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玄妙又神秘的数字 在科学的世界里,数字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在人类心灵的世界中,数字的功能是表义,经过“神化”后成为“玄数”、“虚数”、“天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 【0——无极】 无极意为无边际,无穷尽。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荀子·修身》:“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在古代哲学范畴。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极本是道家的概念。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 “无极”是指空性圆满,出自《道德经》,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1——太极】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中国古代哲学对“一”推崇倍至。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用数来认识和阐释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在《老子》第四十九章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的天地始于“道”、万物之本生于“一”的观点。 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2——两仪、阴阳】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偶一。” 《汉书·律历志》:“地之数始于二。” 《周易·系辞下》:“天一地二。” 《乾坤凿度》:“地数二。二者,有偶也。” 这几处引文都表明了古人对“二”的哲学认识。《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3——三才】 三的发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人们以“三”的最初原始观念为内核,在其外部又包裹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儒家经典《易经》的符号体系就是建立在“三”及其倍数“六”的基础之上。《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 三才,即天、地、人。这三类物质皆包含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三才:语出《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干就是代表天机道,地支代表地脉道,藏干代表人间道,命数就是这个天地人三才之道组成的,如果天命不能变,而地脉道地理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就是人间道改变了,三分之二改变了,就大了天命天机道的三分之一。人的命就会改变。那些听天由命的说法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4——四象】 先民最初可能从对东南西北的方位识别中,逐步建立起四方、四时乃至四象等自然观念,并无一例外地加以崇拜。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也称四神、四灵。 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5——五行】 《说文》曰:“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交午也。” 何谓五行?《尚书·洪范》解释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据近人刘节考证,《洪范》出于战国末期,当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们把五行与阴阳、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渗透各个领域,盛行于汉世,从此五行才变得神秘起来。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家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6——六合】 六合,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二指古代用于记时、记月的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历来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也因为《易经》的坤卦有三个阴爻“- -”重叠而成,是三个“六”组成的纯阴之卦。《坤传》:“坤道其顺乎。”《说卦传》;“坤,顺也。”坤卦代表了顺利,重叠的“六”也就代表了顺利,所谓“六六大顺”是也。 六合同春又名鹿鹤同春,古代中国寓意纹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中国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 在明代,有以六鹤来表现的。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四:“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合同春之义”。六合者天地四方,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六合即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7——七星】 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北斗七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 玉衡、开阳、瑶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 【8——八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是中国文化的深奥哲学概念,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所谓八卦就是八个不同的卦相,八卦图是太昊伏羲氏所画制。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卦象,是基础卦象。 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家庭观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动物观上: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身体观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运动观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权力观上:乾为君,坤为众。 【9——九宫】 九宫是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 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指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不动,为坐山。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空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 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 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 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 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教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就是这样,“九宫”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术数《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就部署在这样的“九宫八卦图”上。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