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可爱的名字 号外!号外! 小可爱们,站前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更名啦! 从2018年11月开始,与各位街坊同舟共济6年的站前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广州市站前街社工服务站。 站前街社工服务站●新面貌 站前街社工服务站成立于2012年8月,由广州市荔湾区站前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办,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运营。以社工服务站为服务阵地核心,逐渐向周边辐射和发展,经过6年的运营,社工站开设专业全面的社区服务,包括青少年、长者、家庭、新广州人、残障和义工六大服务领域,我们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营造“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的社区氛围。 齐心协力共同整理 站前街社工服务站●心服务 青少年服务 服务简介 结合青少年的特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尊重、关怀青少年,挖掘青少年潜能,构筑“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社区工作新模式,为青少年营造正向、积极的社区氛围。 服务对象 ●重点青少年:辖区内无业、低保低收、残障青少年 ●在校青少年:辖区内12-25岁的在校就读的青少年 ●在职青少年:辖区内16-25岁在职就业的青年 服务内容 ●“花Young·防护”计划 定期关怀 咨询服务 和谐班级系列工作坊 帮扶机制 ●“花Young·增能”计划 能力提升训练 亲子沟通、朋辈互动、社区共融活动 青春期教育 ●“花Young·帮扶”计划 危机介入 紧急支援 就业帮扶 ●“花Young·支援”计划 资源链接 情绪疏导 ●“花Young·参与”计划 政策和普法宣传服务 青少年义工领袖培育 青少年志愿服务 家庭服务
服务对象 ●重点群体:单亲、失独、残障儿童、低保低收儿童、其他困境家庭及人士 ●一般群体:0-6岁儿童、25-60岁妇女家庭 服务内容 ●“爱·相伴”安全防护计划 从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出发,全方位挖掘儿童和家庭的潜能,提升语言表达、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及社区参与等能力,促进“社区-学校-家综-家庭”四者在支持中互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爱·相依”家庭融合计划 以电探访、小组、活动的服务手法,促进亲子间以及家庭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提升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密切度。 ●“爱·相随”困境家庭帮扶计划 以个案为主,小组、社区活动为辅,为困境家庭提供就业、压力舒缓、亲子关系维护等服务,提升困境家庭生活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困境家庭社会功能的恢复。 ●“爱·相助”之解忧杂货铺 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热线求助、问题解答、信息咨询多功能的平台,为困境家庭和重点关注群体提供情感支持,舒缓压力,提升面对困境的信心和能力,保障服务对象权益。 ●“爱·相行”之社区建构计划 以活动为主,小组为辅,聚焦社区和家庭热点关注的议题,培育义工骨干,参与社区治理,搭建社区治理的沟通机制。
![]() 服务简介 致力于为社区长者提供优质的社工服务,关注生理健康与精神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区支持网络,开展多样化的小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长者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致、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服务对象 辖内60岁以上长者及家属 服务内容 ●齐心耆乐·安心 社会救助 情绪支持 能力提升 ●齐心耆乐·安愿 培养耆心协力义工队 推动健老助弱活动 结对子帮扶服务 ●齐心耆乐·安乐 文娱活动 ●齐心耆乐·安康 定期电访探访 健康保健知识课堂 ●齐心耆乐·安护 提供紧急救助 临时庇护 临时照顾 ●齐心耆乐·安养 心理辅导 障碍矫治 社会救助 危机干预 权益维护 ![]() ![]() 服务简介 在未来五年新广州人服务设计为“五新”工程,逐年开展相关服务。本着“一年一新”即新服务、新身份、新认同、新家园和新市民;“一年一感”即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层层递进,以水平提升为基础,促使新广州人更好地融入广州,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新格局建设,让新广州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市民待遇,享受公共服务。 服务对象 辖内居住或工作的非广州户籍人士 服务内容 ●提供新培训,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考证班等,提升新广州人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获得感,着力打造3个油库:技能库、智能库和社工专业库。 ●开展新课堂,发挥新广州人的潜能,丰富新广州人休闲活动,满足新广州人的社会交往和融入需求,从而增强获得感。 ●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新广州人更好地了解政策信息,获得政策支援支持。 ![]() ![]() ![]() 服务简介 致力于推动社区义工服务的发展,孵化和培育本土义工组织,通过建立“社工+党工+义工”三工联动的机制,培育一支专业的全民义工队伍,传播互助互爱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区互助氛围。 服务对象 辖区内党员、群众居民,在站前街工作、学习及社会爱心 服务内容 ●义工ATM储蓄银行管理计划: 申请成为中心注册义工→参加中心的义工培训→参加社区服务→累计义工服务时数→接受嘉许(站前街嘉许激励机制) ●“义·同行”计划 培育专业义工队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为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保证。 ●“义·启航”计划 深化义工志愿服务理念和职责,规范义工队伍建设,推动义工潜能的发挥与发展。加强义工队伍素质建设;开展系统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打造专业义工团队。 ●“义·展翅”计划 义工骨干挖掘计划; 义工骨干培训计划; “义策行动”义工骨干社区参与计划。 ●“义·参与”计划 “情暖耆心”服务项目:定期探访、节日慰问、义诊义剪、娱乐表演等; “送温暖”服务项目:节日关怀、助残扶困等; 党员义工服务项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爱心探访、社区义诊、社区义剪、节日关爱等; “爱心中转站”项目:回收社区闲置资源,转赠给有需要的居民,传播爱心。 ![]() 残障服务 ![]() 服务简介 根据站前街道残疾人士及家属的需求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与发展服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其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就业能力,增强自信心,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营造社区共融的氛围。 服务对象 辖内残障人士及其家属 服务内容 ●心理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有情绪困扰及心理障碍的残障人士及家属的情绪得到及时疏导,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困难。 ●就业培训:链接社会资源,提供政策咨询,组织残障人士学习就业技能,利用“跳蚤市场”、社区商铺和网络平台,搭建残障人士作品输出、创收渠道和宣传推广的平台,实现残障人士再就业的多种可能。 ●康复支援:协助办理残疾证,挖掘残疾人士特长与专长,组织进行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自理技能的学习,让残障人士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更加独立生活。 ●社区融合: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社区大型节庆活动等服务,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互动,促进社区融合,形成助残扶残的友好社会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