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庐·毛峰2019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十一·中西经典举要之二十二 伏尔泰所谓“古今唯一师表”: 孔子集大成 ——中国历史文化真相(十二) 毛峰教授、博导 北师大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文明传播基金理事长、首席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 央视国际频道《文明之旅》嘉宾主讲 微信公众号《清风庐》版主,微信名“麟角” 微信号maofeng1965 诗圣泰戈尔曰:“所有冲天的翱翔,皆归为敛翅归巢”,优秀读者张伏生在翠湖湿地的摄影作品,有泰翁诗韵焉!特此鸣谢!峰按。 生命全然是一种迷惘的存在。 当婴儿从摇篮里向外张望,他能看到什么呢?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一个在他诞生前就存在、在他死后依然存在的、与他休戚远隔、渺不相关的冷漠世界而已。当他回望自身,他会发现自身更不可理喻:为什么出生?为什么死亡?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往往非常残酷和虚幻的人生游戏?无人能解答这一切。 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奋然挣扎,企图梳理出一个理性可以圆满解释的世界秩序或可以清晰辨认的宇宙图景,结果大都陷于惘然。人被赋予敏锐的感官和清明的理智,难道仅仅是为了一步步挣扎、探索、最终却只能认清了自身的无能与死亡? 余漫步纽约、罗马、巴黎、柏林、雅典、维也纳、惠灵顿、新加坡、北京街头,发现不管肤色、语言、文化有何细微不同,对生命迷惘的掩饰、抑制却如出一辙,至深至秘的统一,埋藏在每个人的眼眸中央—— 人与人对望的一瞬,他们彼此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你是谁?你在何处失落?你在此世的沉沦还要多久?你瀑布般奔泻的浓发与懵懂青涩之美、你刻意掩饰的沧桑之感所赋予你表情和体态的优雅……你的恐惧就是我的恐惧,你的浓发、你饱经沧桑的优雅青春,在我的呼吸与记忆里,波涛汹涌、浩瀚不息! 孔子之道:捍卫人类生命的永恒价值 挣脱生命迷惘的唯一途径是信仰,即照亮人生与历史的价值信念。 余讲学、撰述之际,或平居闲暇,常爱观赏一册珍藏的《孔子圣迹图》(中国画孤本欣赏丛书之一,天津杨柳青画社1997年出品),曾携之登上大学课堂,在讲台上特意将一方深蓝色的蜡染画布仔细展开,然后恭敬取出同样为深蓝色封面的画册,展开第三幅明代木刻画《钧天降圣》,将之展示于学生之前,然后郑重其事以问诸生—— “我何以如此郑重其事地展示这一物品呢?” 诸生茫然、懵然、木然、默然。 余告之:“孔子乃古今中外第一圣人。圣者何谓也?通也!贯通天地人、融会中西印,彻古彻今、囊括中外,孔子将宇宙人生的终极究竟,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传播开去,所以《孟子》援引有子的话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此乃千古定评也。 君看这幅明代精美木刻:传说孔子母亲颜徴在,生下孔子时,普天降下‘和乐之音’,美妙无比,预示着孔子的智慧将给苦难的世界带来安乐和平。 传说虽含神秘性,但却道出孔子诞生的全球史意义。 君看画面上这缭绕不散的祥云、这仙童鼓乐吹笙的可爱情景、这巍巍远山与嵯峨屋宇、青葱树木合构而成的优美图景…… 婴儿孔子的形象,此时虽尚未出现,但已隐然预示着—— 他必将感天动地、澄净人寰! 古典文明之博大深邃、悠远安和、优雅精致之美,不亦灿然如在目前耶!” 诸生似懂非懂,唯唯而已。 孔子思想之根本奥秘,就在于从瞬息流逝、倏忽沉沦的生命迷惘中,给人指出一条向上奋进的出路,吾儒所谓“截断芸芸众流,予人向上一极”; 生命得以挣脱迷惘,浩然奋发、道术精熟,最终成就“立德、立功、立言”所谓华夏文明“三不朽”之博大价值信念与文明传播事业! [ 阅读本文者,宜先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读者可参考《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和钱穆《论语新解》,其他注释本错误较多,需仔细甄别。