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深缘浅?小企业与员工的相处之道

 野田高梧 2019-04-05

 来自销售与市场 00:00 16:00

先有方向,再有方法。这方法并无好坏之分,也不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合适的,才是科学的。人事管理方法很多,方法之前有导向,这里列举几个适合小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导向:

一、明确取向

员工面试的时候,先得问清楚入职取向,也就是你来上班图的是什么?

1. 为了经济收入?

2. 为了学技术?

3. 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4. 想有个舒服的工作,压力小收入高,工作简单离家近。

5. 想找个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

6. 还是其他…… 

二、岗前培训

传统做法是员工入职之后,再安排职业技术培训。不过,传统做法有很大的问题,员工都已经入职,开始拿工资,工作兴趣会慢慢淡化,所以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很难保证。新员工的培训学习完全可以由岗后改为岗前,在入职前完成相关的学习。

三、先行情再待遇

开工资之前,先看行业内的薪资行情,再以这个行情来计算工资,不要用老板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定工资标准。开公司当老板,你要认清行情,哪怕觉得员工干的工作不值这个工资,你也得付这么多工资。

四、短期合作

千万别指望员工能够干一辈子,能够干上三年就算是资深老员工了。这与老板管理方式无关,而是年轻人想多接触社会,多换换环境,尝试着在不同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别什么事情都慢慢来,员工留给你的时间很短。

五、主动规划

有规划的工作才能确保效率。不过,大多数九零后员工属于有规划意识,但没有规划能力,这还得劳烦老板亲自动手,为员工做职业发展规划,当前工作规划,时间安排规划等等。

六、岗位说明书加工作执行手册

为避免扯皮,这两样东西一定要有。岗位说明书是为了说清楚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范畴,而工作执行手册,则是具体说明每项工作具体应该怎么做。

七、健全标准,降低标准

又要建立,又要降低,其实这两个并不矛盾。标准得要健全,不然员工不知道执行方法和标尺的规矩是什么。同时,考虑到绝大多数普通员工的执行能力、格局、自觉性、思维分析能力、思想创新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标准不要定的太高,一定要符合当前员工实际思维习惯和执行力,千万不要按照老板自己主观的单方面来定标准。标准定的太高,员工理解不了,执行不了,也就与废纸无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