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贵陶瓷色彩进化史(上)

 泰阳汉子 2019-04-05

陶瓷艺术至今都还是中华文明的全球通用名片,china一词在英文中也取陶瓷之意。

馆藏青花瓷

纵观中国制瓷史,从商周时期的陶器发展到东汉时期的黑白瓷,再到后来隋唐五代烧造的青白、三彩瓷器,可以说,陶瓷工艺从产生以来,就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尤其在瓷器胎骨大致定型之后,制瓷工艺对色彩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和历代帝王的审美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封建帝制下,皇权的需求可以决定一时的烧造工艺变革方向。

中国历史朝代皇权制度

在历代帝王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历经千年之久,到清代,已经可以烧出“五颜六色的红”和“五彩斑斓的黑”了。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历代瓷器色彩的变化,看看历代帝王是好色几何?

陶瓷最初是作为实用器出现的,富有智慧的中华民族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创烧了陶器。

大约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在陶器的基础上烧造了最古老的瓷器原型。


到东汉时期,智慧的工匠已经能够成功烧造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了。

陶瓷工艺的进化

陶瓷作为非常实用的工具,在胎骨大致定型后,智慧的工匠们开始追求外在的创新。

东汉时期的瓷器,受到材料和工艺的制约,主要有青瓷和黑瓷两种。

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才有了白瓷。

最早的瓷器代表

当时的选料、配料、淘洗和烧造工艺都非常有限,没什么经验可以参照,所以烧造出来的瓷器都各具特色。

东汉时期的成品瓷器会随机的呈现出泛黄或者泛青等釉色,不会非常统一的呈现某种色彩,釉色并不稳定。

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1958年出土

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封氏墓。该尊器形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

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

到了隋朝,青瓷的烧造工艺渐渐成熟。

随着制瓷经验的积累,工匠们在选料和淘洗配比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还不能像现代科学那么明确的知道各类瓷土中的元素含量,但是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如何将瓷器烧造得更白更纯粹的窍门。

隋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1957年出土


到了唐代,工匠们显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白瓷的烧造窍门。

白瓷的地位一度比肩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越窑瓷,北方就是河北的邢窑瓷。

隋唐时期的青白瓷代表

唐朝(618-907年)是一个让中华儿女至今都会非常怀念的王朝,不少人还会做着梦回唐朝的打算。唐朝的繁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期,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艺术都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播。唐朝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大输出朝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唐之后的海外华人多自称唐人。

唐白釉莲瓣座灯台,1956年出土于河南省陕县唐墓

唐代除了白瓷以外,还创烧了闻名于世的低温釉陶器唐三彩。

大英博物馆藏一组唐代三彩俑

相较于唐之前的瓷器,唐三彩对色彩的追求在当时已是登峰造极之作,是对之前瓷器中白、黄、绿的巧妙应用,放之今日,都是极其精美雅致的艺术品。

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骆驼俑

唐三彩作为低温釉陶器,釉彩主要有黄、绿、白、褐、黑、蓝等色彩,后来也有发现出土的红色三彩俑。

三彩文官俑

大唐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文化瑰宝,除了白瓷和唐三彩之外,还盛产成就颇高的文艺青年代表,比如李白和杜甫。在外交上,更是开创了文化输出的局面。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密切,两国已有贸易往来。到唐朝时,日本的遣唐使臣回国后,将唐朝的制度文化作为标准推行开来,至今日本文化都还保留着唐朝人的缩影。玄宗时,更有鉴真和尚六次东渡,鉴真还亲自为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佛殿,至今都是日本的艺术圣地;贞观时还有玄奘西游,这些文化输出在中华外交史上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鉴真和尚雕像,日本

文化输出为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据考证,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兴起于汉代,之后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这四大宗商品是古代创汇的主要力量。

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唐朝时的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也为后朝的出口业务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古代进出口业务路线图

唐朝国力强盛,开元时期的丝织和制瓷工艺都达到了空前繁盛的水平,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向全世界出口最受欢迎的手工业品。

