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学习心得之一

 369蓝田书院 2019-04-08

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陈祺

本篇论述了人体六经的离合。三阳经和三阴经合称六经,其中三阳经为手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经为手足太阴、厥阴、少阴。离,经脉分而谓之离,指的是经脉循行路线、部位、功能各不相同;合,经脉汇合,阴阳一气谓之合。

三阳经的离合,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二者之间为枢,三者紧密联系,合成为一阳。

三阴经的离合,太阴系三阴之表为开,厥阴系三阴之里为阖,少阴介于二者之间为枢,三者紧密联系,三阴合成为一阴。

中医常用一种叫“取类比象”思维方式,为了让高深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容易理解和接受,就拿一些大家耳熟能想详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道理打比方。在此,不妨借用此法,方便理解六经的离合。

人居于天地之间,天为阳,地为阴。人体内与天气沟通的通道(经络)为阳经,与地气沟通的通道(经络)为阴经。阳经侧重强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故借用“太阳”、“阳明”、“少阳”来命名,以表达和比较该经络拥有阳气的多与少。而阴经则是将拥有“主静、主内、主阖”特质的经络归属阴经,侧重体现了与内脏之间的相关联性,故用“太阴”、“厥阴”、“少阴”来表达该经络拥有阴气的多与少。

借用一扇两开大门,来形象认识六经的阴阳、开阖。门板有向阳和背阳两面,向阳为阳,背阳为阴。门板阳面的正面表皮为太阳,第二层为阳明,侧面的轴为少阳;门板阴面的表皮为厥阴,第二层为太阴,门板天地两头为少阴。门打开和关闭,则应六经之开阖。

总之,阴阳之气,传注全身,在人体内分合有序,气运于里,形表于外,运行不息,表里相成。正所谓“阴阳(冲冲,音同) ,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认识六经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疾病传变的路径与过程。一般来说,病是由阳入阴,由表入里的过程。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明,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少阴至厥阴,但这个过程并不代表所有疾病的传变过程,娑婆世界的无常,体现在万事万物中!

还是那句老话,学习是为明理,理明,方可更好知行合一。

中医大美

戴江华

阴阳应象大论让我们学习了阴阳的二分法,大脑还在二分法里打转转、看世界,随即阴阳来了个三分法,三阴、三阳、三生万物。原来六经是这么来的呀?

中医的世界,由宏观的阴阳应象走入了微观的三分天下,让我们从不可捉摸的大阴阳世界走入了可触可觉的美学中医。

太阳配少阴,阳明配太阴,少阳配厥阴。多么象三对夫妻呀,把世界和人体划成一个正六边体。圣人把三阴三阳分为开阖枢。用曹老师的话来说,仿佛人体又变成了两扇门,外面一个门,里面一个门。外面一个门加门轴叫三阳,开门叫太阳,关门叫阳明,门轴叫少阳;里面一个门加门轴叫三阴,开门叫太阴,关门叫厥阴,门轴叫少阴。

今天早上起来有点感冒,难怪昨天晚上睡觉打被子了,原来外面门没有关好。前段时间吃坏东西拉肚子,原来是里面的门没有关好,太阴为开嘛。想想中医实在太美,老祖宗太智慧!


向阳而生

王红

老师说:地球,是纯阴的。三阴三阳之气,皆出于地阴,万物在地内,也是阴。然向明处欲出者,为阴中之阳。可纯阴之地球,阳从何来?九江的雨,连续下了40多天,我种的土豆,埋在土里也一个多月了,没有如期破土发芽。因为,阳在天,地球上的阳是太阳给的。连绵的雨,地球失去了太阳的纯阳之光的照耀,种子如何发芽?何来向明而出?而缠绵的雨季,人类也缺少阳光的照耀,阳气不能生发,想必许多人也应了老师的那句“忧郁二月天”吧!陷在低迷的情绪里不能自拔。

