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3]

 虛怀若谷 2019-04-06


        至元二十四年(1287),尚书右丞相桑歌专断权利之后,凡是调派朝廷内外的官员,都由他独自决定,而任命官员的文书仍由中书省发布,桑哥为此向元世祖忽必烈进言,世祖于是下令,从今后,任命文书都由桑哥主管的尚书省发布。此后,他便把刑罚和爵位作为货物贩卖,求取官位的人都奔走于他的门下,以昂贵的价格来实现他们的欲望。价格高,则应受刑罚的人可以免罪,求取爵位的人便可得到,从而使政纲法纪极端腐败,人们惊骇愕然。“桑哥既专政,凡铨调内外官,皆由于己,而其宣敕,尚由中书,桑哥以为言,世祖乃命自今宣敕并付尚书省。由是以刑爵为货而贩之,咸走其门,入贵价以买所欲。贵价入,则当刑者脱,求爵者得,纲纪大坏,人心骇愕。”(《元史》卷二○五桑哥传)

       中书平章麦术丁和弘州人右丞崔彧奏劾桑哥“近者桑哥当国四年,中外诸官,鲜有不以贿而得者。其昆弟故旧妻族,皆授要官美地,唯以欺蔽九重、朘削百姓为事。宜令两省严加考核,凡入其党者,皆汰逐之。其出使之臣及按察司官受赇者,论如律,仍追宣敕,除名为民。”(《元史·崔彧传》)。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卖官鬻爵之风盛行.江西分宜人内阁首辅严嵩父子(兵部侍郎严世蕃)倚仗权势,卖官鬻爵,已形成“制度”。“吏、兵二部每选,请属二十人,人索贿数百金,任自择善地。致文武将吏尽出其门。任私人万寀为考功郎。凡外官迁擢,不察其行能,不计其资历,唯贿是问。致端方之士不得为国家用。”(《明史》列传 卷九十八)
  
    朝中官员之升迁贬谪,悉凭对严嵩父子贿赂之多寡以定。

    刑部主事嘉兴人项治元,以万三千金转吏部;升员外郎,改主客御史。

    举人潘鸿业,以二千二百金得知州;

    甘肃总兵陕西镇原(今属甘肃)人仇鸾,以阻挠军务为总督曾铣所劾,革职逮问。后又诬陷曾铣而出狱坐废家居,后贿赂严世蕃,得重用为太子太保,任宣府大同总兵要职.

        明末崇祯皇帝元年,吏科给事中韩一良上奏,揭露吏部官员的贪赃和腐败,他写道:“臣所闻见,督抚也,非五六千金不得;道府之美缺,非二三千金不得;以至州县并佐贰之求缺,各有定价;举监及吏承之优选,俱以贿成,而吏部之始进可知也。至科道亦专以此得之,馆选亦然。”[谈迁.国榷:卷八十九]


        南明福王即位南京,马士英辅政,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凡投降过李自成而后逃到南京的官员,只要行贿,都可官复原职。许多文盲、役吏因以重金行贿,也做了军队将帅。当时南京流传这两句话:“职方(官名)贱如狗,都督满街走。”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对明王朝的灭亡作了这样的评论:“明国之所以倾覆者,皆由内外部院官员贿赂公行,功过不分,是非不辨。凡用官员,有财之人虽不肖亦得进;无财之人虽贤才亦不得用……乱政乱国,皆始于此,罪亦莫大于此。” 

    清朝初年屡用捐纳筹措饷银。从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开始,广开捐例,京官自郎中以下,外官自道台以下,均可捐纳.史料记载,最多的时候,清朝接近60%的官员都出自捐纳。

    譬如上海南翔人姚文栋,1868 年15岁中秀才,但应乡试考举人就是考不上,无奈之下,就纳资捐官。通过这一途径,他迅速得到了官职,两次以参赞身份出使日、英等国,光绪十七年(1891)至二品衔直隶候补道
  
    捐纳制度对买官者虽无明文限制,但是说清代什么人都可以买官做,也有些失之偏颇。《点石斋画报》曾报道:

   “兹闻道士某乙已经还俗,并纳粟入官,终日晶顶袍褂酬应士大夫之间,而董子祠香火遂致缺如。事为地方绅士所闻,禀请运宪办理。兹闻江蓉舫都转已札,委毛盐尹传验该道是何装束,如果属实,即令逐出,另行招选。”
扬州城北柳巷董子祠原看守香火的道士,因为眼热官场,捐了个官大摇大摆地当了起来。群众的意见很大,媒体也炒得沸沸扬扬,这是官府也不允许的,所以派人查实处理。

    捐纳制度之下,众相纷呈,不仅有道士买官,还有和尚买官的。《清史稿》载,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月丁亥,刑部疏,审明知府王树勋即僧明心,蒙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

    这是正史记载朝廷制裁和尚买官案例。和尚花钱买官成了一个市长,这让嘉庆很恼火,遂将和尚发配到边疆。但这也滑稽啊,朝廷既然明码标价卖官,和尚道士的钱就不是真银子?

    朝廷以卖官换取民间财富,当然也希望捐纳者能够胜任的。曾爆料清末朝廷诸多内幕的《崇陵传信录》载,北京城一个木材商人玉昆,“以入资助园工,得道员,忽授四川盐茶道”。

    四川盐茶道可是个重要的位置,更是肥缺,上任前光绪皇帝例行要召见。玉昆的言行举止十分粗鄙,光绪问他读过什么书,他说读过《三字经》与《百家姓》,光绪看着起疑,叫他写几个字瞧瞧。

    磨叽了好长时间,玉昆只写出了两个字“玉昆”,其它什么字都不会写了。光绪一气,“怒斥出,即日罢之”,把一个行将上任的副省长级别的文盲捐纳道员给撤了。

    清代卖官的规模惊人心目,捐纳名目繁多:赈捐、军火捐、海防捐、工捐、米捐、茶捐等。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仅山西一省,捐县丞的有1万2千人。乾隆时,还出现过白米20石可捐一个县丞的记载,可想而知,卖官达到了什么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