峰按] 处于晚周礼崩乐坏、古典宪政废弛、天下道术分裂的黑暗混乱时代,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士人、庶民,无一不以权谋诈术、彼此欺凌为理所当然。 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乃是因为他以无比的道德勇气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截断众流、当头棒喝道:住口!你们这些“一曲之士”休再胡言乱语! 生命首先是在一种价值存在! 生命个体以及无数生命个体凝聚而成的文明整体,其价值存在的合理性(大道),是不可或缺的仁义信念! 不仁不义的、无道而碎片化的个人与文明,必然灭亡! 孔子学说可谓在人类历史的黑暗时刻,放一大光明; 在生命迷惘沉沦、文明土崩瓦解的关键时刻,向全人类当头棒喝—— “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这句深湛而决绝的名言中,我们可以体悟出一种更高的价值实在,高悬于冥冥之中,又内涵在我们血液的每一丝涌动之中——宇宙之道体、朝夕不停旋转的、那至高而无言的道,就在我们每日生活的呼吸之中,只要我们在清晨的朝露、晚霞的夕晖中、在一切澈悟的瞬间中,深刻辨认出它,则生命的全幅意义就得以终极实现,我们即使此刻封闭我们的闻见之感官也死而无憾了! 孔子的人生教诲是:向真理敞开你的生命! 不要将生命自困于蒙昧无知之中!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那真理之言,又在晨昏四季的绚烂转换里时时加以温习,犹如恋人的身体时时从依偎中体会生命的温存与美丽,每个人的生命也可以从对真理的温习中获得纯净无垢、绵长无尽的喜悦! 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在愚昧束缚捆绑之下的芸芸众生,渴望宙斯化身苍鹰以解倒悬。 余为北平师大的大一、硕一新生开设“传播概论”、“人文思想与文化传播”、“现当代文学、戏剧、影视、小说”等昏乱高校之昏乱课程时,均用几乎一半课时,逐章讲解钱穆宾四师《论语新解》,使这些顽劣愚昧的学生,得以管中一窥中国之全豹。 予明告诸生:“你们现在所读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不过是‘困而不学’的高级形态——学的涵义是觉,即对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产生一种觉悟,而当今大学课程,要么宣称无所谓终极真理,只有‘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要么宣称所谓终极真理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虚构本文,如此,你们越学越困惑,逐步沉沦于仅凭上网检索些乌七八糟的资料来拼凑作业或论文,完全泯灭独立判断力而为孟子所谓不思不学的‘众人矣’了!” 诸生在片刻间猛醒而惭愧、陷入沉思。 下课铃声响起,他们又奔向其他教室,固态复萌地重复起那些顽劣不灵的4-7-10年以上的垃圾课程误导下的各种碎片知识的反复修习、考试、将愚昧固化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对那些“困而不学”的杂乱顽劣、支离破碎课程的听讲、背诵、上网抄袭、考试与胡乱应付考核上了。 天下滔滔,谁予正之? 书本无道,犹如浊浪。 孔子时代“春夏习礼乐,冬夏修诗书”的理想人文、道德教育之灿烂制度,如今荡然无存,孔子儒家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若格言)之深远教育洞见,亦随着近代社会道德规范的紊乱而沦亡殆尽矣! 作为国学家和文化传播学者,余目击一代代中国青少年、流俗大众,在道德混乱和长期膨胀、毫无节制的病态传媒环境中,顽劣无知地成长,突出体现为心智的低幼化、冷漠化、自私化倾向,似乎社会责任、道德操守这些基本的人道、人伦概念,在他们的生活中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地位。 