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栋房子和7个儿子,哪个更重要?

 浦东流水 2019-04-05

1.

怎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

或者说,对于你来说怎样的生活才是有快乐的?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甚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因为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有着自己想要去实现的梦想。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想有一种生活一定是大多数人渴望而不可得的,那就是: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活着。

用时髦的话来说便是:财务自由。

如果没有财务自由,如果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四处奔波,还谈什么面朝大海?

如果还在为生计发愁,如果还挣扎在生存线上,还谈什么以梦为马?

诚然这样富足的生活或许没有多少意义,却无疑是快乐的。

不要说略带铜臭味,如果可能的话,能给多巴胺量身定制一生吗?

上面这张动图让多巴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大叔的搞笑表情,更是因为我似乎遇见过这种自信的语气和尴尬。

有一天,我在急诊遇见一位年逾六旬的大叔。

大叔因为反复咳嗽四天来到医院,我在查体的时候能够听见大叔右下肺的湿罗音。

因为考虑存在肺部感染,所以心理盘算应该建议大叔完善胸部CT检查,明确病情。

从诊断程序上来说,作为医生我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或要求,但是通过对大叔衣着的判断,我又有些不忍了。

毕竟,检查费用对大叔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但是,如果不检查,万一出现了漏诊误诊又该怎么办呢?

大叔敞怀穿着一件有些破烂的外套,两只鞋上还粘着泥巴,面庞上刻印着岁月雨霜的记忆。

“要不你做一个胸部CT吧,因为听见了一些声音。”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动摇了,甚至做好了牺牲自己原则的准备,如果大叔坚持不做,我就先为他开药对症处理吧。

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常常遇见因为经济原因而在看病时讨价还价的患者。

没想到的是,大叔竟然看出了我的纠结。

他很爽快的说:“没有关系,该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我家拆迁有八套房子!”。

好吧,我承认彼时是自己多虑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狗眼看人低了。

近期,广州的一位大叔刷屏了。

在他的店子里面,鸭肉 +青菜+鸭汤,还加无限续饭,仅仅只要12元。

“你为什么能卖那么便宜啊?挣得一定很少吧。”记者试探着问。

大叔却笑着说:“挣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开心。因为我有十栋房子收租。”

对,你没有看错,是10栋房子,不是10间房子!

对于这位大叔来说,他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点生存的意义罢了。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态,是一种超脱的心理,多巴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了。

这位大叔很快乐,因为他没有生存的压力。

这位大叔也很有安全感,因为10栋房子可以为他提供足够的保障。

那么,问题来了:10栋房子真的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吗?如果同7个儿子相比呢?

或者,换一个说法:如果有可能,你是愿意拥有10栋房子还是7个儿子?

2.

下面这个故事,我已经说过了好几次。

虽然有怨妇的嫌疑,但多巴胺还是忍不住要说一说。

很多年前,多巴胺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大好青年。

有一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年男性患者。

患者是自行走进诊室的,陪同前来的是患者七个儿子中的一个。

患者之所以来到医院,是因为已经反复腹泻、纳差五天。

在儿子的眼中也只不过是:“我家老头子有些拉肚子,不愿意吃东西,来挂两瓶葡萄糖。”

但是,事情的真相永远没有那么简单。

患者腹泻确实不假,但是在腹泻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致命威胁。

因为在急诊室中,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从患者开始腹泻到发生室颤意识丧失,患者一直没有任何胸闷胸痛的症状!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深刻的认识到两点:一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腹泻是可以致命的!二是对于某些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没有任何疼痛的,甚至也没有胸闷症状的。

患者很快室颤、意识丧失,各种生命体征在逐渐消失。

陪同患者前来看病的是七个儿子中的老二,一个从外表上看上起老实巴交的本份人。

当天,他仅带了两百块钱,因为他认为只是挂两瓶葡萄糖那么简单。

当时当多巴胺向他催费的时候,他却连两百块钱都没有了。

因为他花了一块钱挂号、一块钱购买门诊病历本、五块钱买了一包香烟.......

