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规划为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2月制作。 一、运河与商丘城市发展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辖六县一市二区,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788万。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 商丘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连云港-兰州)与中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北)京九(龙)铁路,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的310国道,双双在此交汇,形成了全国瞩目的黄金交通枢纽。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商民族的发祥地。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颛顼、帝喾就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在这里建立商朝,北宋(960-1126年)时曾作为陪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商丘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 二、现状分析 1、用地功能 运河规划段两岸现状主要以 居住用地为主,其中混杂着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等,用地较为复杂。 2、水系 运河两岸现状已基本形成梯形护岸,两岸基本平直没有太多的曲折。运河与市区内的其它河流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共同构成商丘市的河流生态网。 3、景观风貌 运河规划段内两岸沿护岸种植有两行柳树,并且形成了沿河的林荫道,景观条件良好,但林荫道以外为菜地、厂房、围墙、旧居住区等,与运河景观很不协调,亟待改造。 三、规划范围、依据 1、规划范围 《商丘市运河两岸景观概念性规划》规划范围,西起凯旋路,东至包河,两岸的范围以2002年制定的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运河两岸生态绿地范围为准,总长度约4.5公里。 2、规划依据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国家及商丘市关于城市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及规定 商丘市道路交通规划 商丘市景观风貌规划 商丘市绿化系统规划 商丘市关于旧村改造的相关文件 商丘市提供的现状文件及地形图 四、规划目标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水系和运河综合运行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运河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挖掘与开发运河的生态、景观、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清新、优美的自然河景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旧城改造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商丘市营造出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走廊。 五、规划理念与原则 1、规划理念: (1)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运河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 (2)突出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影响力。 (3)提高水系河景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 (4)突出城市整体水系改造的社会作用和经济影响,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2、规划原则: (1)在保证运河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运河的功能运行。 (2)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运河两岸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运河文化、景观、绿化。休闲作用。 (3)运河开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综合考虑城市水系建设前提下,创造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运河景观。 (4)运河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 (5)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运河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运河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六、布局结构 1、运河潜力基础分析 (1)商丘市从大的环境背景分析,具有建设生态城市的良好基础。通过运河这条生态廊道,实现大都市密集的人工生态系统与郊外清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沟通与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而且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2001年制定的商丘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南拓、北延、西移”的发展格局,使运河进一步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围绕运河特别是城区的东段将是商丘城市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未来商丘将形成以运河为绿心的新的生态化形态格局,城市形象将因为运河的综合治理和风光带的形成而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 。 (3)根据2002年的总体规划,运河两岸城市用地性质以居住用地为主,未来城市将突出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设计方向。运河景观带的概念性规划将突出绿色生态,形成人性化、多功能、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空间,成为城市中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 (4)运河是城市中最大的开放空间系统,具有建设成为大型生态景观精品的条件,是商丘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2、分区构思 根据河道特点和防洪要求,再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本概念性规划把运河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四节点。 一轴:运河风光景观轴 三区: 西部功能区——蓝色畅想娱乐区 位于规划运河段的西部,规划合理利用现有的植被和景观条件,以游艇码头为主要的景观中心来组织各种水上娱乐项目,体现亲水的城市主体。 中部功能区——水景文化休闲区 位于规划运河段的中部,商丘市主要的道路神火大道穿越其间,河段北岸为规划为商丘市CBD,南岸为文化中心,其所在位置决定它为整个规划河段的最高潮部分,规划结合现有的商丘市电视塔,组织开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以满足市民日常的观赏、休憩、休闲的活动为主要功能,展现景观绿地与城市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商丘城市风貌特色。 东部功能区——绿色运动健身区 位于规划运河段的东部,河段两岸以居住用地为主。规划以运动健身为主题,充分利用运河周边生态环境的优势,创造一个适合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场所 四节点: 游艇码头节点 ——以游艇码头为主,组织各种水上娱乐活动。 水上广场节点 ——通过拓宽局部水面,安排水上广场,组织各种水景,例如喷泉、水幕电影等景观以达到运河景观带的最高潮点。 体育公园节点 ——以体育为主题来组织公园,包括跑步、各种球类、骑马、高尔夫、射击等运动项目。 健身公园节点 ——围绕健身来安排各种活动项目,例如:太极拳、健身中心、扭秧歌、游泳、垂钓、划船等。 七、交通规划 1、现状分析 (1)城市外围快速道路没有完全形成,南北向交通主要由凯旋路、神火大道、中州路等干道承担,大量的交通客观上阻隔了城市活动与运河空间的联系,对滨水开放空间的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2) 风光带两侧的纵向交通不够通畅,不利于风光带的观光游览及周边发展的需要。 (3)跨和桥梁都偏于工程性,有些已经年久失修,且景观类型相似,无自身景观特征。 2、总体规划道路分析 《商丘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的桥梁偏多,且与运河相交的角度太大,不利于道路的实施;再次在总体规划中运河以对角线的形式穿越于城市方格网道路系统中,不利于滨河景观的组织和其它性质地块的利用。 3、道路交通调整 在本次运河概念规划中对局部的支路作了调整并且新增加了若干平行于运河的支路,以利于景观的组织很地块的利用。 4、停车场 在各个公园入口处规划建设集中式停车场。 5、桥梁 运河规划区中现有道路桥7座。它们都是风光带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都应对丰富的城市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改造原则 已建桥梁:宏观上强调远景效果,通过色彩方式突出桥体形态,增加识别性。微观上通过桥梁的栏杆、灯具等设施以及人行道铺装,强化其特色,给人以良好的环境感受。 未建桥梁: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感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粗壮厚重的梁柱结构,力求造型的轻巧美观,达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