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三节通达练真功,丹田带动真髓中!

 tjboyue 2019-04-06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融健身养生、技击护身,艺术欣赏于一体的中国功夫,又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可谓理精法密,博大精深。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重视。

想练好太极拳,须要在明拳理、知拳法的前提下,在下、中、上三盘的细节上下功夫:


一是下盘的培根壮腿筑根基功夫。

其中包括:培根筑基功夫、轻沉兼备功夫、腿部缠丝功夫。

二是中盘的虚胸实腹壮腰脊功夫。

其中包括:身法中正功夫、肩胯松沉功夫、丹田内转功夫。

三是上盘的开合对称得和谐功夫。

其中包括:基本技法功夫、开合缠丝功夫、对称和谐功夫。

所谓梢节领劲,即:上盘的手是梢节,手上要有领劲的部位,体现技击用法中的劲道。中盘头为梢节,头要虚领顶劲,领起全身,竖起脊骨,中气贯足,充分发挥眼睛耳朵的视听功能和大脑的分析、判断、指挥、协调功能。下盘的脚为梢节,脚上要有领劲的部位,迈步如猫行,落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脚上要有步形步法和技击方面的动作。

所谓中节随,即:上盘的肘为中节,肘的动作要随着肩和手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肘不会成为“重武器”,两肘既要时刻保持有下沉之意,使肩关节松开下沉,又要时刻保持掤劲,以起到护肋和定位的作用。中盘的胸部为中节,胸部的动作要随着上领顶劲,下走丹田劲或者叫做腰劲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即便是走胸靠、背靠、背折靠,也要靠丹田这部“发动机”,胸部要始终保持虚松自如,不较劲。下盘的膝为中节,膝的动作要随着胯和脚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膝也不会成为“重武器”。

所谓根节摧,即:上盘的肩为根节,不论是入劲还是出劲,肩部不能虚空失控,即便是走肩的化劲和出劲,都不能失去守中的中定劲。如果手肘里合引化到肩部时,肩不能再引化,这是转换劲路的关键点,而是要通过腰的旋转变进,把腰部传上来的劲送到肩上,转为出劲,摧动肘与手。

中盘的腹部为根节,腹部也就是腰劲和丹田的总枢纽站,通过丹田的鼓荡转动,把气劲输送到四肢和其它发力的部位,它所起到的摧动作用是任何一个部位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作“发动机”和“变压器”,它不仅是气劲的枢纽,而且还有变压增压的作用。下盘的根节是胯,胯和肩的作用相似,腿脚的提收动作到了胯部就到了终点,必然转为出劲,胯部与丹田紧密相连,丹田的鼓荡转动摧动胯部,胯催动膝脚去发挥作用。

总之,梢领中随根节摧,周身九节劲,节节贯穿也好,顺逆缠丝也好,开合相寓也好,松活弹抖也好,都离不开丹田这个气劲的总枢纽。所以,太极的运动方式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方式,这是太极拳的真髓,也是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要诀。


一、培根壮腿筑根基

下盘,是指腰胯以下的两腿两脚,拳家把它分为三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打拳时对下盘三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功用。练好下盘就像盖高楼,起着打桩筑基的作用。所以,学拳时,先要慢慢的“盘架子”,我们常说:“静心慢练是活桩”,这种活桩的练法,对于增强腿脚上的承重能力和耐力非常重要。所以,下盘锻炼的重点是:

培根筑基功夫,《拳论》讲:“打拳要先培根。”“根节不明,节节皆空。”“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修练太极拳始于培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是人体的立身之本,在正常情况下,体重的50%的力作用在脚跟,25%作用大拇趾,25%作用在小趾,如果不是平底鞋,体重的力作用在脚上就不一样了,所以,练拳要穿平底鞋为好。脚的步伐,一要方位准确,二要步形正确,三要落地生根,不能乱动,不能“喝风”,何时开脚,何时扣脚,都要和人体重心的变化有机配合,除“旋风脚”“扫蹚腿”等大转体动作外,一般在重心一侧的脚不能乱动,俗话说“宁钻子拔根,学艺不真”。