春夏秋冬为天之阴阳,生长收藏为地之阴阳,人要应和天地,“失常,则天地四塞”。何为四塞?春不温、夏不热、秋不凉、冬不寒也。可如今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四塞的空间里,前面篇章有讲: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大哥家冬天的暖气,开的吓人,室内着夏季的塑料凉拖鞋。虚人招邪,这几天,大哥家里连续告急:儿子牙痛厉害,媳妇高烧不退,可怜两岁多的小孙女,从生下来就呆在四塞的空间里,这次也是40度高热,一晚上连服美林4次,无效!无知导致的“失常”,真的很可怕。而不懂阴阳就认识不到生活中犯的错,不知悔改矣!

日出而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降,日晡而阳气衰,日入而阳气内归于阴。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惊蛰到,冬眠的动物出洞了,我们也可以开始向着日出运动起来了!


三阴三阳表里同一气

范玲琳

阴阳为一气,阴阳离合则从无到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经分别:太阳为开(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阴三阳表里同一气,它们之间又必须协调统一,相互转换,人体左边为阳,右边为阴,左升右降。

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在生活当中,一日有四季,一年也有四季,一生也有四季,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障身体的阴阳平衡,升降有序,阳生阴长,阳化气,阴成形,适应自然生长。

气在春为湿,在夏为热,在秋为凉,在冬为寒。阳予为正,阴为之主,阴阳各司其责,现在生活当中人违改变气候,夏不热冬不寒,这就造成失常则天地塞,春不湿,夏不热,秋不凉,冬不寒,在加上对外求耗散精气神,无法阴平阳秘,导致阴阳离决。所以回归事物的初始,回到本原看问题,少走弯路,平常心待事!



对三阴三阳的初步认识

黄才莲

自然界的阴阳之象变化万千,其要在一阴一阳。人体的阴阳之象也数不胜数,只要三阳功能协调一致,即为一阳;只要三阴功能紧密配合,即为一阴。

经络学中十二正经有足三阳、足三阴、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它们依顺序循环流注,如环无端。

五运六气学说中三阳三阴有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这里的三阴三阳与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结合。

本篇中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论述足三阳、足三阴的循行时,说,”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其描述与《灵枢 根结》中一致,流注方向与五腧穴学说一致。

对于“根起于“、”结于”的意思,有医家解释为”下端起始于“、”上端结聚在”,也有医家解释分别是“起始于“、”结聚在”。依后者的解释,本篇中足之三阳经的流注与十二经中足之三阳经主干的流注方向完全相反。查了相关书籍才了解,原来脏腑本身之气有小循环,如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之间也有表里循环,本篇正应后者的解释。

可见三阴三阳可灵活运用。

随着《内经》学习的继续,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诸多不惑,留待后续课程逐一解开吧。 


阳予之正 阴为之主

潘志英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万物都是来自于地下,都是根于阴,“大地为万物之母”,出地后才有了阴阳。本篇用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对应六经,以定六经的性质,三阳经为阴中之阳,三阴经为阴中之阴。“脏为阴,腑为阳”,三阴三阳同根于阴,对应人体就是五脏:心、肝、脾、肺、肾。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白话意思是:阳给万物以正名,阴是万物之主宰。人活着的一生就是与自然界邪气做斗争的一生。大家都知道作战讲究“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人的精气就是粮草。而元代朱丹溪有句名言“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精属阴,为水谷之气所化生,“养精益百年”此乃真言也。

中医是建立在顺应自然为理论基础上的,自然就是阴阳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一种状态。而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故曰“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天地之道,人亦应之。

《黄帝内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主静,阳主动,中国人擅长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中医治病亦如此。故临床上用药不单纯强调主动出击,更注重防守,正气浩然,邪气自然消亡。

中医治病还特别讲究调阴阳平衡,“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据阴阳离合论,求治三阳经应搏而勿浮,求治三阴经应搏而勿沉。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