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记住乡愁》摄制组来到江西 这是《记住乡愁》第10次走进江西 与前四季以古村、古镇为载体不同 《记住乡愁》第五季 将镜头对准了历史文化街区 本次来江西我们走进文昌里 为大家探寻这个被称为 “才子之乡”的地方 当我们翻动文昌里的历史,看到了一连串熟悉的名字:书法家颜真卿、诗人戴叔伦、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力求变法的王安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 是的,这些文化巨匠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从宋代到清代,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出过6名状元,2000多名文进士,占了江西省的三分之一。 其中,“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就出生在这片土地。 今天,走在老街上,琅琅的读书声依然不绝于耳。街上的居民告诉我们,在老街上至今流传着“不置家业为学业,不求房子求才子”;“宁可不建房,也要读书郎”;“不比吃,不比穿就比谁家孩子上学堂”的说法。 在文昌里,家里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长辈都会送给孩子一套文房四宝:“一只勤勉的笔、一块诚信的墨、一张义礼的纸、一方孝廉的砚”,给予孩子勤勉读书,正直清廉的厚望。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王安石年少求学时吃的菜梗,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美食,是当地学子外出求学的“相思梗”。 和“相思梗”同样耐人寻味的,是至今仍在当地流传的王安石弃文从武的故事。原来,北宋时期朝政腐败,王安石认为读书不如练得一身武艺才能改变局势。 然而,教书先生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先生对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博览群书才能造福于民”。从此,王安石便勤学苦读,之后官至宰相。在他的影响下,崇文尚学的种子也在当地悄然萌芽。 那么,历史上赫赫有名、文风昌盛的“才子之乡”,今天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记住乡愁》摄制组正在努力探寻发生在文昌里的传奇故事,并将在《记住乡愁》第五季节目中为您精彩呈现。 今天 距离《记住乡愁》第五季开播 还有15天 为了把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观众 还有很多摄制组 依旧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街区拍摄 我们也将持续为您介绍 摄制组的动态信息和精彩的幕后故事 了解更多信息 请关注《记住乡愁》头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