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鼓书院游记

 刘政人性本恶 2019-04-08

石鼓书院游记

常青藤
2019-04-03 阅读320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唐代处士李宽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石鼓山林木葱郁,遂结庐读书于石鼓山,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一一石鼓书院,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石鼓山地处衡阳市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海拔69米,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是集讲学问道、觅石探幽、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湘江、蒸水、耒水在石鼓山交汇


石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湖湘文化发祥地,鼎盛千年,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1944年7月,衡阳保卫战中石鼓书院毁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千年银杏树


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 唐代处士李宽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又名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面积4000平方米,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

七贤塑像


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杜甫、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

石鼓广场林隐小道

湘江、衡阳湘江二桥

  石鼓书院曾两次被赐额,前有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赐额,后有景祐年间(公元1034--1038年)宋仁宗赐额。

  走上石鼓书院的桥型长廊,长廊上建有一座 禹碑亭。亭子中央面北上方悬挂着明代杨慎为禹碑所作的释文真迹,碑亭外门柱上有一幅“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的楹联。

禹碑亭、禹碑

  刘与为先生曾用现代汉语将碑文译出,全文如下:

受到虞舜帝的指示,他说,“禹啊,你是像羽翼一般辅佐我的人,治理洪水的任务,就交给你吧!”“休管它山高、路远、水深,一心一意去和洪水作斗争,你明天早早地出发,走上你的旅程。”我奔走了许多年,忘记了自己的家属,现寄宿在南岳山脚之广庭,我竭尽心智经营规划,行动中憔悴了我的形体,我的心啊!无时不诚恳地为人民,我奔波为的平定水土,走遍了华岳、泰山和南岳,一宗一宗的河流都忆疏浚汇合。劳动过了以后,我祷告神明,在烟雾郁塞中我又转移到别地。南方的河流都已畅流通行,人民有了足够的粮食又制备了衣服,上万的民族集团从此安宁。那害人的禽兽蛟龙啊,永远逃奔。

山门


走进石鼓书院,首先看到的是山门。沈鹏书写的“石鼓书院”,门两侧悬挂一幅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历有湖南第一名胜之称。

石鼓


进入山门只见院内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石鼓。石鼓所在地叫石鼓山,民间有两种传说:其一,石鼓山四面凭虚,其形如鼓。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其二,因石鼓山三面环水,水浪击石,其声如鼓,故以声得名。

书院展厅

  武候祠

建安20年(215年),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军赋。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庙”(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后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祠旁,改名为“武侯祠”。

李忠节公祠

大观楼、孔子塑像


沿山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塑像。

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末,“大观”寓意登楼揽胜,心载天下。大观楼是书院的重要建筑和中心建筑,楼上藏书楼下讲学。

  飞檐翘角,矗立江边。

江面帆影涟涟

  宋末著名音乐家郭沔曾寄居住石鼓山上,泛舟于湘江上,创作出“潇湘水云(雾)”这首著名的琴曲。

合江亭


德宗贞元3年(787),宰相齐映贬到衡州任刺史,在山之东面建一凉亭,取名为“合江亭”。顺宗永贞元年(805)大文豪韩愈由广东至湖北,途径衡州,齐映请韩愈为此亭写下著名的《合江亭序》“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后人建“绿净阁”以此为纪念韩愈。

孝宗淳熙14年(1187)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此讲学,朱熹作《石鼓书院记》;张栻在亭中立碑,亲书韩愈《合江亭》诗和《石鼓书院记》,后人将此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名曰“三绝碑”。

  度宗咸淳10年(1274年)正月,湖南提刑使、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驻衡州时,作诗《合江亭》:“天上名鹑尾,人间说虎头。春风千万曲,合水两三洲。……”。

朱陵洞

也是衡阳八景中“朱陵洞内诗千首”所在地

  石鼓山北面有一石洞,名为“朱陵后洞”,《潇湘听雨录》记载:此洞为“灵洞”、“真仙遗迹”,在此祈祷能求子、除病。

天宝年(742贞观时期(公元627-650年)衡 天宝年(742~755)间,著名道士董奉先在“朱陵后洞”栖息,修炼九华丹,杜甫《忆苦行》诗中有“更忆衡阳董炼师”之句;懒残和尚常来洞栖息,又名朱陵仙洞。

顺着石阶而下,便是摩崖石刻所在地。

摩崖石刻

  唐贞观时期(公元627-650年)衡州刺史宇文炫辟石鼓东岸西溪间为游览胜地,题“东崖”、“西溪”四字,刻于东西岸壁上。

“西溪‘’石刻

  “诗圣”杜甫大历4年(769)3月中旬和大历5年(770)夏两度到达衡州城,每次都在石鼓山下停泊上岸和离开,曾在此留诗数首。当杜甫第二次离开衡州城,便病故于耒水旁的方田驿(今耒阳市高炉乡龙王庙),时年59岁。

咸丰3年(1853)9月~咸丰4年正月(1854),曾国藩、彭玉麟在衡州创建湘军水师,驻石鼓,石鼓书院附近的水面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绿净阁

2006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整个建筑群为白墙黛瓦深色柱,庄重、古朴、典雅。布局为中轴对称,院内布置了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并举办“千年学府,石鼓胜迹”陈列,展示石鼓书院的历史风貌、文化沉淀和骄人业绩,再现千年学府雄姿。



2009年11月15日,中国邮政集团在衡阳市石鼓广场向全国发行《古代书院》特种邮票,石鼓书院登上“国家名片”。

石鼓书院毗邻衡阳古石桥——青草桥,衡阳八景中的“青草桥头酒百家”所在此地。

早上在石鼓广场跳广场舞、练太极剑的人们

手机摄影、文字/青藤

有关历史资料摘自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