即使如此,作为医生也不可能见死不救,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奋力抢救,毕竟人命关天。

领导指示:该抢救就抢救,该用用药便用药。

儿子说:你们先抢救,不会欠费的。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但依旧没有自主呼吸。

这个时候,患者七个儿子的五个都已经赶到了医院,他们商量后的结果便是要带患者回家。

之所以要带回家,是因为当地的风俗是老人必须要在自己家中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

临行前,七个儿子中的老大说:“医生,我们来的匆忙,没有带钱,能以后给吗?”。

那个时候,我还是单纯了一些,或者说我心中对人性依旧充满信任和期待。

“赶快带老爷子回去吧!”一是因为我认为总共不到九百块的抢救费用不是一件大事件,二是因为我觉得应该满足家属的意愿趁着老人还没有断气赶快回家。

一天、两天、三天.......家属没有回到医院缴费。

四天、五天、六天........我依旧心存幻想。

一周后,我忍不住打通了家属的电话,却得到了决绝的回答:“还欠费吗?我怎么不知道?如果欠费的话,医院怎么会让我们离开?”。

经过医保报销之后,这笔抢救费用不会超过七百块钱,每一个儿子平摊不会超过一百块。

但是,却始终没有人前来缴费。

多巴胺想说的还有:对于这位反复腹泻、纳差五天的七旬老人来说,如果能够早一些前来看病,或许可以不用死。虽然他有七个儿子,却也避免不了这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3.

这黑夜,这灯光,这人间,不仅代表生,有时候也意味着亡。

一位67岁独居老汉被房东发现不能言语不能行动,病程不详。

虽已年老,却要为生存奔波。

虽有子女,却要为活着挣扎。

所以,这灯光不是从死到生的前来,而是从生到死的离开。

而我,只能偷偷隔着玻璃喃喃着:天空中又一颗星的陨落。

不能责怪谁,无法埋怨谁。

谁不是卑微的生,艰难的活?

让我难过的是:人间疾苦,血肉病痛,无人能逃离。

让我警惕的是:大幅降温,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都在摩拳擦掌。

上面这段话是多巴胺昨晚有感而发的微头条,在他的背后有着一段让多巴胺动容感慨的故事。

为了容易表达,我们权且叫这位病人为老王吧。

老王今年67岁,是一名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独自租住再次。

下午三点钟的时候,老王被房东发现摔倒在了厕所中,当时不能言语、不能动弹。

房东拨打120将老王送进了医院,虽然身在喧闹异常的抢救室之中,但是老王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显得格外孤单。

没有家属,没有身份,没有信息,只能按照三无人员处理,只好开通绿色通道。

诊断很明确:脑出血。

而且从头颅CT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猜测,老王头颅中的出血已经存在一定时间了。

很明显,老王早已经出现了头痛、言语不清等症状,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及时来到医院。

幸运的是,通过民警的不懈努力,我们最终联系上了老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接通电话后,我才知道,原来老王是一个人独自在本地打工!

67岁却是不能算太老,但是如果还要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的话,还是有些让人诧异。

电话里同家属交流了病情,告诉了下一步准备的处置方案。

大多数家属都会这么说:“医生,你们该怎么抢救便怎么抢救,不会欠一分钱的。”

但是,这位家属却说:“医生,你们先别动,更不要开刀,等我赶过去再说。”

中间省略一番艰难交涉、勾心斗角......

两个小时后,几个子女终于敲开了抢救室的大门。

“你们是患者什么人?”

“家属”

这个回答让痛苦等待了两个小时的我有些不悦,什么叫做家属,是子女还是表姐堂弟的小舅子?

“是儿子还是侄子?”事实上,我已经看出了端倪。

站在我面前的正是患者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进入抢救室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看望患者而是找到了我。

又是一番艰难交涉、勾心斗角........

事情的真相,人间的无奈,人性的悲凉被完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原来早在二十六年前,患者便抛弃妻子离开了家乡,重组了家庭。

重组家庭后的患者并没有留下子女,而且几年前妻子也已经去世,最终便沦落到独自打工过活。

“我们平日里没有什么联系”,子女给出了冰冷的答案。

能够说服我的的理由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答案:我们也都是打工的,每年只能赚几万块钱。

最后几个子女决定放弃一切积极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带回260公里之外的家乡。

我没有权利指责子女的决定,因为我无法体会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遭遇。

虽然我知道患者被带回家之后,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我作为又能做些什么呢?

当他们准备带走患者时,我从肢体瘫痪、不能言语的患者眼中看见了一丝泪水。

只是我不知道这是不甘的泪水还是悔恨的泪水?

