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的 “需要”是最好的教育

 木香草堂 2019-04-06

       需要,是人的一种欲望,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职业的人,需要各异,也就是说,需要是有取向的;需要,是人性的一种诉求,或强烈,或平淡,不尽同,也就是说,需要是有限度的。由此可见,需要是诱发人潜能的最大动力源。利用好学生的需要施教,或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一个蹊径。   
        都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课堂?他们希望在课堂得到什么?身为老师务必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施教中适时引导他们的需求,利用他们的需求,诱发其求知欲望,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教学的最大化成功。
        @学生最需要赏识,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诚然,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回报,都渴望获得他人的点赞和认可。
        需要,或是一种虚荣,或是一滴甘露,让学生干渴的生命得到滋润,于是,为以防让需要成一种纵容,防止滥用需要。教者必须洞察学生需要,慎用需要。
        如,当学生敢于表达,敢于纠错……都要及时表扬;当学生取得进步,有独立见解……都要给予肯定;当学生敢于提出合理意见,有积极表现时……都要及时点赞;当学生表达出不合理需求时,在批评、纠正的同时,要学会给予一颗甜枣……凡此种种,都存在着需要与被需要,这些需要若被点亮,就是照耀前行的明灯.

 @学生最需要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人的学习如果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其心境是糟糕的,习得是低效的,相反,若在一个愉悦氛围中,其思维是活跃的,动力是充沛的,效率是高效的。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欣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可见,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生在催人奋发的教育环境中,才能让思维轻松、自由、快乐的行走。
        冰心说: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成人必须尊重他们的天性和选择。并理解和体验自己的所看,所见,所思,所悟,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挖掘自己的潜质,释放自己的能量……
        因此,和谐的氛围,是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基础,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之所需。      
          @学生最需要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以表达内心想法。教学是在师生彼此交往中悄然发生的。基于此,课堂应是一个交际场所,学生对教师所授的知识内容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我们的教育就缺乏针对性,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收到实效。
        所谓“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欲表达,能质疑,敢发问。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或生生、或师生之间讨论,让问题症结得以及时解开。
        可见,更新课堂观,转换教学思维很重要。“向学生学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讨论交流中师生各抒己见,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共同创生、同成长。因此,要努力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最需要被关怀、被理解、被尊重。青少年自尊心是最敏感的,也是最脆弱的,正是需要呵护的特殊期。一般地,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其自尊是很强的。自尊是一把双刃剑,伤害了,会让孩子一辈子留下不可磨灭疤痕,相反,利用得好,则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前行的动力。
        青少年十分需要被人理解与关注。在平常交往、在课堂教学,在对学生过错的批评等,都要掌握分寸,注意度的把握。诚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评价,既是锦上添花,又是雪中送炭,对学生的鼓励,会让他获得必要的自尊。
        马克.土温也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课堂上,老师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发挥激励的教学效应,能够增强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积极和主动性。
        可见,学生需要获得来自教师的褒奖与肯定,这是他们前行的动力源。
        @学生遇到困难,最需要启发;碰到问题,最需要讨论交流,或自己查找资料。
        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自主权,自己少讲、少做、少写,让学生多说、多写、多做,完全要自己去思考,去摸索,去探究,不会的问题,可以去讨论或查找资料,这样就放开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进而更加相信自己,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为此,课堂上控制节奏,适时放慢或留白,让真思考、真交流、真讨论发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感受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其实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体验过程。关注学生课堂的需要,才能展现课堂活力。
         凡事不认真不收其效,不严肃不成其事,不献身不明其志。我想,只要我们用心领略,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思考学生的本真要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碰撞情感,用心灵温润心灵,美丽就会留在课堂,快乐就会驻在心间,能力就会追随永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