心猿意马,莫衷一是,顽劣一生。 每年全球热播的好莱坞“吸血鬼”电影和全球各地网吧热玩的“魔兽、王者”等网络游戏,时时刻刻在无形中摧残着人性的善良底线,似乎无需任何理由,人们之间就可以彼此杀戮、侵害,青少年只是无知地欣赏、模仿其杀戮和侵害的技巧而已! 是故,以阐释“开放社会”理论闻名、获封英女王爵士的伟大奥地利裔思想家卡尔·波普在《20世纪的教训》一书中,以“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为题,批判大众传媒的不道德倾向,甚至一反其“开放社会”理论而主张对电视等传媒进行内容审查! [ 卡尔·波普:《20世纪的教训》79-90页,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桂林。] 伏尔泰,尊崇孔子为“古今唯一师表”。 孔子在《论语·学而第一》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教育、学术、文明予以深广传播的人文诀窍,在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六条格言) 人道教育的重点在“孝悌”,即道德言行的规范实践,在家能孝敬父母,出门则亦恭敬有礼、谨严守信、和气爱人,在言行规范能力具足之后,再学习文化知识、实用技术,这样,一个人的君子人格、道德操守稳固树立起来了,再去学习掌握谋生的本领。 予亲至法国巴黎先贤祠,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 现代教育本末倒置,先从文化知识的记诵和谋生技术的掌握入手,道德教育这一根本完全缺失,各级学校自欺欺人地以“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搪塞、敷衍之,家庭、社会则敞开大众传媒的各种病菌,任凭其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许多青少年厌学、辍学而躲入网吧鬼混,混到身无分文时就外出抢劫、盗窃、无恶不做,这一本末倒置的社会危害已昭昭若揭,但全社会似乎也已麻木到无见识、无力气对其进行根本变革了。 青少年堕落除了大众传媒、网络游戏的误导外,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全球社会的价值混乱与秩序紊乱,因为许多高官显贵、名流巨贾、岸然长辈,每天表演“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不法勾当,这些虚伪宣扬、竭力维护的守法、守德等空洞口号,伴随这些权贵的垮台而一起崩溃,岂不是天下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孔子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垂范千古之政教明训,可谓透彻告诉人们,一切文明崩溃的深层原因,不在于某种物质力量的匮乏,而在于精神力量的长久颠倒、缺失与全社会的价值紊乱与道德沦丧。 当一个人发现自身以外的世界正处于深刻瓦解与崩溃中,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自身,即一个在天赋良知指引下,坚固不移地开发自身道德资源和精神境界的“自己”。 孟子形容这一境界为“虽千万人,吾往矣!” 吾儒一向标举的生命境界就是:捍卫你自己!坚守你自己!开发你自己!保持你生命的崇高美丽的价值,不受外在丑恶环境的污染和腐蚀! 生命航行在历史文化的清流中。清水裕子绘,峰按。 孔子形容这一次第展开的伟大生命进程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观此进程可知,在孔子心目中,个人生命犹如宇宙洪流一样浩浩不息、奋进不止,不断从博大之立志求学,向卓然不与庸俗合流之独立品格奋进,直至德行高尚、学问渊博,足以廓清宇宙人生一切困惑,直至浩然而知天命之流行、人类一身之所寄托,直至开放小我之感官,而聆听到那宇宙之和谐(耳顺),直至一己之私欲与宇宙之规矩(道)完全吻合而融会无间也! 