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掰开揉碎的桂枝汤 第42、43、44、45条

 逸农农 2019-04-06

伤寒论解索  第42、43、44、45条

台儿庄区中医院  张可

第42条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解索:

本条讲桂枝汤证。

太阳病,表证仍在,“脉浮弱”即脉浮而无力,提示正气不足,此时解表可用桂枝汤。

桂枝汤的应用指征:脉浮弱。

本条扩大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风寒外袭,无论恶风恶寒,无论有汗无汗,无论发热轻重,无论是否汗下,只要有表证而脉浮弱者均可用桂枝汤,因桂枝汤是扶正祛邪并用之方,适用于正虚感寒者。

第43条

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伴见大便不畅者,应该发汗解表,表解大便自畅,如果误用下法,耗伤肺气,肺气不利则喘,此时表证仍在。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祛风、下气平喘。

本条应与第18条合看,彼为外邪引动宿喘,此为表证误下致喘,病因不同,病机相同,故用同方。

本方在临床应用时,病人有太阳中风的表现,同时气喘,就可用本方。另外,对于正气亏虚的太阳病,伴见气喘者,均可考虑本方。所以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而喘者可用,发热、恶寒、无汗、脉浮弱而喘者亦可用。

第44条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解索:

本条讲表里同病者,应先解表后攻里,“外证未解,不可下也”是个一般的治则。既然用桂枝汤,一定要有桂枝汤的指征。

第45条

原文: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解索:

本条讲太阳表证不可用下法。

太阳病,医者先用发汗法,但汗不得法,表证仍在,反而改用攻下法,脉浮主表,攻下则不能愈。发汗后,脉象仍浮提示病在表,应该再汗,反而用攻下法,所以不愈。脉浮为病在外,医者应该因势利导,遵“其在表者,汗而发之”之旨,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可取桂枝汤。

本条虽经误治,但表证仍在,故可一汗再汗。再汗时要注意,如果正气不足或者有典型的太阳中风表现,则用桂枝汤,如果确定是麻黄汤证,则可用麻黄汤,还是在辨证上下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