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讨厌的勇气

 昵称535749 2019-04-05
2019-04-04 

文/黄老邪大叔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太宰治《人间失格》

大概三年前,我发现自己具有“讨好型人格”特征。

从小我就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任何场合只要我在,所有宾客都不会受到冷落;非常“厌恶冲突”,宁可付出较大的成本息事宁人;总是倾向于“迎合他人”“嗯嗯,你说的对”,其实心里知道对方说的没什么道理;更可怕的是经常被自己承受的委屈感动到哭,擦干眼泪又觉得自己特伟大。

我就是那个家长口中的“懂事孩子”。这类孩子有个共同特征:过早地注重他人感受,放弃自己诉求的权利,不敢任性,小心翼翼。在内心也是低自尊的,总觉得自己的需求无所谓,大人对自己的评价才高于一切。

一直到大学时期,我还很崇尚“温润如水”的性格,总是标榜自己就像“水”,和任何类型的人都能和平相处,因为水可以根据不同的容器变成不同的形状啊,那些动不动就和别人起冲突,看起来自私自利的家伙,太不成熟了。

走上职场,慢慢体味到人性的裸色。才发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是真理啊。我们公司新来的一位应届生小S,工作一年,发现自己和同期入职的新员工薪资竟然不同,恼火之余敲开部门总经理的大门,问询老板,自己和某人学历一样,同等的个人条件下,为何自己薪资少拿。故事的结局是:年底奖金小S比其他同期员工拿的都多,老板通过年终奖弥补了小S的不满。另一位遇到同样情况的同事小L也想去申诉啊,可是她怕给领导“找麻烦”,成为“被讨厌“的人,自己即使拿到了薪资补偿,自己的发展也葬送了,显然小L是个“懂事“的孩子。单位的一位“老司机”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逻辑理论课。

老司机:为啥不敢去呢?
小L:我觉得给领导找麻烦,会死的很惨,要到钱,发展也没了?
老司机:等等,你所谓的发展,目的是什么?
小L:发展好了挣更多钱喽。
老司机:你刚刚就放弃了“本应属于你自己的钱”,也就是你的目的。
小L:……可是,会给领导找麻烦

老司机:领导,不就是解决员工解决不了的麻烦吗?
小L:万一“讨厌我”给我穿小鞋怎么办?
老司机:你买鞋的钱都不要了,打赤脚的还怕穿小鞋呢?讨厌你,给你穿小鞋都是你主观的想象,都是你“以为的”。你表达合理诉求,领导即使无法解决,也会表示理解。
小L:…….那领导会“讨厌”我这种员工吗!
老司机:据我所知,老板只会讨厌那种拿钱不产生价值的员工。职场上要做能带回来肉的狼,也不要做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听完老司机的理论课,我突然想到大学教授对我们的教诲:年轻人不要老“变”(改变外在的性格表现),你老是变,别人琢磨不透你,就不敢跟你真心交往,因为和你交往他没有安全感。这段话,我当年不懂,现在经常仔细品味。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有一位老领导总说:“和你不熟,我只能客气。”

职场中真正和领导走的近的,都是领导“了解”的“自己人”,知道你的优点,才能用,掌握你的缺点,才敢用啊。那些老是在“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今天道德完满一圣人,明天吃喝嫖赌一雅痞的,都是我们敬而远之的“精明人”。精明人难以成为老板的自己人,恰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当我发现“讨好型人格”会对自己造成巨大障碍,每日三碗鸡汤都无济于事,我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终于发现了阿德勒老爷子。

阿德勒是谁?与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心理学的大部头的确晦涩难读,但去年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日本人岸见一郎写的《被讨厌的勇气》,以一个老司机和年轻人的对话方式,解读了阿德勒的理论。今天与大家分享三点:

一、人并不是住在客观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了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的因果论,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认为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譬如你从小生活在一个婚姻不幸的家庭,那么当你自己的婚姻不幸的时候,弗洛伊德因果律就解释为,你的婚姻不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造成的。这个理论的问题是什么呢?如果你的婚姻不幸是由过去导致的,那是否意味着过去的婚姻不幸一定会导致未来的不幸呢,如果不一定,那因果如何成立?如果是一定,原生家庭婚姻不幸的孩子就注定无法获得幸福的婚姻吗?我们常常会利用不幸让自己变得特别,而为了维持这样的特别,又必须保留这样的不幸,久而久之,这样的循环便成为了我们不改变的借口。你会被困在永恒的过去,无法前行。

当我们把人生看做一幕大戏的时候,他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的会散发出魅力。但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阿德勒认为,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过的刺激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找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去解释,例如上例中的小S认为讨薪会遭到老板的讨厌,在阿德勒看来,是为自己的逃避找的借口,目的就是不去面对讨薪这个麻烦事。阿德勒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例如身高很矮的人是否自卑,问题在于你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

二、所有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的烦恼基本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例中小S的烦恼也来自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譬如你贪嗔痴,个头矮,长的丑,没钱没车没房没姑娘,各种欲求不满,都是你和他人比较带来的烦恼。假若宇宙就你一人,个子矮你也是宇宙第一高人,长的丑你也是宇宙最漂亮的直立行走动物,没了“社会人”就没了交易,钱就没有意义,世间没有姑娘,心中永无波澜。人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觉得孤独,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体会孤独这种感觉,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来帮你完成。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因为有竞争的地方就必然有胜者和败者,如果意识到竞争的胜负,那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你认同阿德勒所说的,人并不是住在客观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以胖为美,你就一念回到了盛唐,以剽悍粗犷为王,你就一念去到了成吉思汗的帐前,既然你可以定义高矮的意义,自然能够定义人际关系间的意义。你可以认同,人生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也可以认同所谓追求卓越是指自己不断的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那么无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

三、人生课题论,别人怎么评论你,那是他的课题,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

阿德勒把人生课题分为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小S不敢去找老板,就是没有去完成自己的课题即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在主观臆想中替老板完成了老板的课题即老板会讨厌自己。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只去做好自己的课题。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有人说,不管别人的评价,那是否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呢?当然,你可以不顾别人的评论,去抢银行啊,你自然会受到法律的审判,那依然是你自己要处理的课题。还有人说,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是不是太以自我为中心呢?其实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操别人该操的心,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是的,你可能不会成为那个八面玲珑的“懂事的孩子”,但你却获得了自由的权利。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人生苦短,做自己。

左岸记:嗯,阿德勒老爷子的观点更深得我心,他提供了积极心理建设的方法。以前人们总是把自己的遭遇归为原生家庭、他人或者社会。不是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找到这些原因除了抱怨命运于事无补。而当把人生问题向内寻求解决办法时,出路也就出来了。当明白要改变现状只有通过自己才能完成时,就知道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坚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