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冷雨邪 2019-04-04
文字:http://view.news.qq.com/a/20100408/000034.htm
视频1:http://v.qq.com/cover/x/xkoidykqonrba17.html
视频2:http://v.qq.com/cover/x/xkoidykqonrba17.html

人类最早的学科——力学(建造房屋)、数学、天文学(农业播种收割提供准确的时间)
(起源的原因: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

【【中国天文学】】

【起源的时间】【内容】
1、 间接——从农业的起源来看:原始农业,不晚于距今1万年——证明:天文学则更早。
2、 直接——天文学实证

观象授时的人——知天——天命(后被儒家继承,文化)——圣人,统治阶层,王权(政治)
 “知地者,智也” “知天者,圣也”

“居中而治”、“中原”、“中域”、“中国” ——“中”
测量太阳影子的表——南北子午线——正中时刻影子长短——回归年
表的作用:1、测定空间(中国古代时空观:空间决定时间,找到子午线才能找到正中时间)
                    统治者作为知天的圣人测天测时间,先测四方(表为中),而他所处的位置就是表的 位置,便有天下之中的概念——居中而治——中则稳
                    天下之中在何处?南北正中间夏至正午影长一尺五寸,就是天下之中,这个天下之中在哪儿?就在嵩山。(北回归线没影子,越北越长)
                    中原:历代帝王必争的宝地。
                    中,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哲学)

官方色彩。禁止民间私习天文。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中,象形字,表。“允执其中”的意思是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表。“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如果你掌握好了这根表,四海穷困,那你也有好的命运。
《尚书》的第一篇《尧典》“帝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伏羲命令女娲,恭敬地观天,观测日月星辰,然后授时。
商代很多的甲骨文都是占卜的记录,现在发现的十几万片商代的甲骨占卜记录,99%都是商王在做,只有极个别的大臣代王来做。
西周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告朔,每年年底要颁告来年的政朔、历法,这个事情谁来做,王来做,只有天子来做。(宗教)

在中国的天文学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掌握着观象授时的特权,又被别人看作是与天可以沟通是了解天意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宗教观,所谓“帝”的崇拜。
“帝”是作为王的直系的祖先而存在的,所以在早期社会中,人们对于上帝的崇拜,实际就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把祖先崇拜延伸到天上,找到一个至高的祖先,这就是帝。
帝和王是具有一种直系的血缘关系。“帝”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作为嫡庶的“嫡”来使用。帝就是王的嫡系的祖先。

帝王死后,升天,要回归到祖先的地方,要伴在天帝左右。以祖配天、灵魂升天。

《礼记·郊特牲》“地载万物,天垂象” “取财于地,取法于天” “尊天而亲地”
要实现“取财于地”的目的,首先要祭天,有了准确的时间了,地上才能生长,等丰收了还要报天,有祈有报,这是一整套的祭祀制度、礼仪制度。(礼·人文)

“和”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阴阳”——距今5500年以前——不仅停留在阴阳的认识上,而强调阴阳的和谐

道家哲学
形成的基础:宇宙观(“无” “道”),天文、数术思想(太乙行九宫,北斗)

{ 天文学成为了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礼仪制度、哲学观乃至科学观这一系列观念的起源。}

### 实证1 ###

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祭祀遗址中发现,距今6500年。



(左右边是蚌壳放的龙和虎)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00米长度之内,按照正南正北的子午线摆设!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龙表示东方,虎表示西方。

北斗(用腿骨和贝壳摆放)——既有夜间对北斗的观测来决定时间这样的象征,又有白天利用周髀、利用表来测影这样的活动。
”天赤道“——天球的赤道附近的星观——二十八个星宿,古人把它们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每区都有授时,授时的主星不一样,所呈现的星象也不一样,东区就是东宫主要的形象就是龙,西区就是虎,南区就是朱雀,北区早晚有变化,早期就是鹿,到晚期是玄武。
“恒显圈”——夜晚观星,北极所在的北天区,所谓北极就是天上那个不动的点,所有星星都围绕着北极转,因为这个区域,终年不落入地平线以下。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
恒显区域中的行星有一组星是最重要的,就是北斗。四五千年以前,比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北斗位置,更接近于北天极。可以围绕北极终日旋转,人们根据北斗的柄的指向来判断时间。
《周髀算经》
中国古代把这个表叫“髀”,“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 “髀者表也”
最早认识的影子就是人影。《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以身为度”。
早期的圭表,它的长度都是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圭表制日。

