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解索 第66、67条 台儿庄区中医院 张可 第66条 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气滞兼夹脾虚的证治。 发汗后,中焦气机阻滞,脾虚失于运化,故“腹胀满”。方取厚朴、半夏、生姜行气下气除满,人参、甘草补气助运化。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应用指征:腹胀满。 从方中用量来看,厚朴、生姜、半夏用量较重,人参、甘草用量较轻,说明本证虚实夹杂、实多虚少,以气滞为主、脾虚为次。人参甘草的作用,一是补脾以助运化,二是防止理气药耗伤脾气。 病人本有气滞,故发汗后更为显著。 临床上可以根据病人的虚实程度对药量进行增减,后世的香砂六君子汤、中满分消汤、中满分消丸等均是本方之意。 第67条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脾阳亏虚、水饮内停的证治。 条文中的相关症状均是因水饮内停、阳气欲通而不得通导致的,可以参照第65条,看作是“奔豚”中以水饮为主的类型。 病人患病后,或者用吐法、或者用下法后,导致脾阳亏虚、水饮内停。脾阳亏虚失于运化,水饮停聚胃脘阻滞气机,故“心下逆满”。水饮停聚胸中,阳气不足而勉力自救,胸中有上冲感、悸动感,故“气上冲胸”。水饮蒙蔽清窍,且阳气不足清窍失养,故“起则头眩”。水寒之气在里则“脉沉紧”。如果再用汗法,势必阳气更虚、水饮更盛,脾不得主肌肉四肢,动摇经气,即“发汗则动经”。水饮停聚肌肉四肢,经脉失于温养,阳气欲通而不得通,身体震颤摇动不能自持,即“身为振振摇”。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扶助阳气,甘草补气和中定悸。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应用指征:胃胀,胸闷,眩晕,身体震颤,脉沉紧。 本证体现了土衰木摇之象,本方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应用本方时,要抓住水气症状,可以参考刘渡舟先生的经验。 水饮停聚咽喉,则由梅核气的症状,亦可用本方。 本证属于阳虚饮停轻证,如果阳气耗伤更重、寒饮更盛则要用真武汤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