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家思想,在战国之后为何很少被传承

 繁星1 2019-04-05

先秦诸子百家,墨家当时的影响也不少,为何天下安定后,墨家思想后世传承很少呢?先说说,春秋和战国时,墨家当时为何有如此影响力吧。

墨子

墨家思想不像儒家传承者孔子那样靠教书传播思想,墨家首先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有严密的纪律,一旦加入这个组织,行为会被纪律规范。

其次墨家不仅主张“兼爱”“非攻”,也是这些理念的实践者。当诸侯国发生战争时,它的劝导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墨子》之《公输》篇记载,当公输盘为楚国打造云梯,准备攻击宋国时,墨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守城的技术,说服楚国放弃攻伐。有此事例,墨家的影响力自然可以迅速扩大。

此外,就是墨子所主张的“兼爱”不分等级的“相爱”,为乱世之中、相互征伐的人们找到了观念的解决办法,并做了论证,适应了当时很多人厌恶战争、征伐的心理。

当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过去,墨家基本上没有影响力,又是为何?从大的方面说,秦一统六国,天下局势大定,所谓相互征伐基本不存在,“兼爱”、“非攻”等墨家核心观念,没有社会需要的基础,自然而然影响力要下降。及西汉定鼎之后,初时以黄老思想为指导与民休养生息,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自然其他思想受到限制。此后,历史发展虽然再有动乱时代,如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家的争斗有利益纠葛,但每一王权也是在为统一天下的努力,墨家思想也提供不了理论依据;隋唐时,儒家、道家、佛教基本左右了统治者的思想。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十国之后,北宋王朝重文人,依然传承的是儒家,及至形成程朱理学,为统治者尊崇成为儒家之主流,道家、佛教为补充,其他思想更是不被重视了。

从墨家思想本身来说,“兼爱”要求人们改变自私自利的观念,相互爱护,观念不可谓不好。但如何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中,即如何让人改变自私自利的想法,没有找到实践途径。单纯的说教,如同社会中的宗教观念一样,只能改变一小部分人,但改变不了大部分人的想法。经历了春秋战国之后,任何统治者都明白最朴素的道理,暴力是塑造新秩序、维护现有秩序的手段,“非攻”要求人们停止使用暴力,在现实中没有实践的可能性。因为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仍然是十分残酷,靠着武力维护自身的地位成为诸多政治集团的自觉选择。墨家思想不受待见,也是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总起来说,墨家的没落是社会发展自行选择的结果。反思墨家思想的没落,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说某一思想好与不好时,请不要把账完全记在这个思想本身的局限性身上,因为思想局限性,往往是哪个时代现实的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