在《史记·天官书》里面有很形象的记载,它说北斗的斗杓(音biao),也就是斗柄是指向龙头、龙脚,北斗的斗筲那部分,是枕在虎的头上,也就是所谓“杓携龙角,魁枕参首”。
墓葬刚好如此。

### 实证2 ###

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的漆箱。



漆箱盖上画了二十八宿北斗和龙虎的形象。中央是一个篆书的“斗”字,在“斗”字的周围,书写了一圈二十八宿的名称。在二十八宿的东西两侧,分别画了两个兽,一个是龙一个是虎。
虎的肚子下边,还有一个类似于火一样的符号。其实就是古人观象授时作为龙虎的地方的大火星,这个星星是古人观象授时非常重要的星星,它是决定时间的一个重要的星星(实证1也有,只不过发掘的时候没有保存好形状)。日躔。就是这一年当中我看不到的这颗星的时候,是决定历法的一个标志,如同我们看朔望月的“朔”一样。这个天象是决定周期开始的一个标志。

这两个图像中间,相差了四千年,图像没有丝毫的差别。

墓葬的形制大家很奇怪,南边是圆的,北边是方的。天圆地方。(还有更深的含义,时间关系没说)
三个殉人,东西北三边。不仅表示墓主人身份。“分至四则”。

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国古代时间体系中是四个思想标准点。
最东方——春分,西——秋分,南——夏至,北——冬至。
商代甲骨文里面有记载分至四神。
《尚书》的第一篇《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分命羲仲,宅堣夷……申命羲叔,宅南交……分命和仲,宅西……申命和叔,宅朔方”。这里的“分命羲仲、申命羲叔、分命和仲、申命和叔”和羲和的名字都有关系,古人就认为这是指羲和的四子,这个传统在《山海经》里面也可以看到。
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把掌握“两分两至”四神就看成是伏羲女娲的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分别有四个居住地。

这个墓里北边的殉葬人骨头像所指的方向,正是濮阳当地所能看到的、冬至那一天的日出位置,正好指向冬至那一天日出的方向。

南边没有,但是在相隔100米不到的最南边,有一个殉葬人。

墓主人截掉了他的小腿,用来摆放墓葬的北斗的斗柄,作为周髀的“髀”存在。还有文化意义和文献学的意义,没深谈。

我们说从最北边的墓主人的墓葬到第二组摆放的龙、虎、鹿、鸟、蚌壳的遗迹(四象,表现墓主人升天),再到第三组,人骑着龙在天上遨游(墓主人的灵魂已经升上天),这三组遗迹表现了什么?表现的就是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宗教场景。所以最北边的墓葬,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世界,南边的第三组图表示的是墓主人升上天国以后的天上世界。实际表现的是天地两界,而中间是一个升天过程。这升天的过程是不允许有阻碍的,所以南边的夏至神就只能放在最南端。

长沙马王堆的汉墓。类似于“T”字样子的漆画。讲的就是人、地和天的两界,最下层表现的就是墓主人生前的世界,上边就是天上的天国,中间表现的墓主人乘着两条龙升上天界去。
《尚书》里面表现得非常清楚。

墓主人是当时的一个统治者。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王权特色、官营特色的特点去考虑。
北方的墓葬里面展现的就是他生前观天文授人时的职务、职守的特点,把整个的宇宙都随葬自己的墓葬里面。
猜测:颛顼?文献记载,历史上颛顼帝就是一个天文改革家,一个历法改革家,一个宗教改革家,死了以后,乘龙而达至四海。

### 总结 ###

古人在6500年以前对于天的观测,已经学会了:
观象授时;
夜晚——把星区已经划分成北斗所在的中区和二十八宿所在的四公区,建立起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
白天——立表测影,准确的方位,精确的时间体系,两分两至,原始的历法;
对天和宇宙的想象——所谓盖天说,天圆地方,而且有了对这种宇宙理论的进一步描述和解释;
原始的宗教观,灵魂升天的观念,“帝”的崇拜的观念;
四至的观念;
王权的基础,传统的政治观。

此时已经非常成体系了!!!!!

