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痛风病人很多,患处关节红肿疼痛,尤以夜间痛甚。此病中医有“白虎历节”之称,疼痛严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剧痛难耐。发病以足的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临床很多医生认为此病棘手。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此病以湿为主,属于湿邪下注,於而为热,兼夹气虚痰瘀,阻塞经络,至经气不痛,不通则痛。自配外敷中药消淤散,临床疗效显著。 一、外敷消瘀散 【处方】:蒲公英500g,土鳖虫200g,苏木l00g,大黄220g,泽泻、当归、刘寄奴各250g,蒲黄、三七、没药各200g. 老鹳草各300g,五灵脂650g。 【制备用】:上药烘干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以梅花针重叩患处出血,行拔罐使出血5~20ml,约l0min后取罐。取消淤散适量,用蜂蜜、陈醋调糊,敷患处,纱布包扎固定,并适时以陈醋湿润敷药,隔日治疗1次。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功效】:经治220例,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96例,三次治愈32例,4次治愈22例。 二、泄浊化瘀治痛 【方组】:茯苓30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己15克,黄柏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为引。 【服用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温浴患处。 【加减】:形体肥胖者,加泽泻、槟榔以增加利水渗湿、行气化滞之功;形体虚胖浮肿者,加黄芪、冬瓜皮、生姜皮以益气补虚、利湿消肿;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浊,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风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下肢膝关节肿痛者,加木瓜、紫苏叶以化湿通络,宣畅气机;关节红肿者,加生石膏、知母、虎杖以清热通络,利湿消肿;关节漫肿痛甚者,加白芥子以温化寒湿,涤痰利气,通络止痛;关节剧痛者,加全蝎、蜈蚣以开瘀定痛;关节腔及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以化石通淋;伴见头晕昏沉者,加石菖蒲、荷叶、薄荷以疏肝解郁,开窍醒神。 【功效】: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泄浊散瘀。 方用茯苓益脾培土、淡渗利湿,桂枝甘温助阳,化气行水,茯苓得桂枝通阳除湿,桂枝得茯苓不发表而专注化气行水;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渗湿除痹;土茯苓、萆薢解毒除湿,疏利关节,分清泌浊;羌活、独活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防己、黄柏清利湿热,消肿止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化瘀散结;半夏、陈皮、生姜燥湿,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利湿祛浊、解毒散瘀、通络除痹之功。药渣再煎外敷熏洗,以内服与外浴治疗相结合,3~5剂即可缓解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