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中的清明节,几多悲愁,几多欢娱

 香光庄 2019-04-05

关于清明的古诗词,最有名的属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一开始就为清明定下了一个“愁”的基调。

清明处于暮春之际,清明过后春事慢慢结束,

落花满天,细雨纷纷,确实容易引起人的悲伤情绪。

吴文英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有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之句,

风雨凄凄,教人不忍见闻;

他也有“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之句,

都是凄凄惨惨戚戚,

因为清明节对吴文英来说不只是一个节日,

更是他与爱人分离的伤痛日子。

“西园”,在苏州,是吴文英和情人的寓所,

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实在是一个悲欢交织之地。

这一年清明节,西园依旧是那么美好,

“嫩阴绿树”,芳草萋萋,绿树葱茏,正是游春的好去处。

只可惜,伊人已经不在,良辰美景都是虚设,

故地重游徒增伤感,因此“载花不过西园路”。

对于陆游来说,清明节更是不同寻常。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它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一种挥之不去的缅怀,一种浓浓的乡情。

曹组在清明节临近时喟然叹曰: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清明节又快到了,美丽的春光还如当年,

只是人已不再如昔。

词人旧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

身边却没了当年的酒伴,

思念之情、今昔之恨,喷薄而出。

高翥笔下的清明更加凄怆——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冥纸成灰,漫天飞舞,好像白色的蝴蝶;

思亲情切,泪滴成血,仿佛染红了杜鹃花。

景色之凄惨,人心之悲痛,

在这两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炎看到的清明雨不是纷纷的细雨,

而是“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只是作者身为流浪之人,

遇上这倾盆大雨,尽显狼狈之相。

雨势越大,愈衬托出他的心酸悲恨,

因此“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这种酸楚,除了羁旅之人,无人能解其中味。

清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悲伤,

因此它是一个十分伤感的节日。

但它同时又是春光明媚、山清水碧、

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

是人们走出家门赏春踏青、欢饮宴游的好日子,

因此,它也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节日。

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言清明节时的西湖正是美好的时候,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则更加细腻地描写了清明美景,

恬淡清新,丝毫没有悲伤之情。

辛弃疾在为朋友的祝寿词中写道,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更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调。

也有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指出清明游春之乐。

薛昭蕴将清明的美丽与自己得意中举结合在一起,

发出“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的感叹,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亦有柳永的“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吴潜的“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所写之景皆明媚灿烂,令人愉悦畅快。

其实,古诗词中的悲愁也好,欢乐也罢,

都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皆因诗人用一颗善感活泼的心灵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因此,不要太计较诗词中的悲愁与欢娱,

只要它能打动我们、感发我们,

它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