轻沉兼备功夫,太极拳要求行拳时,要做到上盘形似风摆杨柳,下盘稳如磐石,周身就必须练就轻沉兼备的功夫。何谓轻沉兼备?轻是上升和轻灵的意思,沉是下降和沉稳的意思,就是说周身只要有上升的部位,就要有下沉的部位,沉稳是轻灵的根,没有沉稳就做不到轻灵,而轻灵是沉稳做功的结果。不能一升俱升,一沉俱沉,犯漂浮或坍塌的毛病。

要做到轻沉兼备,还必须在重心的倒换时裆走下弧,无论是纵向的前进后退,还是横向的左右移动,都要先松胯,再裆走下弧倒换重心。

腿部缠丝功夫,人们往往注意上盘的缠丝劲而忽视腿上的缠丝劲,形成腿和膝关节直来直去,也达不到“外三合”的肘与膝合的要求。所以,提膝出脚要细心体悟腿上的顺缠和逆缠。

提腿的程序是脚膝胯,出脚、落脚的程序是胯膝脚,这种练法锻炼了腿部的节节贯穿和顺逆缠丝,还引动了腹部的丹田鼓荡,即提腿时收腹吸气提肛缩阴,出脚时呼气凸腹会阴下沉。关于弓蹬步和偏马步,弓步的腿是顺缠,但膝部又要里合,顺中有逆。蹬腿的一侧是逆缠,但膝部不能跪膝还要外撑,逆中有顺。两条腿像拧麻花一样,使两胯松沉下来,使裆部像桥拱一样,充满撑劲,为上盘和中盘的圆转灵活创造条件。总之,腿上的缠丝功夫也是非顺即逆,非逆即顺的运动方式。 

二、虚胸实腹壮腰脊


中盘,是指人体的头和躯干部分,也分为三节,头部为梢节,胸部为中节,腹部为根节。头部是观察、判断、指挥机关,胸部为气血供给机关,腹部为气劲枢纽机关。为了发挥好中盘的三大机关功能,中盘锻炼的重点是,身法端正为本,身法中正的关键是一顶、二髋、三椎:

 一顶是虚领顶劲,所谓虚领就是不要硬顶,下颏里收,轻轻领起百会穴。有了顶劲,才能头正项竖,神清气爽,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所以,什么时候也不要丢掉“顶头悬”,俗话说:“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   

二髋是指胯部两侧的髋关节和两臀,不论是前进后退,还是左右移动,都要裆走下弧,倒重心时不要前俯后仰和左右摇晃,要靠髋关节带动躯干,不要躯干跟着手走,而是躯干指挥着手走,要走出对称劲,变换重心时要靠两臀的翻沉裆走横8字,把骨盆练活。太极拳运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骨盆,骨盆运动的同时,尾闾的摆动,震动了脑脊液和马尾神经,按照道教的说法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所以,骨盆运动不仅和中气的贯通有关,而且为丹田内转创造了条件。

三椎是指颈椎、胸椎、腰椎,统称脊椎,也叫脊柱。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和1块骶骨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中附肋骨,下联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练颈椎就是要头正项竖,不要低头仰颏,下颏一收,“玉枕骨”一竖,颈椎拉伸,顶劲自然上领。颈椎两侧大筋中间是佐中气上通“百会”的通道,所以,左顾右盼要用两眼的余光随着胸腰转动左顾右盼,不能左右摇摆和低头仰颏,丢掉“顶头悬”。

练胸椎就是两肩要松沉,胸要微含,既不要挺胸又不要探肩弓背。挺胸容易造成横气填胸,探肩弓背容易憋气,呼吸不畅。所以,要控制好胸椎的伸缩和弯曲,使胸部形成虚空,确保肺部的呼吸和心脏的搏动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内气下沉,用太极拳的术语说就是“虚胸实腹”。

练腰椎就是要命门后撑,不要凹腰撅臀,转腰时脊柱要中正,不要乱扭乱晃似“水蛇腰”。命门后撑有个诀窍,就是两手相合时,外面的手要有向里相合的劲,里面的手要有向外撑的掤劲,形成合力,命门自然就会撑起。两手打开时,两手要有相合前掤之意,命门也就自然撑起。总之,前掤之中两手之间的虚空部分要在意念上视为一个向外掤圆的弧线,不要想象成直线,这样就有了阻力感,才会有命门后撑。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都离不开这种命门的后撑劲,具体练法就是在两手的运动过程中,都要走弧形路线,在走上弧或下弧的同时,还要走外弧或里弧,形成一种划立体圆球的过程,而不是只平面画圆,这样打起拳来才能像一个气球在大地上滚动,周身充满掤劲,八面支撑。