这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它构建起了一个我们重新认识古代社会的知识背景。



【现今借鉴】

第一,文化都是传承的。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有助于解读中国的文化。
第二,中国独特的宇宙观的借鉴意义。宏大。关心大的格局,这种心胸和眼界是非常开阔的,这种开阔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如果包容了,就不能冲突,就要和谐共存,就造成了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他的能力非常有限,改变自然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怎么办,只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和天地和谐共处。
· 为政之道——顺时施政;
· 中国传统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宇宙,各个东西都可以共存,心是火,肝是木,木生火,所以要把肝的气充足了,心就好了,所以从一个宏观的架构中进行调节,是包容的,阴阳平衡、协和,就没有病。(这一段,在红楼中也提到过,秦可卿生病,请了中医治疗,曹雪芹描述的很详尽;另外,让我想到心理学里面关于跨文化的研究了,里面谈到东西方人普遍的思维方式的区别,东方对矛盾更包容,而西方相较更极端)
第三,直接受中国传统宇宙观所影响的哲学体系就是道家哲学。(>_<不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后讲到现如今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不过100来年,比起人类已有的三百万年历史,是微小之末,但却已经把地球积累了多少亿年的资源几乎耗尽,人类发展的空间似乎很狭小了。
(从前,人类发展的很缓慢,如今正急速地增长,其实这里面有利有弊,或许从微观上看,是个人是有利的,但是从宏观来讲,或许就不一定了吧,这样也更加说明,古时中国文化的宏大性。)

--------------------------------------

讨论:

1、 天文系统地发展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其中可能也会有不同历法规则间的冲突。

2、 这里提到中国上古的历史,其实史书中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关于尧舜的记录,全部都是战国文献,就是夏朝的历史,在西周时期出土的文献里也没有记载,反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有确切的说法,这就让人怀疑是否是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证明自身血统而编造出来的(没记错的话,这个问题似乎是在《中国大历史》那本书中也提到过)。这也引申出一个可能,就是”人们会让一些古代的圣贤来充当历史上的某些制度变革或者一些事件的代言人“。

3、 这段直接摘录了。“绝地天通”既是一个天文改革,也是一个宗教改革,它实际上断绝了天地之间的任何来往,什么人可以沟通它呢?只有巫,只有巫有这个权力能够往来上下,如果巫是一个无权的基础,王就是巫席集团首领,把这样的活动垄断了。这个东西后来一直发展到夏,在甲骨文和西周的经文里面反映得非常清楚,甲骨文里面,王向上帝祈求,王虽然都是上帝的直系子孙,不能直接向上帝请求,他要告诉他的祖先,让祖先去转达,这个祖先其实就是人们认为能够上下天地的巫的性质的人物。人王死了以后可以置将,可以上下天地,人王没有资格直接向上帝对话,必须通过第三方去转述;到西周还是这样,西周青铜器铭文里面讲,上帝要赐给王一些长寿、厚福、丰年这样福禄的事情要通过巫来授,上帝也不直接给,上帝和人王是不对话的,一定要有中间传话的东西。这个制度恐怕就是在颛顼绝地天通里面公开使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历史上把它称为宗教改革。

4、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不仅有“盖天说”,“浑天说”,还有“宣夜说”。
      相对来说盖天产生得早一点,宣夜说其实产生得也很早,宣夜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一个无限的宇宙论。没有一个假想的天壳,说天是无限的,是没有壳的,日月星辰都是飘在空间,由气推动着它们走。这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宇宙论。但是它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模型来表现。只能想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传播,所以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
       浑天是把宇宙想象成一球,这个球一半是水,陆地就飘浮在水上,是这样的宇宙模型,但是如果用这样的宇宙模型去解释日月星辰的变化,就比较困难,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人们直观看太阳是从水里面冒出来,又从地下落下去,按照浑天家的解释,这种纯阳的太阳必须得从水里冒出来,第二天又得从水下渡过,回到原来的位置,再从水里冒出来,这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中,是不可能接受的,一个纯阳的东西怎么能够进入水再回过来,阴阳不就失调了?这是不可能接受的。
       而盖天家就避免了这样一个在哲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它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平移运转的,不是东升西落的,就像拉磨似的,是水平运转的。你看不见它,是因为它的平移远了,超出你的视野范围,所以它就呈现黑夜,它进入了你的视野范围,就呈现白天。
       道家哲学是不是产生宣夜说,有学者这么主张。但是我们在最早的战国发现的竹简书,看到的对于道家思想形成的解释,还是来源于盖天说。它的宇宙观是一个虚悬的“无”的宇宙观,并不是一个无限空间的观念,就是一个纯粹的思辨模式,这种思辨模式从物质到水,“水”是五形中元素式的水,到数术的“一”,再到“无”,我们现在可以很清楚地追溯出这样一个思辨的逻辑:从“有”到“水”到“一”到“无”这样的思辨模式。现在有明确的材料能够证明一点,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道家思想都是盖天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