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漆画屏风艺术沙龙

 板桥胡同37号 2019-04-06

它是中国人遮不住的千年风雅,它既上得厅堂,又上得高墙;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也是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家具;它记载了汉唐华章,留下了魏晋风骨;它让欧阳修爱不释手,也让颜延之猝然长往。几千年后,当它随历史一同消亡,它的故事依然被后世谈论着、诉说着、铭记着...

—— 初现·发展 —— 

据文献记载,屏风的使用始于西周初期。《礼记》曰:“天子当邸而立”。《周礼·掌次》中记载有“设皇邸”。邸是屏风的早期称谓,称其为“邸”或“扆”,是周天子的专用器具。史载,周天子使用的红底屏风上绣有无柄斧头花纹;上朝时,周天子背对屏风,面朝诸侯百官。无柄斧头屏风旨在显示天子的威严,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其中的“墙”,指的就是门屏,即影壁(屏风)。

《地藏十王图》 陆信忠  南宋

“屏风”两字最早可以见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屏风已是人们的一种生活用具了。据《春秋·后雨》记载:“孟尝君屏风后,常有待使记客语。”据《史记·孟尝君传》记载,战国时代的孟尝君拥有门客千余人,他同这些人就席叙谈时,常在屏风后设书记官一名,以便记录谈话内容。

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屏风形式增加,由以前的独扇屏风发展到多扇屏风拼合的曲屏。还出现了屏风榻,这种屏风榻开创了屏风与榻相结合的新品种的问世。

云龙纹漆屏风漆屏风(正面) 西汉

云龙纹漆屏风漆屏风(背面)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云龙纹漆屏风为斫木胎,长方形,屏板下有一对足座加以承托。屏板正面红漆地,绘有一条巨龙穿梭在云层里,龙首上长着两只长耳,龙身绿色,朱绘鳞爪,作飞腾状。边框饰朱色菱形图案。屏板背面用朱地彩绘几何方连纹,以浅绿色油彩绘,中心部分绘有谷纹璧。据墓葬中的遣策记录,原屏长5尺(折合现在1.2米左 右),高3尺,此屏风是为随葬而制作的冥器。这是目前所见保存完整的汉初彩绘漆屏风实物之一。

魏晋到隋唐时期,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运用雕刻、镶嵌、书画等制作而成的屏风为宫廷所用;士大夫比较喜欢素屏,或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等同时,素屏也风行于民间。

唐代屏风从款式、图案、色彩、质材与工艺均极其讲究,日趋成熟。但唐代屏风传世之作甚少,其形象多见于绘画和诗词中。在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四朝为官的唐代诗人李峤在诗作《屏》中描述:“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山水含春动,神仙倒景来。修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这首咏屏诗中描述了唐代的多种屏风。从装饰工艺上可分为:琉璃雕镂屏风、云母屏风、织锦屏风;从装饰主题上看,可分为山水屏风、仙人列女屏风;从装饰作用上可分为:题铭屏风、鉴诫屏风。由此可见,唐代屏风的种类繁多。

《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北魏

共五块,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五代、南北宋朝时期,屏风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也丰富了一些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创作手法,使得屏风更向前一步发展。五代时期流行幔帐围屏床、围屏榻。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的空间。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屏风床。宋元文献中,屏风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名称,泛指不同种类的屏具。到了明代,有时将“屏风”一称,用来专指带底座的屏具,故其统计数量以“座”计;多扇可以折叠的屏具,则称围屏,以别与屏风,其统计数量,则以“架”计。

元代由于立国时间比较短,屏风方面也以禀承宋制为主,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  宽28.7厘米 长335.5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十国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南唐时官宦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全卷一共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作为自然隔界,使每段画面都可独立成章,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由此可见,屏风在画作中也有重要作用。 

—— 成熟·辉煌 —— 

屏风发展到明代开始进入成熟和定型期。明代屏风在继承宋元的传统样式上逐渐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屏风较宋代屏风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品种样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制作更为精巧、细致。样式有六屏、八屏、十屏、十二屏等,特别出现了有名的“披水牙子”(明清家具术语。指座屏风上连接两个墩子的前后两块斜坡状如八字的牙子。言其象墙头上的披水。)。其用材以黄花梨、紫檀等高级硬木为主,且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这种屏风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已经远远超出其实用性。

《黑漆款彩十二月花卉图屏风》 明代  佳士得1997.3  纽约拍卖

披水牙子(座屏局部) 明代

清代是我国屏风发展的顶峰时期。屏风种类更加齐全,制作手段更加多元化。通过内外采办或招集各种优秀木匠进宫制作等方式,屏风源源不断的汇集于皇宫内。清代屏风大体分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从屏风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时期屏风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屏风在清代发展,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黑漆嵌螺钿围屏》  清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黑漆嵌螺钿围屏》围屏一套计十二扇,黑漆地嵌五彩薄螺钿,背面楷光漆。边框嵌出云蝠纹,眉板、腰板、裙板则做出各色花卉。屏心为山水风景图,每扇一景。此屏螺钿色彩绚丽,嵌饰手法细腻生动,可以想见当年用工之费时。

《剔红山水高士祝寿图插屏》 清代  私人收藏

《御制木嵌玉石杂宝三多如意图挂屏》 清代  私人收藏

《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 清代  宽33.8cm,高60.1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座、框为红木制,屏座镶绦环板,绦环内雕拐子纹。卷云纹披水牙,其正中浮雕兽面纹。屏心以染牙、镂雕、镶嵌等工艺饰三羊婴戏图。松梅下,竹石曲栏前,一童骑羊,一童掌扇,一羊随行,又一童手执树枝驱策一羊,组成一幅“三阳开泰”图。曲栏间之染牙地子嫩绿可爱。屏背面为洒金黄绢地,行楷书五言诗,下署“朱延龄秋山极天净诗”。此屏制作精细,树梢部分全部悬空,最细处只有1mm,三羊及三个男孩雕刻得栩栩如生,代表了清朝当时牙雕屏风工艺的最高水平。 

—— 没落·重现 —— 

屏风伴随着中国文化,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中国历史进入民国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屏风也开始走向没落。清灭亡,军阀战乱,广大百姓早已没有闲情逸致去购置欣赏屏风了。此时的屏风,只有在官僚富商的深宅大院中,延续它们的生命。

近年来,由于特殊社会和历史原因,屏风很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代屏风

现代屏风

现代屏风

现代屏风

屏风重回人们的视线中,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当手机、电脑成为人人的必备之物时,怀旧风也开始悄悄蔓延。人们又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个曾经在历史上,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器物。屏风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以及它本身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对现代人仍具有无可抵挡的诱惑力。

但终究时过境迁,如今只能在茶馆、高档酒店窥见屏风的身影了,但屏风穿越千年的风华和古人的隐逸智慧永存世间。

—— 结语 ——

皇帝把屏风作为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大臣们把屏风作为警示自己的工具,文人雅士把屏风作为艺术品,摆放在案头欣赏,每个人都在屏风上注入了精神寄托。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屏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 下期预告 ——

《走近屏风·屏风的分类

期待漆友们的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为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与漆趣网共同推出的“漆画屏风艺术沙龙”系列内容之一,文章为现有资料收集、整理,汇编而成,非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文字编辑:虫工宇      责任编辑:老漆


新书推荐 ∣ 中国当代漆画十二家

漆趣网独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