殖量超过了捕捞量。

石斑以清蒸最常见,烹饪简单:水开了下锅蒸十分钟左右,淋上蒸鱼豉油撒上葱丝泼上热油即成。大鱼则另当别论,依不同部位肉质,炖、煲、焖、红烧。

2017年夏天的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两场国宴都上的海味菜,唯有石斑。

一帮朋友琢磨菜单:为什么要用酱汁来浸呢?

我请教这次峰会的餐饮总操盘者陈智灵总厨。

他说,宴会品这道菜的时间无法控制,我们琢磨对策,师傅——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童辉星帮我出主意,用热酱汁浸熟,比较长时间里都能保持石斑的美好质味,效果很好。

那是考量极其精细的手工菜呢。闽南渔民的一种做法堪称懒人美味:活石斑放冷水里,压好锅盖,点火。石斑随水温升高不断挣扎,把一身鳞片脱尽。揭盖后只消下一点盐,肉质之Q,无可比拟。这做法当然残酷,不过,龙海渔民说,活生生泄出的鱼尿,最清凉去毒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