数百件来自约1200年前沉没的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奢侈品”,为今天的人们再现了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一段尚未褪色的历史,“黑石号”沉没古船上包含了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和金银器、铜镜等物品,今天博主只为大家介绍陶瓷色彩史。

“黑石号”沉船打捞上来的唐代出口陶瓷

内写有“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明樊家记”字样的瓷碗。

“黑石号”上瓷碗

“黑石号”上最珍贵的商品要数唐青花盘了,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整青花瓷,可能成为将中国青花史提前数百年的珍贵文物。

“黑石号”上唐青花瓷

黑石号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高足长柄壶,高逾1米,壶身刻有菱形带花叶纹样,或为河南巩县窑(约公元825-850年)烧造。

”黑石号“勿里洞壶

“黑石号”上的白釉绿彩瓷器,千年后仍釉色如新。

“黑石号”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

'黑石号'上发现的青釉褐绿彩飞鸟纹碗。

青釉褐绿彩飞鸟纹碗

'黑石号'上发现的“盈”字款白釉绿彩瓷碗,是皇家大盈库瓷器。

“盈”字款白釉绿彩瓷碗

多方史料发现,陶瓷业是从唐代开始出现景德(当时叫昌南镇)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遐迩的唐三彩等。手工业的发达和生产制度的创新,使得唐朝开始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都获得了显著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制瓷工艺的创新。

白釉兔系罐,唐,口径10.5cm,故宫藏

下图小狗半施黑釉,昂首直立,双眼圆睁,身上毛发雕刻清晰。唐代瓷塑作品以动物和人俑居多,这件唐代黑釉狗耸鬃卷尾,表达出鲜明的力度和传神的意趣。

黑釉狗,唐,高2.4cm,长2.5cm,故宫藏

此外,唐代创烧的花釉瓷、绞釉绞胎瓷、釉下彩绘瓷等,极其富有新意。

在陶瓷烧造工艺史上,唐代的色彩创新功不可没。

耀州窑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终于民国。其窑址位于陕西省 铜川 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cm,故宫藏

岳州窑

岳州窑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堤境一带,是隋代湘阴窑的所在地,唐时隶属岳州,故称“岳州窑”。唐代岳州窑的瓷器胎壁较薄,比较粗松,呈铁灰色,釉色明亮,底足有釉,器物精致,少装饰。多采用支钉烧法。

岳州窑青釉碗,唐,高8.1cm,故宫藏

长沙窑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唐,高22.5cm,故宫藏

邛窑

四川地区的唐代瓷窑以邛窑最为著名,唐代是邛窑的极盛时期,窑址也以这一时期的遗物最为多见。器物一般胎体较厚,胎色多种,以紫红色胎为主,还有灰色、土黄色、黄中带褐色胎等。邛窑瓷器的装饰纹样较简单,除青釉褐绿斑、褐绿彩绘外,以点彩装饰较为多见,或用褐色斑点组成纹饰,或用褐彩点成一圈,中央点绿彩。也有用褐、绿两色斑点间隔排列组成纹饰者。

邛窑绿釉灯盏,唐,高3.7cm,故宫藏

三彩釉陶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唐三彩虽是陶器,但与低温釉陶有所不同,其胎体用高岭土制成,釉料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钴)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熔剂,烧制出绿、蓝、白、赭、黄等深浅不同的颜色。

三彩女立俑,唐,高32cm,故宫藏

花釉瓷

此外,唐代还有花釉瓷,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

花瓷双系注子,唐,高27.1cm,故宫藏

绞丝胎釉

唐代绞丝胎釉的创烧也十分具有开创性,目前观察到的传世品较少,釉色一般是白与黄、白与褐、黄色釉、褐色釉、绿色釉、蓝色釉或者三彩釉等通过绞丝工艺制成。下图为大英博物馆藏绞胎小罐。

大英博物馆藏绞胎小罐,唐

巩义窑绞胎枕

唐巩义窑绞胎枕,1956年出土于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唐墓,为唐代的生活用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巩义窑绞胎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