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则得”之我解——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9-04-07

本次公司《道德经》共修培训如期举行,此次分享的主题是《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相反相成”,十七位家人的分享各有千秋,不少家人通过学习《道德经》对该章中“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都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教育子女,戒除一些不良习惯等等的生活琐事中去,可谓真正展现了老子“《道德经》”的独特魅力。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悟道心得中告诉我们:“委屈反能保全,枉屈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更新,少欲反能多得,贪多反倒落空……”

这一章“相反相成”的哲理可以说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呈现,比如一个人从进步到落后的转化是很容易的,就是人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果而勿骄”,成功了也不能够骄傲;再比如“塞翁失马”的故事,是说一个边塞老人丢了马,大家都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后,果然这匹马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人们纷纷来祝贺,老人说这怎么不算是坏事呢?后来他的儿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大家又都来安慰,他说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结果在征兵作战时,儿子因腿伤避免了因战而死。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正是“相反相成”的道理。

仔细想一下我们人生的经历,从小开始上学,一直到我们走向社会,都是在相互竞争当中不断进步和成长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自己拼了命的去争,当争到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失去的更多……

其中有一位家人分享了刚刚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一个悲剧,讲述的是我公司一位退休老员工的孙子在花季之年因经受不住内心的压力从25层跳楼身亡,该事件的发生也给我们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方面敲响了警钟。那个小孩才刚满十八岁,在他刚出生尚不懂事的时候,他爷爷五十多岁就因病去世,而三年前他的父亲又因突发性疾病不幸去世,本来还没从痛苦中走出来,又适逢以较为幸运的过线成绩考入了人人羡慕的“省中”重点高中,省中的学子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现在的家长又是比较重视分数排名,他想争取好的名次难度是非常困难的,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内心压力是何等巨大。然后回到家又要面对奶奶和母亲因丧亲之痛,常常为家庭琐事经常吵闹的环境,自身又没有沟通的对象,压力无处释放,导致自己的心灵出现了扭曲,最终引发惨剧。如果他当时懂得不为学习的名次去争或者说他的奶奶和母亲懂得慈忍谦让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和平相处,同时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成长的环境相对安逸一些,不让他经常在母亲和奶奶每天怒目相对、喋喋不休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悲剧或许不会上演。

“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真是治疗现代人的一剂良药,有一位家人在分享中提到了自己戒烟后身体的改变,刚开始有着几十年烟龄的他对戒烟是比较抗拒的。后来看到公司的好多家人通过学习《道德经》,领悟到人有些欲望要少一点,通过戒烟后身体的转变,也起心动念的行动起来,现在终于从烟民的队伍中退出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成功的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戒烟前咽炎频发,每天早上咳嗽痰多,到现在甚至口发异味的现象都不见了,他由于放弃了吸烟这个坏欲望而得到了健康的身体,所以想要得到必须就要有“付出”(戒除自己的不良嗜好),身体的改变不仅让自己内心欢喜,家人也同样开心,毕竟众所周知,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不正是老子《道德经》中"少则得,多则惑"的正解么?要知道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过多的欲望埋葬了原本的健康与幸福。

老子在这一章里“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我的理解这里的抱一主要讲的是要减少欲望,而欲望少了以后就容易满足,那么自然就能知足常乐,反之,欲望多了就很难得到满足,那么就会迷而成惑,一直处于痛苦之中。至于后边的“四不、四故”的道理,同样如此。生命里很多事,都具有相反相成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能给你带来惊喜的事情,往往里面也埋藏着祸端。《道德经》中的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作者:邹振荣(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