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辜鸿铭,极其精确地捕捉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儒学中必定存在像宗教那样能给众生以安全感和永恒感的东西”; [ 《辜鸿铭文集》下卷40-42页,海南出版社1996,海口] 这是帮助众生摆脱生命迷惘的道德力量、精神力量! 孔子告诉人们:无论外在世界多么混乱无序,人类的内心世界却可以保持稳定坚固、清明广大的境界,人的天赋良知,不仅使自身生命在此坚定境界中徐徐展开、从容舒展出崇高美丽的品德,更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外在世界,使之趋于合理有序。 我在大一研一新生课堂上,反复告诫于诸生: “你们绝不缺少宏伟的志向、天赋的聪明,你们缺乏的是稳定有序的价值环境所培养造就出来的三个根本品质——精神信念的道德坚固性、循序渐进的学术稳定性与博采折衷的尺度平衡性。 孔子说‘爵禄可辞、白刃可蹈、天下国家可均,中庸不可能也’,又说‘至矣哉!中庸之为德也,民鲜能久也’, 这是在告诫我们:随时清醒地把握事物的分寸(中庸),是最难又是最紧要的!庸是恒常不变,即吾所谓价值的稳定有序,而中则是不偏不倚地直射事物的靶心(希腊人谓之逻各斯,即道)的能力!” 沉醉污泥中,却自以为正在绽放的时尚传媒、流俗文化。 推扩而言,人类文明、华夏文明之大道,亦即本书《大一统文明》之所谓“中华人道文明的大一统古典宪政之传播秩序”,它恒常体现在孔子儒家学派所诠释的《尚书》和《周礼》的礼乐政教体系中,体现在儒家思想的价值精髓之中—— 即:为渺小而软弱的个人,打通与天地山川、祖先神明、圣贤师友、父子君臣等一切恒久存在的事物之间密切沟通、深刻交流、细腻传播、血脉融合的生命进程; 这一博大深刻的、饱含永恒感与安定感、囊括、寄托宇宙万物于一身存在的、浩瀚生命之交流、迸发、涌动的不息过程,即“仁爱”。 清明的理性、广大的生命,必从历史与自然之大海里萌芽。 旷世奇哲、开启近代欧洲最近400年持续繁荣、兴盛发达的“王者思想家”、历史学家、古典戏剧大师、温和君主制与自然神学(坚信大自然具有神性)的不二宗师、被尊为“18世纪的命名者”伏尔泰(1694-1778)在全盘研究了全部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经验后,得出伟大结论:“全部人类文明的佼佼者,就是儒家治理下的中国人”; 伏尔泰,欧洲18世纪被尊为“伏尔泰的世纪”,是欧美文明后劲所在。 与之傲然齐名的,是德国伟大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他向全世界宣称:“如果评选智慧的全球第一,而不是美貌(宙斯请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断诸神之中谁最美),则金苹果一定判给中国人。” 希腊罗马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是现代世界诞生的两大助产士。详见毛峰《大一统文明》(知识产权社2009年版,北京)。 最近的一个例证是,法国总统将一册1688年出版的法文《论语》惠赠中国国家图书馆,马克龙巧妙地引用《论语》“金句”之一: 莱布尼茨主持的柏林科学院。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典出《论语·季氏》)以喻当今全球多变环境下,君子之交、君子之道,贵在“正直、体谅、博学多闻,以解困”,可谓伏尔泰-莱布尼茨之伟大智慧传统之绝妙传人也。 伏羲《河图易经》之“太极圆图”,启发莱布尼茨提出“二进位制”,即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原理之一。峰按。 孔子儒家乃全球一体、仁政爱民之大道所在。 整个现代世界,在“0”(阴)和“1”(阳)交织下成型;希腊罗马文化、孔子儒家文化、近代文艺复兴文化,乃现代欧美文化领先的秘诀。 伏尔泰千古名训:“孔子乃古今唯一师表”,可谓君子之“知(智)言”也! 在孔孟思想、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的指引下,世俗人文主义而非原教旨的极左乌托邦主义,才是人类相亲相爱之大道。峰按。 