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地理:永济渠

 联合参谋学院 2022-05-14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示意图

在很多人心目中,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正是因为他开凿运河、三征辽东,最终激起民变,葬送了隋王朝的基业。

隋王朝的灭亡,确实与三征辽东有关,而兴兵辽东的前提,则是开凿隋唐大运河的北线——永济渠。

据《隋书》记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两年之后,他又开江南河,南抵余杭(今杭州)。至此,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形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乘龙舟从江都(今扬州)北上,经通济渠至洛口,渡黄河入永济渠,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抵达涿郡(今北京),拉开了三征辽东的序幕。

当时,辽东被高句丽占据。高句丽对隋王朝叛服不定,且无人臣之礼,不时侵扰边境。隋炀帝遂在涿郡集结大军,并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转运洛口仓、黎阳仓的漕粮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

大沙河流经焦作城区

然而,隋炀帝三征辽东以惨败告终,还造成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农民起义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隋亡之后,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再征辽东,也是派大军从洛阳出发,沿永济渠前往涿郡中转,涿郡的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元代之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及文化中心。

据《隋书》等记载,永济渠在河南境内可分为两段。南段为引沁水南达黄河,在洛口与通济渠相接;北段则引丹水、淇水等,并借用了曹操开凿的白沟故道。

明代之后,永济渠又称卫河。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改道等原因,它的源头与河道也发生了改变。不过,那些沿岸的运河名城,不会忘记永济渠的故事,承载了关于永济渠的记忆。

沁河蜿蜒汇入黄河

壹 沁河入黄河处

《隋书》中记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也就是说,永济渠的渠首在沁河入黄河处,南对洛口。

所谓洛口,就是伊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也是通济渠从西苑“达于河”的地方。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在这里修建了大型粮仓,就是洛口仓。

沁河发源于山西,穿太行山至济源、沁阳、博爱等,在武陟折向东南,经小岩村注入黄河。

小岩村,过去称小原村。明代周梦旸在《水部备考》中称:“沁水一支,自武陟小原村东北,由红荆口经卫辉府,凡六十里,入卫河。昔隋炀帝引沁水北通涿郡,盖即此地也。”

沁河连通黄河后,南与通济渠相接,洛口仓的漕粮可向北转运。在沁河东岸,人们再引水向东北流入卫河,进入白沟,基本实现了这一段大运河的南北贯通。

不过,后来沁河、黄河淤塞严重,永济渠南段曾遭废弃,这一带的运河故道已很难寻觅。

霞光洒在大沙河上

贰 运河源头与运粮河

沁河淤塞后,永济渠改道,名称几经更迭,源头也变得复杂起来。

今天,人们通常称永济渠为卫河。清嘉庆年间成书的《畿辅安澜志》记载:“卫河,古清、淇二水所导也,汉为白沟,亦曰宿胥渎,隋为永济渠,宋元曰御河,明曰卫河。”

卫河得名与春秋卫地有关。关于它的源头,常见的说法有三个。

一是丹河。丹河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它从太行山流出,经博爱、武陟等地汇入卫河。

二是大沙河。大沙河与丹水相近,也是源出太行山,经博爱等地汇入卫河。

三是百门泉,也称百泉。它位于辉县西北两公里处,北宋时永济渠改称御河,曾以百门泉作为源头。

无论丹河还是大沙河,从博爱到入卫河这一段都被人们称为运粮河,这也是永济渠漕运功能的体现吧。

卫河流经淇门村

叁 淇门村与“三河口”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北征袁尚、讨伐乌桓时,曾“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白沟是永济渠的前身,后称卫河,而曹操“遏淇水入白沟”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浚县淇门。

淇门位于浚县西南,与卫辉交界。它因地处淇河入卫河口而得名,曾是繁华的官道渡口和驿站码头。

今天,这儿是一个安静的村庄。淇河、卫河与共产主义渠在村北交汇,当地人称“三河口”。

古色古香升仙塔

除了河流交汇,淇门村还有一个标志,就是升仙塔。相传全真四子曾在这里归隐,并留下一通四仙碑,刻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

有意思的是,淇河原本是注入黄河的,属黄河支流。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后,淇河汇入卫河,最后注入海河,也就成了海河支流。

永济渠流经浚县古城

肆 运河畔的浚县古城

浚县古称黎阳,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济渠从其中穿过,留下不少古迹,如浚县古城、云溪桥、大伾山石佛、黎阳仓遗址等。

浚县古城位于永济渠畔,渠上有始建于明代的云溪桥,就在西城门外。城中有一座高耸的文治阁,俗称钟鼓楼,重修于清代,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对很多人来说,知道浚县,是从正月的浚县庙会开始的。庙会热闹非凡,到处可见泥咕咕、柳编等传统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大伾山石佛是浚县的著名景观。上古时期,黄河流经这里,《尚书·禹贡》中有大禹“东过洛汭,至于大伾”的记载。南北朝时,黄河水患频发,后赵石勒听从佛图澄的建议,在城东大伾山上凿岩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

