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女服务专题(中)| 关爱身边的她 专业社工服务来守护

 健康慢走 2019-04-05

    刚过去不久的阳春三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社工宣传周,结合广州市民政局开展的“一月一主题”活动,全市的专业社工透过开展各类服务和宣传活动,让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

    而同样在三月的国际妇女节,唤起大众对妇女群体的关注。作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重要对象之一,妇女服务的内容也从成长发展、家庭建设、维权帮扶、就业创业等不断拓展。究竟广州市的专业社工开展了哪些服务,又有哪些亮点?本期《广州社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某天早上,在荔湾区彩虹街社工服务站,大厅的几名居民正在观看由社工和义工表演的情景剧,“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生病并不是你的错,除了专业的精神和心理治疗,你也可以选择向社工倾诉烦恼……”社工站负责人表示,专业社工巧妙地借助情景剧、宣传手册等途径进行社区抑郁症服务倡导,利于吸引到更多观望状态的潜在服务对象主动求助。

    聚焦:从社区倡导到抑郁情绪预防

    社工站负责人肖玲娟表示,从2012年起,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就进驻彩虹街,社工在日常服务过程中,不时会遇到抑郁症或受情绪困扰的居民求助,既有患者也有家属。2016年9月,彩虹街社工服务站启动抑郁症患者社区支援计划,开始在社区大力推动情绪健康和抑郁症方面的知识普及。期间先后有两位患产后抑郁的妈妈前来求助社工,引起社工站社工的注意。.

    “因为抑郁症患者年龄的不同,具体需求也有差异,后续服务开展较难聚焦。结合国家当时刚开放二胎政策,迎来新一波怀孕高峰,这些家庭面临将经济压力增大,还要处理与第一个孩子的关系等压力。项目督导建议社工站,在新周期将服务调聚焦至孕产妇群体。”她介绍道,2017年彩虹街社工服务站对辖区54名怀孕期间或产后一周年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56%受访者表示怀孕前后情绪波动较大,而在情绪自评量表中,33%孕产妇正受到抑郁情绪困扰,呈现轻度或中度抑郁倾向。83.33%的受访者表示当自身情绪不好时,希望家人给予理解与支持,72.22%的受访者期望家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

    对此,彩虹街社工服务站调整服务定位,确定实施“YU见彩虹·快乐妈妈”孕产妇抑郁情绪支援计划,还成功获得荔湾区“西关人家” 第三届公益创投的资助,“我们希望藉此帮助孕产妇提升处理抑郁情绪能力,获得家庭及社会支持和同路人陪伴,并呼吁社区大众关注自身情绪健康,正确认知产后抑郁症,学习如何为孕产妇提供支持等。”肖玲娟说。

期盼:社会认知和接纳度仍需提高

   进入项目第二年,彩虹街社工服务站有针对性地与荔湾区脑科医院、社区医院、辖内一所月子中心合作开展服务,“譬如会对孕产妇本人开展孕产期的生理知识、心理咨询活动。透过快乐妈妈小组,增强妈妈们的社区支持,而在社区倡导教育方面,包括派发宣传册子、情景剧的公开表演等,还透过公开募捐筹集了2万多元用于开展服务。”

    肖玲娟认为,该项目的优势在于搭建医社平台,撬动社区各方面的资源,为陷入抑郁的妇女构建社区支援网络,“社工站已经与辖内多家医院建立联动机制,院方根据病情会将部分需要持续跟进的服务对象转介到社工服务站。当社工遇到需要医学诊断或药物治疗的个案也会转介到医院,实现双向转介服务,确保服务对象得到及时治疗和服务。”她强调,抑郁症患离不开良好的康复环境,因此家属需要了解患者并给予必要支持。

    谈到这里,肖玲娟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服务对象的挖掘难,其次是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接纳度不足。“有抑郁情绪困扰的孕产妇外出机会少,社工难以接触到,而有需求的孕产妇进行个别介入,还需要与街道、居委、计生办等合作,共享孕产妇信息。同时邀请她们参与的成功率较低,譬如招募义工致电邀请时,打通100个电话可能最后参与不到15个,义工的积极性一度大受打击。”她记得,曾经有对夫妻经过社工站时,丈夫指着宣传展架大叫一声“黐线(指神经功能失常)”,然后拉着妻子匆匆离开,“可能不少居民偏差理解为是精神病症而排斥,所以项目命名花了不少功夫,‘YU见彩虹’一语双关,包含了‘遇见’和‘抑郁’的谐音,‘快乐妈妈’则是相对隐晦称呼。”

    超过两年的探索,项目的服务成效愈加突显,“最初开展快乐妈妈小组,丈夫不同意组员参加,社工多番沟通才成功说服,结果在开组期间,独自带孩子的爸爸们每隔5分钟就向妻子求助。社工也藉此促进组员重新界定家庭分工,让家属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肖玲娟还说最难得的是专项义工的坚持,经过持续实践,义工们对相关方面也有更深入了解,还主动提出希望增加培训机会。

    据了解,该项目已延续申请到第四届“西关人家”公益创投的支持,将继续实施主题性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并探索针对孕产妇的丈夫一起开展服务,以便加强孕产妇的家庭支持。

“爸妈帮” 子女教育支持计划

    35岁的蓉姐(化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经常情绪失控,自己对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困惑,于是前往增城区新塘镇社工服务站求助。社工定期与案主一家见面,根据实际情况辅导亲子教育的方法,并引导案主夫妻持续参加“爸妈帮”线上及线下的学习交流,使其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新塘镇是一个人口密集、人口构成多元化的城镇,辖区内以年轻家庭为主,特别是在新建小区,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并透过多渠道培育孩子成长。但同时家长又面临着教育支持不足的问题。

    ”新塘镇社工站负责人韩德峰介绍,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自2016年起承接该站点,其中在2018年新塘镇社工服务站所开展的个案中,涉及子女教育问题占据总数将近四成。此外,社工还对辖内子女年龄介乎0-12岁的100名家长进行调研,过半受访者表示对子女教育存在困惑,超过70%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目前最突出的服务需求。

    对此,新塘镇社工服务站启动了“爸妈帮”子女教育支持计划,综合多种工作手法,让更多家长加入并提高子女教育能力。韩德峰告诉笔者,“计划实施以来,先后开展了子女教育宣传系列活动、四期‘父母学堂’系列沙龙,参加的家长超过200人次,还邀请了镇妇联、居委会、辖内的小学和职校等参加家庭关系调解分享会,组建了子女教育支持联盟,吸引更多合作方和居民了解和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