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问世初期的十几年,为何只在王公大臣的上流社会传阅

 江山携手 2019-04-09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问世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红楼梦》现存版本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八十回脂评本,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的不带评语的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脂评本是程高本的母本。

说《红楼梦》就必须先说《石头记》,说《石头记》就必须要说到此书的发稿人和出版人脂砚斋。因为《石头记》一直是在脂砚斋的手里,脂砚斋自1754年甲戌重评开始至1774年甲午为止,二十年如一日地对《红楼梦》进行多次抄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脂砚斋为何会一遍又一遍地抄书,《红楼梦》批语写了几千条之多呢?因为脂砚斋是《红楼梦》的创作参与者。最为奇怪的是《红楼梦》问世初期的十几年,为何只在王公大臣的上流社会传阅。

从脂砚斋对《红楼梦》两千多条批语中节选几个即可证明,脂砚斋是《红楼梦》的创作参与者。因为最早问世的版本就是带脂砚斋批语的,《红楼梦》故事文本和批语为一体。

第二十二回的“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第七十四回,写贾琏借当,庚辰本夹批:“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即不离也。”

第七十七回庚辰本夹批: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

要想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就必须知道脂砚斋是谁,第一批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应该都认识脂砚斋老先生,因为脂砚斋是《红楼梦》的发稿人。其中有一个线索很值得研究,就是《红楼梦》问世初期的十几年,为何只在王公大臣的上流社会传阅?

看看《红楼梦》的历史可以知道些线索。

乾隆四十五年,苏凌阿花费巨资买到了《石头记》的原抄本,秘密珍藏于家中,和珅偶然从苏凌阿那里看到《石头记》,异常欣喜,倾心折服。和珅将《石头记》呈送给乾隆皇帝。

苏凌阿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乾隆五十四迁户部尚书,他还做过两江总督。和珅是谁大家自然就更清楚了。

《红楼梦》早期版本有十几个,其中脂砚斋批语最多,也最细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蒙古王府版《石头记》,另一个是戚序本《石头记》。蒙古王府版《石头记》和戚序本《石头记》应该是出自脂砚斋老先生真传。其中戚序本《石头记》里的线索很有价值。《红楼梦》问世初期的十几年,为何只在王公大臣的上流社会传阅?

《红楼梦》有十几个传世版本,其中戚序本回目遣词质朴,文字清丽雅致,是最接近作者原著真实的传本。看看戚蓼生老先生所写的序言可以见真情。

妙笔生花,铺张辞藻,立意遣词,没有一处落前人俗套,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暂且不谈。只是看其意蕴所表达的,虽写彼处却指向此处,一语多义;手挥五弦却目送归鸿,一语双关。好像用词委婉机巧,但却不失真诚;貌似运笔严谨规范,却又恣意洒脱。如同《春秋》的笔法,多用微言寓大义;又像史学家那样,不拘事直书,而多用曲笔隐藏真相。

虽然只用一个声音说出,只用一只手写成,然而却能同时做到既放纵又贞静,既悲戚又欢愉,这无异于双管齐下。啊,神了。难道作者是小说家中的左丘明、司马迁吗?

这段序言可以看出戚蓼生老先生认识《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性很大。最让广大读者疑惑的是苏凌阿,和珅,蒙古王,戚蓼生,最后到乾隆皇帝。《红楼梦》问世初期的十几年,为何只在王公大臣的上流社会传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