总之,练好身法是发挥中盘三大机关功能的重要保障。

肩胯松沉功夫:

修炼太极拳首先要求全身放松,不能僵硬,只有松才能柔,只有松才能沉。所谓松沉功夫主要是在虚领顶劲,脊柱对拉拔长,中正不倚的前提下,两肩两胯既要松又要沉,什么时候也不要耸肩挺胯,即便是走肩靠,也是以胯送肩,而不是以肩带胯,耸肩既没有发劲的根,又容易把内气带上来,横气填胸。

太极拳的内功是丹田内转和逆腹式呼吸。腰胯的运动,臀部的翻沉,这是修炼丹田内转功夫的前提条件,没有腰胯运动和臀部翻沉的锻炼,不可能练好丹田内转功夫,只有腰胯活了,才能引动丹田内气鼓荡,进而练成丹田内气催动腰胯。谈到内气就不能不说腹式呼吸问题,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内外兼练,不能只练外形,不练内功。须知丹田内转功法的动力源泉是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收腹吸气气聚丹田,气贴命门神贯顶。呼气突腹气沉丹田,命门后撑,中气贯足,精神百倍。所以在行拳时要想着命门之前,膈肌之下,肚脐之后,会阴之上,这个小小周天的循环鼓荡。习惯了丹田鼓荡的逆腹式呼吸,自然会形成一个上虚下实的气机运行机制,打起拳来不喘不累,正如拳论所讲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一旦练成丹田内转功夫,全身才能真正放松下来,虚胸实腹,内气充盈,形成以丹田为核心的整体劲,功力倍增。


三、开合对称得和谐

上盘,上盘练的是肩肘手,修炼上盘的基础功夫须明上盘的三节劲,并要做到沿路缠绵,节节贯穿。人体的上肢两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肘肩的运作程序是:凡是向内引化入劲的动作是先手后肘再肩的节节贯穿,凡是向外掤挒出劲的动作是先肩后肘再手的节节贯穿。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除了太极八法之外,还有拿、撩、戳、穿、引、化、缠、绕、下塌、外碾,以及腿法脚法等多种技法,可谓技法丰富,奥妙无穷。前辈曾把太极拳称作开合拳,从上肢两臂来说,外掤为开,里收为合,从两臂的三节劲来说,要手开肘合,肘开手合,也就是说,梢节开要中节合,中节开要梢节合,开合相寓的内含要求就是不能只开不合和只合不开,开中有合就能收住内气,气势圆浑不致气尽力竭,合时有开就会内气鼓荡,周身充满掤劲外形不瘪,相合了,劲力倍增,而且舒经通络的感觉也非常明显。

说到开合,还有上盘和中盘、下盘的配合问题。总之,处处有一开合,在开合中实现上下盘和三节劲的相互为用,如技击中的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战术。

更重要的还有外形的开合和丹田内气的配合问题,外形的开合和丹田内气的配合问题,基本上有四种:一是形开气合,二是形合气开,三是形合气合,四是形开气开,所谓气的开合即呼气突腹气沉丹田为开,收腹吸气小腹里收气聚丹田为合。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通过丹田的鼓荡,内气内劲就像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忽隐忽现,劲总有余,从不间断,随用随有。

建立在以阴阳哲理为理论指导的太极拳,则处处讲究阴阳对称、阴阳互包、阴阳互根、阴阳互孕、阴阳相济等等。“一阴一阳之谓道”,懂得了阴阳对称的相互辩证关系,理解了“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道理,也就知道了“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深刻含义。 综上所述,上中下三盘,周身九节劲,有一个共有的规律,就是“梢领中随根节摧,丹田带动是真髓”。

功夫讲武缘,只传有德之人,感恩修行路上有您结伴同行!!!

喜欢该文章可以用点赞、打赏、转发的方式做为鼓励!对内功感兴趣的同修们可以关注通悟功夫,学习正宗内家武医体系,通悟功夫推出了无极桩体系,热身功、强腹壮腰功、坐桩功、睡卧功帮您实现「行站坐卧,皆可修行」的心愿,达到养生和快速找到内家拳门径的目的,系统提升肾系统功能,培养人体自身元气,帮助身体筑基,学会时时刻刻能补充能量、达到养炼合一的神奇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