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daixh3 2019-04-04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每个新乡人都听说过“卫河是新乡的母亲河”这样的宣传口号。穿新乡城而过的卫河,给着新乡人太多的回忆。对40岁以上的新乡人而言,它曾经臭水横流,更曾经鱼虾满河,甚至帆影点点。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50年代的卫河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卫河航运

卫河,现在一般指从新乡合河到山东临清的一段。临清下游的部分已经融入大运河直入海河,一般称作南运河。合河的上游则分别是百泉河和小丹河。这也是一般把卫河之源说做百泉的原因(百泉河源自百泉)。它有自己的源头,虽然最后没有直接入海,可是大运河抢了卫河的下游河道,不是卫河的错。但是,还是有人说,卫河其实是人工河,它就是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的一部分——永济渠,所以根本不存在运河抢卫河河道的问题,这是真的吗?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从古书上,我们能找到答案。清嘉庆十三年编写的《畿辅安澜志》有如下记载:“卫河,古清、淇二水所导也,汉为白沟,亦曰宿胥渎,隋为永济渠,宋元曰御河,明曰卫河。”这种说法可以说是简明扼要的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卫河前身是永济渠,但永济渠不是凭空来的。

《水经注》,北魏时期郦道元的地理学名著,成书于公元500年前后。在其中,有《清水注》和《淇水注》两卷。《卷九·清水注》中说:“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过获嘉县北,又东周新乐城,城在获嘉县故城东北,即汲之新中乡也。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入于河。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盖互受其名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流经新乡的卫河,古代叫做清水(或者叫清河),发源于修武黑山(应为现辉县白鹿山东),经过新乐城,也就是现在的新乡市区,再流过汲县(现卫辉),在淇河口与淇水(淇河)汇合。这条清河基本和现在卫河上游的大沙河(丹河)直到淇县淇河口的河道相重合。可以说,在该书中,也有百泉河(应是书中的陶水)的记载。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清水,过了淇河口之后,原来会注入黄河,但是后来,它改名白沟,也不再流入黄河。白沟,是魏武帝曹操定都邺城之后开凿的一条运河,它先利用了一段清河的河道,然后在浚县使其完全改道,流入古黄河(当时黄河流经道口后改道向东)。

到了隋炀帝时期,他为了更好的控制北方并征伐高丽,开通永济渠。南边开渠沟通沁河与清水,可直达黄河,北面然后经清水、白沟等河段最终入桑干河至涿郡。后来,因河流的泛滥等原因,上游与沁河间的河道湮没,下游也几经改道,加上为漕运而对渠道的不断建设,形成了现在的卫河。

有怀于卫|卫河就是隋炀帝开的永济渠大运河吗?

永济渠

看了这些历史,我们终于明白了,卫河是一条在天然河道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以漕运为目的的运河。从三国至今的大约1800年间,为了航运、为了灌溉,人们在其周边开挖了大量渠道,建筑了堤坝、枋堰、仓库、码头等等,通航知道20世纪60年代。看看吧,小丹河(丹河-卫河)、人民胜利渠(黄河-卫河)、共产主义渠……这一系列引水防洪渠道,不也是卫河成长的痕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