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益气不升提,生津不助湿.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04-05

太子参

太子参是一味补气药,清补之品。

太子参的根部比较细小,犹如稚嫩的孩童,所以有有孩儿参、童参的说法;又或许因为其无人参之峻猛,黄芪之升提,党参之恋邪,特别适合于小孩自汗,倦怠,消瘦,体衰而为太子参。 ​​​​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 ​​​​

治脾胃,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常与山药、石斛、扁豆、茯苓等配伍。其补益脾胃之力较弱,但补气而不滞气,并有健胃养胃作用,对慢性胃痛证属脾胃气虚者,如虚不甚,脘痛隐隐,初诊还不知个体反应性如何,不妨先用太子参,如无不适,再投党参;属胃阴不足证,兼有气虚、脘痛喜按,舌红口干,食少形瘦,可在滋养胃阴方中加太子参;妇女脾胃气虚,常兼有较明显的气滞,较适合用太子参;夏季胃病发作,食欲不振,脘痞,神倦,午后低热,证属脾胃气虚者,可用太子参。

治肺,用于肺虚燥咳,燥邪或热邪客肺、气阴两伤所致干咳、气短痰少等症,常与沙参、百合、麦冬、贝母等配伍。 ​​​​

治气阴津伤,用于气虚津伤,燥热伤津,肺胃燥热之症,多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药同 用;用于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常与麦冬、酸枣仁、五味子等配伍应用;治儿童气阴两虚、虚汗较多,常与沙参、石斛、白薇、青蒿等药配伍应用。

太子参,性平力缓,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益气不升提,生津不助湿,扶正不恋邪,补气不峻猛。常用于病后体虚,乏力,脾虚食欲不振,肺虚喘咳,口渴尿多等病症,尤其对于气虚,虚不受补的人群,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补的作用。不耐人参、黄芪等大补之品的人可以用太子参缓补,堪称老少皆宜的清补药品。

用量9~30g。

表实邪盛者不宜服用。​​​​

治自汗:太子参9g,浮小麦15g,水煎服。

治热病伤阴,或胃阴不足:太子参15g,石斛9g,五味子6粒。开水冲泡,每日1次,代茶饮。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太子参15g, 苡仁30g ,黄芪10g, 莪术9g,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