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为将军之官

 馨雅盛誉 2019-04-09

“将军之官,谋略出焉。”《黄帝内经》认为,肝是将军之官,主谋略。肝气足,反应就会很敏捷、很聪明。木生火,火对应心;木旺则火旺,才能“谋略出焉”。,肝藏血,实际上肝就是血的仓库。任何一个领域生产出产品,得有一个好的仓库,这个产品才能保证它的质量?如果这个产品生产出来,没有一个好的仓库,容易受损,肝藏血,所以肝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好坏。“人就靠气血活着”,其中血,指的就是咱们的肝。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它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肝主疏泄,调整生发,对应木,在人体的五脏中是最重要的一个脏器。 “木曰曲直”,曲直是什么?曲是用于抑制木过于直,木是慢慢生长的,它不是一泻千里的;就跟我们人一样,是慢慢生长起来。 与季节的对应关系。“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一年四季养的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又叫养生;养生就是养东方,东方是什么啊?是肝!所以养生重点要养肝,“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这样去养生,就会损害五脏中肝气的生发,这样夏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往往会出现腹泻等毛病。

咱们在这儿举心脑血管病,是心梗在前?还是心停在前?肯定是心梗在前,心梗了心才停;为什么心梗?是不是血管堵了?是不是血出问题了?肝的生理功能是“疏泄调气机”,就是过滤血液、打扫卫生的。由于我们过多地生气,肝功能下降,这个清洁血液打扫卫生的能力下降,血是从肝出来的,所含脏东西多了,就会慢慢堆积在血管内;长久以后,血管就变窄,堵塞自然就容易发生。

肝与五色的对应关系。在食物中,什么是养肝的呢?肝是吃绿色的食物。这里又联想到一个问题,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不是靠绿化?我们人体健康的好坏是不是靠“肝”?

肝与五味也有着对应的关系。在口味中,酸是养肝的。大家都常说“醋是软化血管的”,实际上它不是软化血管的,它是养了肝、养了血,然后软化了血管。拐了一个弯,醋并不是直接能软化血管的。

肝与躯干的关系是 “肝主筋”,当筋没有了弹性,就有问题啦,比如阳痿(中医认为,男性的生殖器是人体最大的一条筋)。还有一些症状,痔疮、口干舌燥、晚上睡觉腿抽筋,还有胸闷气短等等,这些都是肝的问题。

肝与五官也有着相对应的关系。肝有病,反应在五官上是眼睛的问题。近视眼、白内障、飞蚊症等等,都是肝的问题。我们常说枸杞是养肝明目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肝好眼睛就好。

肝与生肖、时辰的对应关系。夜里1点—3点,是什么时辰?丑时。丑的属相是牛,我们常会用“牛脾气”来形容一个人脾气大。丑时是我们人体——“肝”最活跃的时候,古人认为,肝是主谋略的,肝气是往上的。《易经》告诉我们,如果光往上升却不降,也是会出问题的。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肝气”来讲,如果一个人的肝火大,肝气只升不降,那这个人的健康会出大问题

“肝火旺”还有一个什么表现?就是口干舌燥,现在好多人都在夜里这个时候口干舌燥,白天讲一天话了都不口干舌燥,每天这时候却口干舌燥。中医的观点认为,人的各个器官都是有联系的,而且只有保持一定的平衡才是健康的。高血压。的人数是逐年递增。西医管它叫高血压,中医叫心肾不和。为什么不和呢?就是肝火太大。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是肺的症状,症在肺上,病在哪儿呢?在肝上,中医叫“肝火犯肺”。像哮喘、鼻炎、肺炎等等呼吸系统的病,都是由肝的问题引发的。

 由肝不好引发的病症是哪些?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病症”,先来看看“病”与“症”的关系。“对症下药”这句话不对吗?非常对!可惜它上面还有一句话,叫“辨症施治”,下面这句话才叫“对症下药”。牙龈发炎是症,气血和大肠才是真正的病。 “症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辨症施治是中医断病的一个基本方法,医者应依据病人的症状以及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用推理的方法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可是现在看的全是症,症治好了,病却越来越多。

“病症”是病在前面,症在后面,有病才有症,没病没有症。谁得病?五脏有病。它才有症状反应出来。如果您要懂这些中医养生知识,比如说我什么症状出来了,一对应,找出是哪个脏腑得了病。

  如果五脏病了,在躯干上是怎么反应出来的呢?

  “肝”上有病了,反应在筋上;

  “心”上有病了,反应在血脉上;

  “脾”上有病了,反应在肉上;

  “肺”有毛病了,反应在皮肤上;

  “肾” 有病了反应在骨头上。

  这五脏有病了,在五官上,大家看是怎么反应出来的:

  “肝”上有病反应在眼睛上,

  “心”上有病反应在舌头上,

  “脾”上有病了反应在口里,

  “肺”上有病反应在鼻子上,

  “肾”上有病反应在耳朵上。

中医肝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主疏泄和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其系统联系是: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我们人的五脏来讲,健康之计就在于肝啦,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肝”的作用,重视养肝。在体合筋,开窃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肝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即疏导、开通之义。泄,有发泄、发散之义。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发泄全身的气、血、津液等,促使其畅达、宣泄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畅气机 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正常和调。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则往往影响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而致气机不畅或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肝疏泄功能失常,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为肝疏泄功能不足,即肝失疏泄,是由于肝主升、主动出现障碍,以致气失于疏通、畅达,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所以,肝失疏泄,又可称为“肝气郁结”,常见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的胀、满、闷、痛。二是肝疏泄功能太过,是由于肝主升、主动太过,以致气升发太过、下降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等病理变化。肝疏泄太过,亦可称为“肝升太过”,常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表现。

