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留不住员工的三点真实原因,看看哪一条能戳中痛点?

 西窗竹影 2019-04-03

有入职就有离职,企业员工一定范围和时间的流动是正常现象,也是健康的。但过于频繁的流动就不正常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永续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团队士气,带来负面效应,还会带来招聘成本的急剧增加,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企业伤不起的。那么如何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员工流动过频的现象呢?首先要弄清楚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    薪资待遇出问题了

赚钱是第一目的,人才求职首要动机就是为了有个好的薪资待遇,薪资高,福利好,待遇强,对求职者无疑有着无法抵挡的吸引力。但现在很多企业,有的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开不出那么好的薪资待遇条件,于是只好通过画大饼来吸引人才,许诺给房给车给股份。有的资金实力没问题,但观念老套,不懂得财散人聚的道理,舍不得多花钱,还想用到好人才,于是在招聘时玩起了新花样,各种忽悠手段将人才拉了进来。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哪种手段,只能获得员工当时的信任。承诺最终要兑现成结果,否则,就是员工的带气离职,公司也由此上了员工心中的诚信黑名单。

最近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赵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求职时被公司高薪条件所吸引,经过几轮面试后,顺利入职。但入职后,接二连三的怪事发生了,先是入职时说好的一周内签订劳动合同,结果一周过去了也没签订,赵先生咨询人事,人事支支吾吾地称最近工忙,下周一定办,结果此后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直到了月底合同依然未签,说好当月办理的五险一金也同样没有办理。这让赵先生心里感觉很不舒服,有了一丝不安。后来到了发薪日,薪资拖欠没按时发放,真实原因是资金不到位,在调拨中,但是公司却没有为此做出任何解释和说明。过了几天,薪资发下来了,但没有工资条,员工到账户上查询结果,结果是赵先生的薪资数额竟然少了三分之一,问财务,答复说春节多放的假期是无薪假,只有国家规定的七天假期才是法定带薪的,但在放假通知中单位却没有明确说明告知,这样的放假不就是强迫失业吗,而且薪资计算的方式也有很大问题,正当赵先生想论理此事时,财务一副爱答不理、不以为然的样子让赵先生彻底放弃了耐心和希望,于是当即写了辞职报告,并办完交接走人。可见,谁拿最敏感的薪酬待遇事情不当回事,就该栽跟头了。

第二点    制度机制出问题了

常常有这样的企业,员工面试时,将公司讲得天花乱坠,粉饰太平,公司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能人多,氛围好,成长快,能学到很多东西,还会随口举出几个明星员工的案例,他们当初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说到动情处,面试领导激动异常,情绪失控,不能自已,求职者也被带进了故事角色里,跟着一起激动,自信找到了一家好单位好老板,幸福感瞬时爆棚,真实的情况是,案例也许真有,但剧情却没那么狗血。等报到入职时,才发现说好的公司规范哪去了?填了一张表,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人事将人带到用人部门,交给主管就算完事了。没有介绍,没有欢迎,没有电脑,没有办公用品,工位上垃圾堆积,灰尘满布,座椅少了一个滑轮,电脑不能开机。更可怕的是没有培训,主管表情淡然地直接一二三四五安排工作,往往最后会说一句还算有点温度的话用于结尾:干吧,有啥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可想而知,被感动着进来的员工,又是怎么被伤心着离开的。这哪是来工作?这分明是受虐。这哪是欢迎?这分明是冷落。如果面试时讲的东西在现实中能兑现一半就好了。

面试时,面试者都是演讲家,哲学家,金句不断,才华横溢,自信满满,热情洋溢。但是一转身,待人才变成了员工,蓦然发现,原来天堂不在,美好成空,领导也换了一副面孔,不再有热情,不再有耐心。所谓的管理规范,无非就是文件夹里的一堆连领导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制度。所谓的学习成长,无非就是适者生存,自我成长。然而没有制度支撑,大厦将倾,一切必归为殆尽。

第三点    企业文化出问题了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问题。所有的行为都是观念所致,所有的结果都是观念所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选择一家公司,其实选择的就是这家公司文化。合适则幸运,会长久做下去。不合适则悲剧,应及早结束不让悲剧续演。我不太认同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成功学,心灵鸡汤,现实中老板有生存的压力,哪里有那么多的情怀和诗情画意,成功本来没有规律可循,是人品能力和机缘巧合的凑巧结合而已,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恰好吻合而已,不是规划设计出来的。老板可以不讲情怀,但不能不讲人情。在如何看待员工离职这件事时,我时常听到不同老板的不同声音。有的老板认为,员工离职说明原本招的人不对,离职早晚的事,早离好过晚离,是好事。不知道这样的老板你是在直接否定自己的识人能力呢,还是在自我安慰给自己留个薄面,咋听都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还有的老板认为,这个行业人员流动率大是不争事实,所以离职是常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样的老板,只能说已经麻木了,不知道员工离开你算不算老天有眼。不懂自我反思,不想自身找问题的人,永远长不大。

不重视员工,将员工离职视为正常或用错了人,这样的用人观其实就是单位的企业文化了,有人叫老板文化,没毛病,因为中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老板说了算。只是这种文化不敢恭维,因为是反人性的,反进步的,消极的负面的文化,与真才实学的人才格格不入,不可能也绝对不会吸引到好人才的。这样的老板注定孤家寡人,这样的企业注定无人可用。因为,这样的文化折射出老板的真实观念:员工是我雇来的私有财产,我付出了薪水,就应归我尽情使用。我就是天,我就是法,不合则去,弃之不惜。不用花心思去培养他们,那是学校的事。不用花心思去关爱他们,那是他们家人的事。来我这儿工作,就是干活换钱,天经地义。

呜呼,此种老板,可以休矣。

广龙说职场,人性化管理倡导者,职业咨询辅导专家。关注职场那些事,快意职场人生。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