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不信,“元和”这名字来头真不小……

 iys小菊花 2019-04-04

对相城熟悉的各位肯定都发现了,

咱们不少地名都和“元和”有关:

元和塘、元和街道、元和高新区……

还有各条某元路:

润元路、嘉元路、华元路、安元路等等,

也取了“元和”中的“元”字。

西

X  元  路

W

X   Yuan  Rd

E

那么,有没有想过,

为啥叫元和?谁给起的名?

这里面又有多少故事呢?

上次关于“长洲”的历史课深受欢迎↓

(除了“吴县”这个曾用名,其实相城以前叫……)

今天再次请出相城区档案局的小伙伴

给大家热心科普一波

元和塘,所有“元”“和”的起名聚焦

在相城,这一系列带有“元”字、“和”字的地名中,最早的便是元和塘,并且其它所有都来源于元和塘。元和塘,既是苏州城与常熟间的重要水路,又具有灌溉和泄水作用,更是相城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活坐标。

今天的元和塘,河线南起苏州市环城河齐门桥,北至常熟护城河走马桥,全长39.1公里。元和塘在相城区境内长20.2公里,流经元和高新区、高铁新城、渭塘镇、北桥街道等,占全长的一半以上。

图片:相城区摄影家协会 柏洪峰 摄

通常说元和塘是苏州刺史李素于唐代元和三至四年(808-809)主持开浚,功成后就以年号命名。但实际上,这条塘河原名常熟塘,在有“元和”这个年号以前就存在,只是一度淤塞成泥,才由李素进行重浚,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图:元和塘两岸绿植  程钢 摄

那么,元和塘到底能追溯到什么年代呢?很遗憾,没有确切记载,从南朝到唐前期(5-8世纪)都有可能。

我们之所以知道李素及当时的县令李暵(hàn)、李仲方,是因为元和塘疏通竣工后官方制作了一方纪念碑,矗立在河边要道上供人观瞻。

到南宋后期(13世纪),碑铭文字录入地方志中。尽管碑石已经损毁不知去向,我们今天还能通过旧方志了解到元和初年治理塘河的情况。

“镂之金石,以志不朽”,令人唏嘘的是,元和塘的开拓者成了年代不明的无名英雄,而重浚者依靠刻石纪功流芳千载。

“元和”二字 大有来头

而元和塘的得名根源,其实来自于唐宪宗年号——元和(806-820)。

唐朝有好几位特别出名的皇帝,中晚期的唐宪宗李纯没有太大名气,不过他却是继唐太宗、唐玄宗之后有点厉害的人,一位决心再现大唐辉煌的帝王。

唐宪宗时期平定藩镇、复归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年间又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活跃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诗文大家。

而关于“元和”这个年号来…中国古代的年号,出自儒家经典的尤其多——

元者,头也,始也,气之本也,《春秋》开篇就讲“体元以居正”(杜预注)。和者,相应也,协调也,《周易》乾卦《彖(tuàn)传》谓“保合太和,乃利贞”。

能看出,“元”是本源基础,“和”则是调和协和的意思,总之……这大概就是“元和”二字的出处。

“三县附郭”里的元和县

上一次的历史课里,咱们已经知道相城在历史和地域划分的变革中,除了曾属于吴县,还有过长洲这个曾用名。

从长洲到元和,两个地名犹如苏州发展轨迹的缩影。春秋至西汉时期作为猎苑的长洲,是飞禽走兽的天地,对人类而言基本属于尚未开发的荒郊。中唐以后,苏州这片土地的潜力开始持续迸发,进而取得一千余年经久不衰的区域经济重心地位。

清雍正二年(1724),从长洲县分割出元和县,苏州形成了史上罕有的“三县附郭”格局,即吴县、长洲、元和三县与苏州府同城而治。

图:三县附郭示意图

与元和县同一批新设的县,共有震泽(在吴江)、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均在今上海)等13个。

这一国家层面的决策,起于雍正二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上奏,称:

苏松(江)常(州)三府,一县的粮额几乎与四川、贵州一省的数额相等,各种税收和司法负担极大,将这样的“大县”一分为二,能够分摊繁重的行政负担。

原来苏州府三县附郭的奇观,正反映了明清时期苏州向朝廷贡献赋税之巨。

“请皇上特赐新县嘉名”

当时,两江总督查弼纳在奏疏中还“请皇上特赐新县嘉名”,可见元和等县名,是雍正特旨颁布的嘉名。

当然雍正并非拍脑门凭空创造,郦道元(约470-527)《水经注》已归纳出“因水为名”的地名学原则,加上“元和”一词底蕴深厚、磅礴大气,的确堪称顺理成章、货真价实的嘉名。

图:《(乾隆)长洲县志》卷一《建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元和塘并不在元和县境内。相城区绝大部分仍位于长洲县,只有沺泾(今阳澄湖度假区)、五潨泾、徐庄(在今澄阳街道)等改属元和县。

到了清末,重新合并县域的呼声越来越高,况且雍正初年的分县本就带有权宜之计色彩,随着辛亥革命、民国建立(1911-1912),长洲、元和二县一起撤销,我们记忆中的大吴县形成了。

图:清代长洲县总图,深红色线以南为元和县界。  相城区档案馆藏

不看不知道

原来咱们元和还有这么多门道!

古今元和塘

还有更多历史和故事

且听下回分解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