(2)促进血和津液运行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肝通过调畅全身气机,间接影响着血和津液。若肝疏泄功能失职,在气机失调的同时,常见血行的异常。如肝疏泄不及,气机郁结,可致血行不畅,甚则成瘀,出现妇女闭经、癥积痞块等。肝疏泄太过,气火上逆,可致血随气逆,出现面红目赤、吐血、咯血、暴厥等。津液的输布、运行、排泄也离不开气的推动与气化作用,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若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受阻,津液代谢障碍,常滋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引起瘰疬、瘿瘤、水肿、臌胀等病证。

(3)调畅情志 肝通过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对情志活动发挥调节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人的心情易于开朗,对情志刺激的耐受性较强。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常引起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具体表现在:肝疏泄功能不及,气机郁结,可致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多疑善虑;肝疏泄功能太过,肝气上逆,可致性情急躁易怒,情绪易激动。反之,情志活动异常,同样也能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4)促进脾胃纳运功能 脾胃受纳消化吸收饮食的功能,与肝主疏泄有密切关系。这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肝和脾胃同居中焦,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环节,在于脾的升清、胃的降浊能否平衡协调。因此,肝主疏泄通过调畅气机,为中焦脾胃正常的升降创造了条件,由此发挥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如果肝疏泄功能失常,既可影响脾的升清,致脾气不升,清气下陷,而见眩晕、腹泻等;又可影响胃的降浊,致胃气上逆,浊气不降,而见嗳气呕逆、脘腹胀满、便秘等。

(5)疏利胆汁 胆汁的分泌、排泄亦受肝主疏泄控制和调节。肝疏泄功能正常,胆汁化生顺利,排出亦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口苦、黄疸、胁下胀痛等病证。临床对于胆气不利、影响消化的病证,常采用疏肝利胆方法进行治疗。

(6)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 女子月经按时来潮,男子精液定期溢泻,取决于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的协调平衡。一般来说,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女子能按时行经,男子能正常排精。肾的封藏功能正常,女子不致月经先期量多,男子不致遗精滑泄。若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可致女子月经延期不至,经行不畅,痛经,甚至闭经;男子性欲减退,或泄精困难。若肝升发太过,气火亢逆,则可致女子月经先期而至,或量多如崩;男子性欲亢进,或梦遗等。

2.肝主藏血 “肝藏血”,始见于《素问·调经论》和《灵枢·本神》。肝藏血的生理作用,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两个方面。

贮藏血液,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肝内贮有一定量的血液。肝内贮存一定量的血液,有助于柔养肝体,制约肝的阳气,防止升动太过,以维护正常的疏泄功能。如果肝藏血功能减退,一方面肝内贮存血量不足,形成肝血虚;另一方面,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动,而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其二,肝贮藏血液还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若肝藏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出血的病变,如吐血、衄血、崩漏等。临床上,由于肝气横逆、肝火上炎引起的吐血、咯血便是其例。

肝调节血量,出自《素问·五藏生成篇》“人卧则血归于肝”。唐代王冰解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人体各部分血液流量,常随人的活动、情绪变化或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外周血液需求量相对增多,这时,贮存在肝的血液就由肝输送到外周,以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而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外周血流量减少,此时,外周血液又回归到肝,贮存在肝脏。可见,肝对全身血流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分配,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肝调节血量,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肝血充盈,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因此,当肝藏血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各部血液需要时,就会表现出全身性的血虚证候,如不能滋养于目,则两目昏花、干涩、甚至夜盲;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等;不能充盈冲任,则女子月经量少,甚则经闭等。此外,肝的疏泄功能和调节血量也有密切关系。肝将贮存的血液向外周输送,实际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在促进血液运行方面的作用。可见,肝调节血量的功能,是肝贮藏血液和疏泄功能综合作用的体现。

(二)肝的系统联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肢体运动的主要组织。筋膜主司运动的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盈,筋膜得养,则筋力强健,运动有力,关节活动灵活自如。肝有病变,则影响到筋的功能,产生种种病症。如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可见肢体麻木,运动不利,关节活动不灵,或肢体屈伸不利,手足震颤等。若邪热劫伤阴津、血液,筋膜失其滋养,则会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爪,即爪甲,乃筋之延续,故有“爪为筋之余”之说。爪甲亦赖肝血以滋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色枯无泽,甚则变形脆裂。所以视爪甲荣枯可以测知肝之功能是否正常。临床上,观察指(趾)甲的质地、形态,对判断肝的生理、病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2.开窍于目 目的功能正常,有赖于肝气之疏泄与肝血之濡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反映于目系及其视物功能。如肝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则夜盲;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可见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等。由于肝与目关系密切,所以临床上通过查看眼睛,可以了解肝的情况。对于眼睛的疾患也往往从治肝入手。

3.在志为怒 怒,是人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情志反应。古人认为“怒本情之正”,人遇可怒之事而怒之,属正常的宣泄,有助于肝气的条达、舒畅。但突然大怒,或经常发怒,又易伤肝,导致肝阳气升发太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反过来,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肝”怕 “怒”,老百姓都知道气大伤身,“怒伤肝”。肝是干嘛的?是调气的。就像煤气罐似的,如果里面的压力太大了,就该出现问题了。

4.在液为泪 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泪有濡养滋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临床上常见的迎风流泪,多由肝经风热或肝肾不足所致。反之,两目干涩,泪液不出,亦为病态,多为肝血不足或肝肾阴亏所致。

总结

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肝的系统联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呈分叶状。

护肝胆的食物:韭菜,春天吃最好,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需要保养阳气,韭菜温性,最宜人体阳气,李时珍称韭菜为“肝之菜”。还有菠菜、芹菜、莴苣、茯苓粉粥、山楂荷叶茶、赤小豆薏米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