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直是拿魏国和齐国糟改,《荀子》很推崇范雎时期秦廷的风气,其他儒家的观点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敌视秦国的政治风格的 对秦国的政治有异议的,确切的说应该是汉儒,已经是“儒教”的层面了。 总之,战国时期的那个环境,一者是儒法一家,二者是秦国的政治结构确实特别适合中原儒士到秦国求仕,按道理大儒没必要特别攻击秦国的政治制度。 战国时期,秦国的“苛政”其实和列国都差不多,都是为了进行战争从民间盘剥大量资源,从列国之前的对比看秦国并没有特别的“苛”,反倒是它的党派争斗相对界限分明一些,不像三晋、齐、楚的政治斗争爱玩暗的、玩阴的,因此免去了不少官僚之间的维系成本(见《荀子》)。 不过它对本土士人真是“苛”,你看看秦廷顶端的那些重臣有几个秦国人。 但苦逼的是秦国本土士人还没话语权,干吃哑巴亏。整得现代人编故事秦国士人天天喊两句口号就热泪盈眶的,机器人一样给秦伯或者秦王抛头颅洒热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