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中,企业能否有效聚焦资源,能否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处,应划重点——“真正有价值的活动”。 没错,成本控制的路有千万条,而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能否把企业现存精锐部队的时间花在最价值的事上,能否压缩或剔除掉了企业现有运作中没有意义、顾客不愿为之买单的“非增值活动”。 常见的非增值活动有: 1、过度生产和过度供应,多出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多出来的部分,即意味着要牵扯更多的维护和储存等成本,不再赘述。 2、等待时间:包括物料的等待、文件处理的等待、人员的等待。这一点,业务人员可能会感受颇深,例如施工方案、销售方案等等,犹如长线旅游一般,在各个部门之间切换流转,层层把关。等审批终于结束的时候,很可能出现工期已延迟,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已过,或者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等等状况。 3、物品和文件不必要的转移,例如,企业内常见的一份文件在数个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期间造成大量人力和时间浪费,而这些活动却并不会给客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仅仅是在耗成本。 4、官僚主义,在一些大企业较为常见,比如,不必要的会议、审查、监督、协调和审批;多余的文档和副本;以及花了很多时间写出来的“官方”文件和实际业务脱节,业务端实操困难。 5、信息不共享,重复工作。比如,某个部门员工向系统输入一定数据后,因信息不共享,另外一个部门员工做了同样的事。还有,跨部门协作时,每当一个部门发布了新的操作流程时,相关人员都需靠线下流转、接收,并存档替换一次。 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应该从跨部门边界的整个价值链考虑,即对价值链中部门之间的有关信息进行共享和沟通。当信息在价值链的一个点上输入之后,相关人员均可见,而且如果新数据出现,只需在原有数据上追加即可。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数据的重复输入,也可以消除多次输入造成的误差。 6、重排格式,是指数据或图表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格式。产生的原因,多是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存在差异,也有可能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自成一体,不对接。这种状况,并不能创造直接价值,企业应尽量使信息格式通用化。 企业可视自身状况,对非增值活动进行剔除或减少。与此同时,再对剩下的、较为复杂的活动进行简化。 简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A. 简化表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尝试全面梳理一下现有在用的所有表格,并对其简化、合并,重新设计,表格内容不清晰的地方,增加解释和说明,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再四处寻找填表人。 B. 简化语言。 C. 简化程序。 对程序的简化,企业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合并一些职责来减少程序;也可以根据实操业务人员评估判断这些流程是否有意义。不管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出来的东西,越简单,才更容易被执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