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官僚主义的接待误了大事 ——读《资治通鉴》点滴(三十九)

 思明居士 2019-04-06

任何科层制意义上的“官”,都会带来官僚主义作风,古今中外体制内外概莫能外。这玩意儿契合人性深处的虚荣,彰显权力的丑陋本质,除当事人乐在其中之外,谁都厌恶。官僚主义作风一般来说就是抖抖威风、搞搞笑,但有时却也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因小失大的故事。当时,刘秀南征北战基本把北方统一了,就剩下隗嚣控制的陇右和公孙述控制的巴蜀,“得陇望蜀”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这实际上形成了类似三国鼎立的格局——谁也吃不掉谁,但两家联合一起可以干掉第三方。

刘秀、隗嚣、公孙述三家都在琢磨,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该联合谁干掉谁。恰好,隗嚣手下大将马援跟公孙述“同里閈,相善”,也就是隔壁邻居+发小。有这层关系,隗嚣跟公孙述结盟相当于板上钉钉了。于是,隗嚣派马援去摸摸公孙述的情况。

马援出发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老朋友相见、畅叙友情(“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没想到,到了之后公孙述先给来了繁文缛节,安检警卫森严、交拜行礼(不知道要不要磕头)。简言之,这不是招待老朋友,而是领导接见下属。公孙述还想挖隗嚣墙脚,对马援封侯许愿。马援不仅拒绝了,也毫不客气地批评公孙述,“天下大局未定,你不仅没有礼贤下士、‘走迎国士’,反倒搞起了官僚主义的那一套,怎么能招揽天下人才?”

马援回去就跟隗嚣报告吐槽,公孙述是个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不如“专意东方”,即建议隗嚣倒向刘秀。隗嚣毕竟是领导,让他再去看看刘秀的情况,比较一下再说。

于是,马援又来到洛阳找刘秀,到了之后一个“中黄门”也就是太监引进宫,直接见到在宣德殿门外坐着等候的刘秀,史书用了两个字写刘秀的接待工作“迎笑”。此时刘秀已经称帝,且是三国中实力最大的,以一国之尊来笑脸相迎,给足马援面子了。而且,刘秀一上来就恭维马援“遨游两帝间”,不同凡响。

这下子,马援被感动了,实诚地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我跟公孙述还是发小呢,前一阵去他那里还跟我装;今天到您这儿,您也没安检啥就直接接见我,人跟人的差距真大啊。您跟汉高祖一样‘恢廓大度’,我才知道帝王真是天生的。”马援此访后,隗嚣倒向刘秀阵营,出兵共同对付公孙述。

史书上还记载,隗嚣问马援刘秀是个怎样的人。马援说,“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这段话把刘秀从头到脚全方位夸奖了一番,搞得隗嚣有点不舒服,就问马援,“刘秀比汉高祖刘邦还牛叉吗?”马援说,“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这下隗嚣是真不爽了,怼了一句,“照你这么说,刘秀比刘邦还牛了。”

这段对话也预示二人之后的选择:马援被刘秀圈粉,彻底投靠了;隗嚣虽然归顺刘秀,但还是首鼠两端,在刘秀与公孙述之间玩权力平衡,最后身败被灭,此处不赘述。

最后,不知道公孙述对自己的接待工作有所反思?我倒是有点感想:政治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马援的故事再次给这句话作了注脚。刘秀和公孙述的差异,表面上看是接待水平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政治眼光、政治能力的差异。无论个人、企业、单位还是国家,其实也都是一个个政治体,都面临着跟其他主体的竞争合作。难以抑制的虚荣心与官僚作风,只会损害我们赢得朋友、战胜敌人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