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听过“群体性孤独”这个词并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是否与自己偶尔感受到的孤独无助有关? · 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善于社交,而有的人总是充满障碍。那么,自己是否还能更进一步,享受社交的快乐? · 我们每一个人社交的重心是应该放在线上,还是线下的世界? 今天湛庐君为你推荐3本书,它们均出自心理学大师之手,基于他们对“社交”数十年的学术和临床研究,探究有关社交的现象,解答你的社交疑惑,给你想要的社交策略。 1. 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 男性衰落了 雄性正在衰落,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走在了危机边缘。《雄性衰落》通过多元化视角,从学业、工作、社交、娱乐等方面呈现了男性节节败退的乱象,并且通过分析造成困境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1.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雄性衰落》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在今天这个时代,男性们已经跟不上节奏,开始衰落了。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雄性的衰落? 2.新一代年轻人的大脑神经元,实际是靠数字化搭建的,在他们眼里像操作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数据全都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就跟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科技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新科技应用,无限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陷入了新时代的成长困境。 3.研究显示,雄性的衰落和电子游戏和整个虚拟世界有很大关系,几乎所有的电子游戏都是专门由心理学家设计,导致玩家严重上瘾。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社会分工和人际交往的替代品,拒绝走出虚拟世界,严重的已经出现社会融入障碍。 那么,社会、家庭、学校如何改善这样的状况,才能够让雄性不再衰落?著名心理咨询师、商业顾问徐卓老师解读《雄性衰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2. 平衡线上线下社交, 建立关系村落 苏珊·平克是著名的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的妹妹,作为心理学家的她提出: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面可以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重获村落生活的归属感,让社交接触增强人的免疫力、复原力和影响力。 1.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在逐渐替代面对面的社交,人们看似好友很多,却又非常孤独,甚至出现了新的社交焦虑。以前,人们在公开场合感到强烈忧虑,无法流畅表达自己;现在人们害怕没有给对方点赞或评论,而被对方遗忘。 2.我们可以把社交接触看作一个三脚架,它给我们带来三种社会支持——信息、物质和情感,这基本上囊括了我们对于社交网络和社交圈的所有诉求。 3.这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特别紧密的朋友圈,朋友关系至关重要;第二,面对面的互动比线上互动更重要,它会带来正向的身心体验。 4.作者还给出了六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建议,我们要建立一个多元关系的村落。Facebook的研究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理论叫做“回音壁”效应,说人总是容易在潜意识里去寻找同类,这导致我们越来越闭塞。而多元的关系村落,能让我们获得真实的存在感、影响力。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收听由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腾讯研究院网络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程明霞解读的《村落效应》。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3. 社交是一种本能, 大脑爱社交胜过爱金钱 “心痛不是矫情,是真痛!”出自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的权威之作《社交天性》,首次揭露大脑天生爱社交的神经奥秘,让“影响力教父”西奥迪尼都赞叹不已。在这本书中,马修·利伯曼从人类本能的角度来探讨,驱动人类社交的三大动力究竟是什么? 1.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与他人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同肉体上所感受到的痛苦与快乐一样基本。我们天生就是爱社交的社会动物,被深层次的动机驱动着的我们喜欢与亲朋好友们待在一起。 2.在书中,作者给我们列出了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分别是连接、心智化和社会服从,这也是临床心理学里非常强调的三个要素。 3.先来看连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和他人关系保持的好,我们就会觉得快乐,如果连接关系破裂,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通常我们把这种痛苦称为“社会疼痛”。 4.心智化就是你对别人意图的理解或细致化解读。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里写过一句话叫“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其实就是把赵家的狗心智化了,认为狗是有思想的,它的思想是主人思想的转移。 5.而社会服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到底什么是自我,自我的概念其实是社会灌输的,你以为你是为自己做事,实际是为社会服务;另一部分,对自己控制以符合社会规范。 通过以上这三个要素,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介绍了人类如何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感知社会。点击下方收听著名心理咨询师、商业顾问徐卓老师解读《社交天性》。 -END- |
|
来自: 昵称44696133 >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