到了金代,黄河改道,浚县终于远离河患威胁。作为“镇河将军”的大佛却留了下来,与大伾山一起成为永济渠的见证。

大运河滑县段 李刚 摄

伍 黎阳仓与隋末风云

黎阳仓位于浚县大伾山下,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的重要粮仓。隋朝末年,杨玄感在这里起兵造反,使辽东前线的隋炀帝乱了阵脚,也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杨玄感是杨素之子,位高权重。杨素生前恃功骄倨,隋炀帝曾说,如果杨素不死,可能会被夷灭全族,这让杨玄感很不自在。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二征辽东,让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杨玄感见天下将乱,遂占据黎阳仓城,起兵造反。当时,李密建议他北上涿郡,截断隋炀帝的归路。他却选择了南渡黄河,攻取洛阳,以号令天下。

结果,洛阳城久攻不下。隋炀帝闻讯从辽东紧急撤兵,回来平叛,杨玄感很快被杀。

杨玄感死了,他不知道,隋炀帝的“大业”将从此止步。当时民怨沸腾,隋炀帝想第三次亲征辽东,但因无人响应,只得草草收场,隋王朝也走向末路。

如今,黎阳仓遗址上分布着84座仓窖,还有仓城、护城河、漕渠及宋代建筑基址等,也许隋亡之后,它到宋代依然存在。

永济渠上云溪桥

陆 大运河与道口古镇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修通后,沿线兴起了许多运河名城,道口就是其中一个。

历史上,道口长期归属浚县。据《浚县志》等记载,它本是运河边的一个码头,最早有李姓人家在这里摆渡为生,因此也称李家道口。

明清时期,运河上的船只南来北往,昼夜不绝,道口的生意也十分兴隆。这里沿运河建起了顺河街,街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很快成为名头响亮的一方重镇。

道口交通便利,位置重要,其归属却变更频繁。尤其近代以来,它时而归属浚县,时而归属滑县,直到1949年才固定下来。

这一年,滑、浚两县解放,道口划归滑县。当年11月,滑县将县政府迁至道口,从此一劳永逸。

永济渠过道口后,继续流向东北,也催生了天津、北京等运河名城。元代定都北京后,将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成一字形的京杭大运河。永济渠风光不再,但这些运河名城依旧辉煌。

画外音

国家4A景区——浚县大伾山景区

曹操开白沟

白沟是永济渠的前身,为曹操东征乌桓时开凿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现成的运河故道,隋炀帝想兴兵辽东,还得再多等一段时间。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征讨乌桓呢?

这得从汉末局势说起。当时群雄争霸,曹操与冀州牧袁绍成了对手。乌桓是东胡的一支,活动在辽东、辽西一带,后来加入了袁绍阵营。

世界文化遗产浚县黎阳仓遗址

官渡之战后,袁绍落败,退至黎阳(今浚县),不久病死。随后,曹操与袁绍之子袁尚在黎阳城下决战,袁尚投奔乌桓,谋图收复冀州。曹操这才在淇门“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随后东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柳城(在今辽宁朝阳)白狼山大败乌桓,回程中经过碣石道,遂作《观沧海》与《龟虽寿》,抒发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及浚县古城

隋炀帝亲征

隋朝灭亡的直接诱因,是隋炀帝三征辽东。

这不一定是隋炀帝好大喜功,而是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发现辽东还有高句丽叛服不定,不得不出手教训。

《隋书》记载,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黄门侍郎裴矩上奏隋炀帝,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也就是说,高句丽占据了中国之地,还对隋朝有不臣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

隋炀帝决定亲征,但路途遥远,从涿郡(今北京)到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还有数百公里。他又让将领互相制约,不得争功,结果屡失时机,最终无功而返,还死伤惨重,失了民心。

隋亡后,唐太宗也从洛阳出发,亲征辽东,唐高宗子承父业,直到公元668年,才让高句丽从历史上消失。

北京什刹海前海的澄清上闸遗址

漂来的北京

作为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杭州有句话,叫“流成的杭州”;北京也有一句话,叫“漂来的北京”。

是的,在隋炀帝开永济渠之前,涿郡的存在感并不强。永济渠开通后,为三征辽东,隋炀帝将大量人马及军需物资运往涿郡,并在这里设了行宫——临朔宫。

没过几年,隋朝将亡,涿郡被名将罗艺占据。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罗艺在涿郡督军,他见天下大乱,而“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遂将其据为己有,后来降唐。

唐代时,涿郡又称幽州、范阳等,是一座军事重镇。唐玄宗天宝年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发动安史之乱,已可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取代隋唐大运河,北京仍是名副其实的运河名城。(洛报融媒首席记者 张广英 洛报融媒记者 曾宪平 通讯员 赵耀东 李忠宝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