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火车站位于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梁上,居犁耙山东麓。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车站。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逐渐繁荣起来,原为滇越铁路滇段一大站。民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
[1]
,后成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端站,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换装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我国人民与侵略者抗争而修筑的最早、曾经"繁荣"一时的一个火车站。今为昆河线上一小站,1987年12月21日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邻火车站有个小村庄,它先于火车站存在,原名叫“坡心”,却因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发现这里依山面海的美景,取名“碧色寨”,小村庄便因火车站而得名,并与之同名。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特等站,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从1910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大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无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
碧色寨车站,占地2平方公里,现在还保存原貌,整个车站都属保护范围。碧色寨车站站房,位于车站北端,东西向,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瓦黄墙,一楼一底,通高11.5米,面阔五间25.5米,进深10.2米,站台面阔25米,进深4米,现为昆河线站房。
多年前就去过碧色寨,那时的碧色寨很是冷清。如今,芳华的上映,让这个滇南小城外的火车站又一次走进国人的视线,成为热闹之地。“碧色寨是《芳华》中越战争(1979-1989)片段,一个庇护所的取景地,在那里何小萍救死扶伤,也再次遇见了肖穗子,小小的火车站承载了战争里无数血肉模糊的惨状。其实,历史上真实碧色寨见证过中越战争,但并没有成为影片里的那样的庇护所,它承载着物资运输的重任,百年来这个有故事的火车站起起伏伏,在历史上举足轻重。”
这次个旧出来,回昆路上在碧色寨短暂停留。和朋友拍了不少人像,景物随拍了几张。临走,还偶遇一列火车进站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