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各种“lay"

 蔚蓝色淼 2019-04-06
腹壁切口疝修补应用补片修补时,根据补片在腹壁重建时放置的层次,可以分为
腹壁肌肉前放置— onlay/overlay
腹壁缺损间放置— Inlay/Bridging(桥接)
腹壁肌肉后(腹膜前间隙)放置— sublay
腹腔内紧贴腹膜放置— IPOM/underlay
一图看懂

1、Fe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适用于腹横腱膜弓无明显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儿童和年轻人的小型斜疝。

2、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成人腹股沟斜疝、直疝、腹壁一般性薄弱者。

3、Mcvay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老年人和复发性斜疝和直疝。

4、Halsted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不适用于儿童与年轻患者。

5、Shouldice法:修补重点在腹横筋膜层次。自20世纪70年代有广泛应用趋势,适用于较大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6 、Nyhus后进路修补术:在腹直肌后方和腹膜前间隙,修补腹横筋膜、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

       7、Guarnieri内环重建术:缝合关闭原有内环,向内侧移位重建 新的内环。

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原理

1)Lichtenstein手术(平片修补术):该手术修补网片一般为6cm×8cm即可,网片在内环对应处应剪一匙孔以容精索通过,网片缝合固定,内侧缝至耻骨结节处,应超过并覆盖耻骨结节1 5~2 0cm并与腹直肌鞘外缘缝合。补片下缘应与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缝合,在补片植入后,纤维组织向网内增生,形成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修补腹股沟后壁的作用,这种手术方法可不再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没有缝合张力,技术简单,快速,疼痛少,恢复快和不限制体力活动等特点。

2)Rutkolo手术〔4〕(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办法,其材料与组织的原理与Lichtenstein相同,用圆锥型(Ⅴ型)充填物填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有分散腹内压的作用,降低腹压在内环口局部压力,防止疝复发有一定的作用,这项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病人痛苦少,能迅速恢复正常体力劳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单侧疝平均3~10d;双侧疝平均6~27d〔5〕。加之组织分离少,勿须常规打开疝囊,减少了误伤神经和内脏的风险,特别是不需在深部缝合,避免了误伤大血管的可能。其标准的手术步骤为〔6〕:(1)充分游离疝囊;(2)还纳疝囊;(3)置入perfix充填物;(4)嘱病人咳嗽,证实充填物到位;(5)将充填物与内环或缺损边缘缝合;(6)放置补片(股疝不需此补片)。

3)Gilbert手术(三位一体无张力疝修补术): 该手术应用一个三位一体的人工补片,即下层补片(wderlouypatch)应用stoppa的腹膜前修补法,对耻骨股孔(Fruchaud孔)进行腹膜前(或内脏束)修补,利用腹腔内的自然压力使网片紧贴于腹壁,形成一层广泛的坚硬组织,从而阻止内脏的突出,再利用两层补片之间的结合体(connectv)对疝的突出部位疝环进行修补,最后用上层补片(onlaypateh)修补腹股沟后壁,形成三位一体的独特修补方式。但手术的分离和操作较为复杂。

(5)电视腹腔镜疝修补术: 术式腹腔镜修补疝的方法较多,直接在腹腔的疝孔处固定一张补片的腹腔内铺网法,因易与肠粘连,现已少用。目前,多用的为

经腹膜前假体植入术(Tapp)

和全腹膜外腹膜前假体植入术(TEP)法,

 TAPP其基础是stoppa的开放式腹膜前dacron织片植入疝修补术〔7〕, 手术经腹腔进入腹膜前间隙, 然后加盖补片固定后缝合腹膜创面,所遗留的腹膜创面及未能充分遮盖的聚丙稀网往往引起腹内粘连。TEP是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完全在腹膜外进行, 而不进入腹腔。所以,不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