我想此刻的患者注定是没有安全感的,或许也是不需要安全感的。

虽然不能说话,但他或许已经看透了这卑微的生,艰难的活。

如果老王当年没有抛弃妻子,如果子女都没有生存压力的话,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可惜的是,时光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新演绎。

关注我微信公众号号的朋友应该能够记得多巴胺曾经分享过的另一则人性薄凉。

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大爷,总是会在深夜里赤着脚独自来到急诊。

虽然他的家距离医院有将近两公里之遥,但是老大爷总能在深夜独自赤着脚步行前来。

他之所以来到医院,每一次都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

剧烈的咳嗽,明显的气喘,让老大爷坐卧难安,不得不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事实上,对于如此高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来说,每一次发病都是对生命的考验。

起初,我还在天真的不解:为什么没有家属?没有要拖到深夜前来?为什么要步行而来?

后来,我才知道:老人独自居住,儿子对他不管不问。

每一次我都会打电话要求老人的儿子来到医院,却总能得到不同的拒绝理由。

“太晚了,我明天要上班!”

”没有问题,他的病情我知道!"

"你们先看着,我天亮过去!“

“你们从哪里接的,就送到那里去“

终于,最后一次老人病情了: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

民警多番联系后,将患者的儿子催促到了抢救室。

推开抢救室大门后,他起初一言不发,几分钟后冒出一句:“你们的医德呢?没有家属同意,谁让你们抢救的?”。

如果不是穿着一身白大衣,多巴胺有让他满面桃花开的冲动。

老人的结局可想而知,被这个忤逆的儿子放弃了生命。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给老人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的儿子吗?

有时候我在想:这位老人有着自己的住房、有着自己的儿子、有着能够正常使用的医保、有着一定数目的退休金,却依旧要沦落到孤魂野鬼一般凄凉,如果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如何选择?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如果都注定要带着血淋淋的教训。

4

记不清是那一年的冬季了,应该是在一次寒潮之时。

我在抢救室里先后遇见了两位症状几乎一模一样的男性患者,都是胸闷胸痛3小时。

第一个赶到医院的是一位农民工,他自以为自己只是胃炎。

第二个赶到医院的是一位退休干部,他意识到了自己可能是心脏病。

很快,他们都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很清晰,病情却很危重。

农民工起初坚持要求保守治疗,拒绝介入手术,后来又要求转院回家。

对于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长途转运自然是不切实际充满风险的,更何况本市120有不准出市的规定。

退休干部则完全配合医嘱,并且多次叮嘱医生:“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不用问我!”

两个人本是同样的病,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农民工在犹豫、挣扎、纠结中耽误了宝贵的两个小时,退休干部则充分体验了时间就是心肌的真谛。

为什么会这样?

即使是普通群众,谁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厉害?

即使抱有侥幸心理,谁在生死关头不想自救?

只不过是没有钱罢了!

课本上有句话说:任何人都应该得到救治的权利,不应该有民族、信仰、贫富之分。

但是,那只是静静的躺在课本上闪闪发光的文字而已。

如果你是多巴胺的铁粉,应该知道多巴胺在投身急诊事业之前,曾经干过一年的肿瘤内科医生。

当时我手中有一位肺癌的患者,经过手术和两次化疗之后,效果很好。

在患者第二次化疗结束出院后,我电话随访,特意通知她何时前来住院治疗。

出乎意料的是,患者拒绝了,理由是:觉得自己好了,没有问题了。

苦口婆心说了很久,患者态度却很坚决。

后来我想,患者必定是前往其它医院治疗了,只不过是用这个不太高明的理由来推辞罢了。

几个月之后,当我从肿瘤内科抽身离开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秋季的正午,我在住院大厅里再次遇见了她。

“我又来了!”这位农村大妈看见我后开心的说。

“你早应该来了,住院办好了吗?”我忍不住要责怪她起来。

但是,大妈的话又瞬间击碎了我故意强装出来的怒脸。

“我这也是刚凑够了钱嘛!”

听见这句话后,我的内心瞬间像被被人揉了一下。

得知我已经不再肿瘤内科工作后,大妈毫不吝啬的夸奖起来了我。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个正午时刻,竟然是我同大妈最后一次的相见。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位我曾经长时间接触过的肺癌患者,对我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不干肿瘤科也好,都是看不好的病!

后来,我的同事感慨的对我说:大妈最后的岁月里,因为呼吸衰竭,常常陷入意识模糊之中,却总是要关心的问药贵不贵,能不能不用。

我想如果有足够的钱,这位大妈或许可以活的更久,最起码可以活的更有质量。

10栋房子和7个儿子对于多巴胺想表达的观念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

事实上,就连多巴胺本人也不知道这两则到底哪个更重要。

或许,钱和人缺一不可吧。

或许,钱和人都不重要吧。

你说呢?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