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人是分层次的。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层次的不同。 未来不同层次的人,甚至将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不同物种的人,将生活在不同的维度里,即便大家身处一个世界下,也会熟视无睹的擦肩而过。 下一个维度的人,只能是上一个维度人的意识到投射。 “高纬人”对低“纬人”的操控,就像上帝操控人一样。 而这篇文章,至少能让你的思维提高一到两个层次! 因为它让你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可以纵览全局。——水木然 推荐阅读 下文转载整理自网络 向作者致敬 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是对世界认知程度的差别,而人的眼界往往决定了人的认知。 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决定了你的成就。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九个层级 有句话这样说的: 你从3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 但你从3楼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 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人类的认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 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 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根本听不懂认知更豁达的人在说些什么。 我们可以把认知漏斗做个解析,大概分为九个层级: 最底端,只知好恶。 这是婴儿时态的人类,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撑了就拉,不分地点。这也是极端情绪化的一族,认知不足的困扰,让他们总是陷入到窘态,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所谓维权,多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情绪渲泄。 第二层级,默守成规。 书本上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与认知。 之所以爹妈送你出国,不是让你读书,而是让你成人! 是让你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价值性的认知。 第三层级,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 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 但这类孩子进入社会,多半会遭遇挫折失败。因为这类孩子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乱说乱动,等到你知道许多所谓的规矩,不过是成年社会出于省心而承袭的惯性,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 ——从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过于情绪化的人,默守陈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第四层级,明是非,知大体。 学习规矩,乖巧听话,这是对幼儿的要求。 到了少年时代,孩子们的行动能力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遵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哪怕这个价值观完全不对路子,但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唯一体系。
所以这是个血性方刚,努力向世界证明自我的过程,但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无法突破自我。 第五层级,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了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落伍淘汰。 这时候的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接受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从此不再固执,如果想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难题,不再执拗,知道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从此变得温和起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开始改变。 第六层级,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什么叫现实资源的有限性?就好比我小时,在乡村里分红薯,红薯的数量有限,你多拿走一个,我这边就少了一个。 无论这些红薯怎么分配,都是绝对的不公平——按人口分,家里壮劳力多的人不干。按劳动贡献来分,贫弱之家就有可能被饿到。 人类社会的一切愤怒、冲突、怨气与对抗,都来源于资源的匮乏。现代社会最匮乏的是注意力资源,权力与能力争夺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带给更多人极大的困扰。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 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是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在穷寒国度他们能够存活,在发达国家他们构成中产,在咱们这旯旮,他们是背负着沉重压力的社会中坚,吃饭不愁,钱也不缺,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心如飘萍,无根可依。 那就继续往前走好啦。
第七层级,认识到人的发展性。 什么叫人的发展性?就是你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与命运。 比如说20年前的马云,那叫一个凄惨。他到处求职找工作,和朋友一起报考警校,去了5个人,考取4个,只有马云没考取。听说肯德基是个人就要,再和朋友们去肯德基应聘,去了23个人,肯德基收下22个,就是不要马云。 最后逼得马云自己开公司拉业务,结果,现在网上还疯传他拉业务时被人贬斥的视频。 再比如说范雨素,她的家境贫寒,12岁独闯海南,终未能改变命运之分毫。但她从未放弃梦想,一边带女儿北京务工,一边学习写作,终至在44岁时迅速火爆。 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无闻的努力,他们不会再是马云,甚至未必会成为范雨素——但,当她们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人生处境,已经大为改观。 ——所以这是一条经济自由线,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 所以认知的第八层级,是认识到万古不变的人性与社会规律。 认识人性,说透了就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伤。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 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第九层级,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 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于智慧极峰。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与以慈悲为感召的精神境界。 爬出认知的漏斗 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 拥有财富的人,多有追求智慧的冲动——因为他们有行动的力量。只有书本知识的人,却多半和财富无缘,因为他们缺乏行动能力。 我们的人生,往往只看到一条船,而没有看到那条河,更疏略了两岸美丽的风景。所以宁向东教授建议那个已经成年的孩子,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的目的,是让你获得明析的认知,与果决的行动能力。 不要太功利,这个世界,人类竞争比拼的不是什么学分成绩,不是名校名师,不是专业科目,而是你对自我与社会的终极认知。 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 言谈举止,也变得优雅得体了。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如果你不快乐,不开心,总是感受到压力或是痛苦,又或是对自己的际遇自艾自怜,那就好好梳理自己的内心吧。人生苦短,寿命有限,举凡心怀痛苦行至终点之人,莫不是错过了此生。 从认知的漏斗里爬出来,不做观天于井的青蛙,而是迎着命运,接受自我,于智慧的巅峰,看大千纷纭,观落英缤纷,美丽的世界,源自于美丽的人生,源自于豁达通明的认知,源自于不懈向上的娴静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