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合作不拘泥于“好的发言”

 六盘烟火 2019-04-03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又流行“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可谓“满堂读”;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流行曲”里的“满堂灌” “满堂问” “满堂读” “满堂悟”都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老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将近有七成取决于对每一个学生尊严的尊重,而老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仅占三成。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地安下心来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折不扣地接纳每学生的想法,不拘泥于“好的发言”,对所有学生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把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看成是最精彩的演说,让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这是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的法宝。但事实上,老师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因此,为了避免对“不能”的学生造成伤害,老师就要善于发现和给予每学生的尊严和信赖,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看到他们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创造。老师让学生按自己的步调来朗读,在他们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互相讨论,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这才是最好的课。

像珍爱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这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上侧耳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学生们才会将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才是对学生个性才能的最好尊重。

合作学习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老师要以身作则,耐心地倾听,与学生互惠合作。让学生充分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那些看似顽皮的学生身上隐藏着一种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能。在课堂上如果有人捣乱,虽然老师会动怒,但学生却往往是宽容大度的。只要同伴表现出学习的意愿,其他学生就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他。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一种天赋和需要。因此,“合作学习关系”并非“合作教授关系”,合作学习中不是由老师去教学生,也不是所谓的好学生去教差学生,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当某一个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毫不忌讳地向其他同伴去询问“喂,这儿,怎么办”,老师同伴并不会因此去贬低他,而是若无其事地回应这种请求。因此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关爱基础上的倾听与回应,是互惠的,每个人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都能获得心理的满足,都能获得对方的关爱,这才是爱的实践。

课堂教学本该是朴朴实实的“教”与“学”活动,应该经常见到学生充满真情、如饥似渴的探求。教师再也不能把课堂当成自己学识才华横溢的展示舞台了,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展示的“舞台”!

                       ——刊登于2012/12《宁夏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