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街区-新面孔丨城市绿色(微)更新——茶儿胡同12号院

 开心就好xfd 2019-04-03

导读-开启城市绿色(微)更新

城市是有史以来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共同家园,城市景观承载了人类文明丰富的内涵。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建设大多体现了传统山水营建智慧的典范,人居场所建设结合山水脉络,在城市内外形成连贯的自然体系,完美诠释了“诗意栖居”的境界。

这样的传统智慧,应该如何继承与延续?

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扩张、人口的集聚,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但也对空间环境品质和公众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样的困境,应该从哪里来破局?

为了响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提出了主要基于北京老城的“城市绿色(微)更新”研究与实践探索计划——接下来就带着这个问题跟随我们一探究竟吧!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伊利尔·沙里宁

Q
&
A

Q1

什么是“城市绿色(微)更新?

“城市绿色(微)更新”的构想伴随北京新总规中提出的“老城不能再拆”、“建成区留白增绿”等要求提出。具体而言,即通过对城市建成区部分“零碎”空间的发掘和激活,采用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等绿色手段,引入新的生态营造技术,在小微尺度上通过包容多种功能、渐进和广泛参与式的“城市更新”来修复绿色空间、修补城市肌理。

以这样的方式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更新提升,不仅能有效提升民众日常生活空间的景观品质,完善公共空间功能;还尤其有助于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肌理、延续传统公共空间尺度;更重要的是留住老街巷里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魅力。从更深远的层面上来说,城市微更新更关注提升居民日常生活品质,激发并维护街区活力,从而产生更积极的社会意义

Q2

 “城市绿色(微)更新”的意义是什么?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城市中的一些小微尺度地块的更新,尽管投入有限、建设工程量小,但对日常生活环境改善的效果确实不容忽视的。大量实践案例证明,对城市空间局部的、微小的改变往往更能够激发更大范围内城市自身的能动性。

由于这样的更新探索更加贴近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往往伴随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以普通人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更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秩序和规律,也更容易维护街区的归属感和固有的特征。

Q3

“城市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在哪里?

我们“城市绿色(微)更新”计划是在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美丽中国生态人居环境研究院的技术团队,选择了“茶儿胡同12号”院作为示范基地。

该基地的官方名称是——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及其他相关机构在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景观等多学科力量,共同聚焦于探讨“留白增绿”、“社区共建”的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着重探讨北京胡同微更新、院落空间绿化再利用、居民参与街区治理营造、胡同文化记忆挖掘等内容。

茶儿胡同12号院位置

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茶儿胡同12号院内部格局

茶儿胡同12号院实景图

Q4

 “城市绿色(微)更新”基地举办过哪些活动?

2018年9月2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筹划的本年度“北京绿廊2020”主题展览在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幕,来自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西城分局等机构的嘉宾和大栅栏社区代表共同出席。

“北京绿廊”系列主题展览始于2016年,三年来延续展示了“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团队对北京城市绿色开放体系的宏观思考和实施策略探索,先后完成了“京张铁路活力绿廊”、“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绿道”、“五里坨浅山区绿色空间格局”等课题,并在推动规划设计技术面向公众参与互动、社区绿色更新知识和技术普及等方面不断尝试新的突破。2018年度的亮点之一是王向荣教授团队开启的“胡同微更新”计划的落地实施。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茶儿胡同12号”院已被打造成“胡同(微更新)花园”对外开放,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生们通过对院落不同空间的利用,长期向公众展示包括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墙面挂绿、廊架悬绿等多种绿色微更新实践范例。其中包括:胡同绿化展区、立体绿化展区、家庭农业展区、庭院花境展区和室内展区。

胡同微更新展览空间布局图

【A胡同绿化展区——月季计划】

我们都知道在拥挤的胡同里种植落地花草不容易, “市花”月季的攀缘特性很适合用于胡同的墙面绿化。通过种植月季结合艺术化攀缘装置,北林师生将胡同灰暗杂乱的街巷立面变成了立体的月季花园。

胡同外立面改造前后对比图

胡同外立面改造前后对比图

【B立体绿化展区】

立体绿化展区主要选用易于获得及悬挂的小型盆栽类植物,例如绿萝和地瓜等植物,通过廊架和墙体作为支撑,从而在小院中营造出怡人的空间氛围。

 立体绿化展区实景图

【C家庭农业展区】

家庭农业展区实景图

墙面,层叠的一片盆栽内绿叶娇嫩欲滴;头顶,廊架上爬着青藤绿蔓;地上,韭菜、彩椒、莴笋、茄子、薄荷、芹菜等小盆植物错落有致,它们的“花盆”都是废弃的塑料筐或木筐,最大程度实现了废物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理念。

家庭农业展区使用材料

【D庭院花境展区】

庭院花镜可以说是墙缝中的花园,设计团队巧妙地在胡同厢房之间的空隙中划分植物种植区域,通过花卉和草本以及墙体绿化等多层次配置将杂乱小角落变成值得一窥的壶中花园。

庭院花境展区实景图

【E室内展区】

 室内展区分区图

 室内展区主要有三个,展区1为胡同公共空间绿色更新方案展示区,展区2为胡同绿色更新植物种类展示区,展区3为古城绿意研究小组的活动展览。

室内展区实景图

社区居民参访小院                                          国外专家参访小院

游客参访小院                                         国外专家参访小院

Q5

“城市绿色(微)更新”基地未来计划是什么?

新的一年,茶儿胡同12号院城市绿色(微)更新基地将联合相关政府、企业、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和高校等,举办城市绿色更新涉及各个方面的展览、论坛、研讨、公开课等,并联合参与“四名汇智计划”等部分重要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城市更新科普、宣传、实践活动和交流分享会。茶儿胡同12号院也将为各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提供场地支持,为业内学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当地居民提供教育科普知识,共同营造美好的社区环境。

另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生团队还将启动“梦想胡同改造计划”,根据居民自愿报名,征集出4-5处四合院或胡同空间,由专业技术团队帮助居民进行“参与式”胡同花园微更新。预计在2019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这些四合院都将变身胡同新花园。到那时,我们将策划开展‘古城花园参观计划’,让市民都来亲身感受胡同四合院的绿意与生机。

小院室内

和居民及各界人士交流

Q6:关于“城市绿色(微)更新”的运营团队

2019年,“茶儿胡同12号”城市绿色微更新基地主要由“绿都北京营造社”和“乡愁北京实践团”来共同运营。两支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其中“绿都北京营造社”主要由“北京绿廊”团队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而“乡愁北京实践团”则是以本科生为主的团队。关于这两个团队的详细人员介绍,请持续关注后续推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城市绿色(微)更新”计划将以“茶儿胡同12号”公众号作为线上平台,为大家带来关于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的学术交流、主题展览、会议论坛和国际经验,以及最具北京特色的胡同微更新实践活动和居民参与活动等资讯,希望大家跟着“茶儿胡同12号”一起深入北京老城更新,一起书写未来城市的故事。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