《清风庐》读者与作者互动 作者麟角: 昨天《清风庐》文,以《周礼》所载“教、治、政、令”之四重古典宪政文治之制度体系,发挥西周文明凝聚天下之美善宪政之渊深,以及周公孔子、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之兼综汇通,从《庄子·天下》之论,体察学术与政教之渊源,盼诸生细读并畅论之。 莱布尼茨。 柏进华来函论曰:生姑论之。先秦典章制度西周为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天下咸曰“西伯善养老者”,武王“不期而会孟津者八百诸侯”,周公制礼作乐,开成康一代圣治,奠周家八百年礼乐教化之基,内圣外王于斯为盛。天下推尊共主,以其文德教化也;耕者让畔,以争为耻,亦以其文德教化也。风之所及,一归于化,天下信仰。此虽形而下者,然无此亦无以观其上者也。 中西合璧,古今交汇,乃有文明。 此吾国政成于一国,教及乎四海之明证也。四海所同尊者,非文武周公其人也,乃其德也,其文教也,此其所谓道术未裂之时,道无不在,在人则为圣,天下共尊,谅非后代“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者欲以一己之私,一管之见一天下者所梦见者也。人皆以尊道乐善之心仰尊有德者,天下众端一以德统帅之,此真大一统也。其惟有道术者能之?其惟有道术者能之也。孔子以“众星拱北辰”譬之,孟子言“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道术亦可为圣圣相传,不绝如缕,又何多疑哉! 扬帆起航,必先磨炼智慧。 朝晴来函: 有福之人懂感恩。每一次看《清风庐》,每一次品读,那种感悟那种思绪那种激活生命的能量,都不一样,可以这样理解清风庐:你心情不好时,进了清风庐,你会顿悟,你会明白,你会发现自己,你心情好的时候,看着这些文章,就像是智慧与视觉的盛宴,真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老师伏案辛劳,我们不费举手之劳,就享受到,其实我们是不劳而获啊,是否觉得有点不过意,真的觉得应该给老师一个赞赏,我们要去医院看个失眠、拿个药,要花多少,挂个专家号、让你吃个药,失眠好了,副作用又来了;来清风庐,你的这一切毛病,都会被毛教授精彩的文章,给不治而愈了,我的理解,读者有同感吗?大学生研究生,我好羡慕你们:可以在学校读书,还能品读清风庐,我们只能在网络上分享你们的幸福,珍惜你们的年轻,年轻也是一种幸福! 二进位制纪念章。 柏进华评论:吾国学问至周秦之际而大备,举凡日用云为,正德利用,均可谓绚烂一时,卓绝千古,至两汉而综汇融贯,演而为甲乙丙丁四部之学,大纲斯举,学目斯张。四部之学包吾国一切学问而无遗,经史贯四库而为宗。无四部之学即无中国学问。 师列“经学科”“史学科”“子学科”以为学问之极则,而以经学为首中之首,采中西学问补充之,想其意在斯。此通人之学也。学问之道崇,则势力之俗弱,有一二“垄断而网世利”者,趋炎附势者,举世必唾弃之。 此所谓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虽智若桀纣,猛若秦皇,其得当之乎?然最值哀伤者,唯无人讲明,举国不识正味,前人无所守,后人无所述,则其真无实现之日矣。观史阅世,生常抱此信念,虽十年二十年,必不远矣。 读者阿丘来函: 毛教授笔力深厚,一字千金,画龙点睛。 读后有深悟,谢谢您! 端端来函曰: 鲁迅“礼教吃人”说是错误的,要改正,不改就是真错,不改而且美化它,文饰它,那就是错上加错。“中国孩子为什么精神病患百出、很多孩子完全没规矩、没出息呢?因为他们的祖父辈、父母辈、师长辈、同学玩伴辈,皆不知人之为人的规矩何在,即人间道义何在,更不知如何把规矩、道义一步步贯彻在每一步的人生中。”这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孔子一生重教,重教重在学,重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所以理想教育在于学为人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育君子! 中国展翅翱翔! |
|
来自: 徒步者的收藏 > 《文明,民族,宗教,文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